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国家安全>正文

随着中国实力上升 中国如何处理对待中日关系

2017-10-13 13:45 来源:祖国网

    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至今的道路并不平坦。20世纪90年代前期,中日双方尽管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些矛盾和摩擦,但本着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精神处理重大问题,友好合作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今天的中日两国关系仍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尽管日本并不希望看到中国逐步超越自己,但最终也只能接受这一客观现实。
    在国际局势急剧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快速崛起与日本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战略目标迎头相撞,历史认识问题、钓鱼岛及海洋权益冲突、台湾问题等矛盾斗争叠加在一起,中日结构性矛盾凸显。
    一、邦交正常化是现代中日两国关系的原点
    1972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其中“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等内容,直指困扰今天两国关系三大问题中的两个——“历史认识问题”和“台湾问题”,而复交谈判中以“搁置争议”的默契方式处理的“钓鱼岛问题”,更是当前两国矛盾的焦点。



    (一)至今横亘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
    总体上讲,从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日双方尽管在台湾问题、 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些矛盾和摩擦,但以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和急速发展的经贸合作势头为背景,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达到空前高度。但是,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
    1995年,日本自民党历史研究委员会出版《大东亚战争的总结》,对日本的侵略历史进行全面、系统的翻案。
    1996年,桥本龙太郎以现任首相的公职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打破了1985年中曾根康弘之后日本“现任首相不再参拜靖国神社”的政治承诺。
    1998年,日本上映为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翻案的电影《自尊——命运的瞬间》,公然为其鸣冤叫屈。进入新世纪后,日本总体保守化加快。
    2001年,“新编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了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教科书,并开始在部分学校使用。同年,小泉纯一郎上台,更变本加厉地每年到靖国神社祭拜战争罪犯亡灵。
    日本右翼甚至公然叫嚣:“参拜靖国神社是大和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人物参拜与否是日本的内政,其他国家无权干涉”,“日本要有独立的立场,不能让中国牵着鼻子走”。
    2012年安倍晋三第二次上台执政后,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不仅不肯真诚反省道歉,反而在翌年12月参拜了靖国神社,给中日关系造成了新的冲击。
    2015年夏季,随着日本战败日临近,安倍政府在准备“安倍谈话”时,抱定了“只表示反省却不再道歉”的错误思路,不断试探中韩“日本最起码讲到哪一点,你们才能认可和接受?才能忘掉过去的历史?”
    时至今日,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与日本还要不要向战争受害国反省道歉,依然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两个标志性问题。
    关于前者,中国人民永远无法接受日本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毕竟,那里供奉着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各级战争罪犯,这些人或者曾在中国多次屠城虐杀平民百姓,或者违反战争法展开施放毒气的化学战,或者用战俘甚至抓来的无辜平民做活体解剖实验,这些丧尽天良的刽子手是永远不会得到战争受害国宽恕的人类公敌。所谓首相参拜是“文化传统”、“信仰自由”或“国民意志”的说辞,也完全站不住脚。
    至于对侵略战争的反省和道歉,表面上看“已经向中国方面做过多次道歉”,但由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以及右翼政治势力驱使右派政治家不断发出歪曲历史事实的狂言和妄语,日方出于外交需要所做的反省与道歉就只能“归零”。更何况日本政府极力回避以正式文件形式向战争受害国道歉。

    各种研究清楚地表明,围绕侵略战争,中日两大民族之间真正意义的“民族和解”,即草根层面的宽恕、谅解还远未形成。倘若安倍首相真的为日本民族着想,真的希望对华关系转暖,就应当在这一类问题上谨言慎行。



    (二)事关“一个中国”原则立场的台湾问题
    1972年实现的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我国领导人出于高度的战略谋划和政治判断,捐弃前嫌,以宽广的胸怀与日本达成的和解。其中关于邦交正常化后如何处理台湾问题,双方也形成了重要原则立场。
    1972年4月13日,中日友协代表团与到访北京的日本民社党代表团发表了联合声明,提出了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三原则。
    即:(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以废除。
    然而,冷战结束后,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日益复杂,到了安倍第二次执政期间,日本支持台独的政治势力蠢蠢欲动,尤其是蔡英文上台执政后,日台关系有发生实质性提升的趋向。
    2016年底,日本在台湾的官方窗口“公益财团法人交流协会”在其脸书及官方网站同步宣布,将从2017年1月1日起更名为“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并表示,今后将继续“扮演日台间之桥梁,尽心竭力使日台关系更上层楼”。
    (三)复交谈判中的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20世纪70年代,中日在实现邦交正常化和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两国关系大局,就将“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谅解和共识,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在复交努力过程中放弃过维护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的努力。
    据张香山回忆,虽然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没有明确约定钓鱼岛问题,但这个问题在1972年9月27日第三次首脑会谈快要结束时由田中首相首先谈起。
    田中说:我还想说一句话,我对贵方的宽大态度很感谢。借这个机会我想问一下贵方对“尖阁列岛”的态度如何?
    周总理回答说:这个问题这次不想谈,现在谈没有好处。
    田中坚持说:既然我到了北京,不提一下,回去会遇到一些困难。现在我提了一下,就可以向他们交代了。
    周总理于是说:对!就因为那里海底发现了石油,台湾拿它大做文章,现在美国也要做这个文章,把这个问题搞得很大。
    看到中方没有深入追究这一问题,田中立刻表示:好!不需要再谈了,以后再说。
    周总理再次强调:以后再说。这次我们把能解决的基本问题,比如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先解决。这是最迫切的问题。有些问题要等到时间推移后再来谈。
    于是,田中近似于表态地说,一旦邦交正常化,我相信其他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实际上是认同了中方关于“搁置”钓鱼岛问题的主张。
    二、现实状态是中日国力对比在持续变化
    为了扭转中日关系因日本政治领域的错误认识与错误行为造成的扭曲局面,中国领导人亲力亲为,主动开展对日工作。
    2014年11月,中日双方就处理和改善两国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习近平主席应约会见了安倍晋三首相。此后,两国领导人先后在北京和雅加达、杭州、汉堡举行会见,努力使两国关系从前几年的困难局面向正常轨道回归。
    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
    最近,中日关系出现了改善的新迹象,从事日本研究与中日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见智见仁的分析。
    “乐观派”希望顺势而为,加快推进中日关系早日回归正常轨道;
    “谨慎派”则强调安倍领导的自民党的本质没有变化,日本政府的对华战略并没有发生转变,不过是为了某种现实目的做一点政策性、手段意义的调整而已。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高洪、吴限在《日本学刊》2017年第5期发表《中日关系的既往、现实与未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全文约1.3万字)。本文有所删减。)


(责任编辑:李俊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