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祖国时政 >专题报道>正文

“金砖”为国际经济纠偏 ,中非合作面临挑战

2018-08-07 15:23 来源:《祖国》杂志

    非洲值得中国如此重视

中国历来重视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外长每年首访一定前往非洲的传统也延续了28年,在世界大国中绝无仅有。习主席2013年在坦桑尼亚提出了对非工作“真实亲诚”的工作方针,更是把中非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中非双方数十年的友好合作成果不断,今年5月26日,中国与布基纳法索正式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为中非深化合作掀开了全新的一页。

另一方面来说,非洲在全球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也值得中国如此重视。经济方面,非洲的自然资源禀赋优秀,多种矿产、能源资源和可耕地面积等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年以来,非洲人口持续高速增长,人口规模在本世纪有望达到30亿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中青年,成为全世界劳动力结构最为优良的地区,而且还有一个规模数以亿计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部分国家甚至实现了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增长成绩,比如埃塞俄比亚和科特迪瓦等国。3月底,随着《基加利宣言》等文件的正式签署,非洲大陆自贸区(ACFTA)正式成立,成为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成员国数量最多的自贸区,覆盖了12亿人口,2.5万亿美元GDP的巨大市场。全球治理方面,非洲已经成为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非洲国家的集体立场对于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愈发重要。非洲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拥有54个国家的大陆。在主权平等的韦斯特伐利亚原则下,这一巨大的票仓对于一切涉及全球和地区的事务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习主席此次访非,主要还是为两大重要的全球治理机制努力。一个是金砖会议机制的南非峰会;第二个则是为9月初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前准备。从2000年成立至今,中非合作论坛(FOCAC)已然走过18年的发展历程。十八岁是成年之际,中非关系也在FOCAC的助推之下日趋成熟,行稳致远。

中非在经济发展领域的合作的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设施,一个是产能合作。中非基础设施合作既涵盖非洲各国国内的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同时也强调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并着力推进非洲国家之间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从塞内加尔达喀尔到尼日利亚拉各斯的西非沿海公路项目当中,就有很多段是由中国公司承建的。中国已经成为了非洲基础设施最大的投资来源国和建设国。中非产能合作领域成果也很丰硕,我本人就参与了卢旺达工业化和产业园区的设计工作,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准备参与这一项目。

中国和南非的合作更多,金砖机制下的新开发银行(NDB)全球第一个地区运营总部就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而位于中国上海的NDB总部也有很多南非雇员。此外,南非传媒集团Naspers是腾讯公司最早和最大的投资者之一;南非啤酒集团SAB也早已成为中国啤酒市场上的巨头,其旗下的雪花啤酒的市场占有率为全国第一。毛里求斯是非洲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制造业发达,华侨华人众多,中国在非洲最早的产业合作园区之一“晋非经贸合作区”就位于其首都路易港东北方向约3公里处。

    金砖机制助力非洲发展

金砖机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国际政治经济现象,这一集体“崛起”的新兴市场集团已成为纠偏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富裕工业化国家的集团形成,并将少数完全接受他们价值观的“小伙伴”吸纳其中。相比之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非但没有能够实现原本雄心勃勃的工业化目标,反而迅速陷入经济困境、民生凋敝的境况,甚至是内乱屠杀之中,只能依赖于西方的扶助而生存。如此,全球范围内南北方国家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并且出现了机制化的从属性国际安排。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一些南方国家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逐渐从发展中国家中脱颖而出。在此基础上,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提出的“金砖国家”概念也迅速成为了国际共识。

金砖机制建立的最大意义之一,就是在原本的南北方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个中间层。经济上,全球价值链中相当的一部分生产环节得以转移到了南方新兴市场,而不发达国家也能够以各自不同的资源——比如资源和劳动力供应——参与全球分工,而不是被拒之门外。政治上,金砖国家始终站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增加了南方国家的话语权,对原本严重失衡的全球政经结构起到了“纠偏”的作用。此外,金砖机制以平等和务实合作为核心,引领了国际合作的新潮流。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五个国家平等入股的新开发银行。要知道之前的所有多边开发银行都是按照注资比例决定投票权的,这导致往往是富国和大国,甚至是域外国家成为开发银行的实际控制者。在新兴市场国家的集体努力下,包括非洲各国在内的整个南方国家的发展不断加速。到2016年,发展中国家占据的全球GDP份额已经达到了53%;而在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增长动力。

应当注意的是,虽然中国是非洲最为重要的经贸和发展合作伙伴之一,但其他金砖国家在非洲的影响同样重要。比如,南非作为非洲国家的一员,对非洲,尤其是南部非洲共同体国家的影响是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可比拟的——看看每年移民南非的非洲人口就明白了;印度在非洲的经济影响力相当惊人,不仅大量印度裔在非洲各国普遍居于经济领域上层,而且印度企业也开始大量进入非洲,在很多国家里和中企直接竞争;巴西的基建公司在非洲有相当的市场,且在当地的医疗援助一直保持着相当的水准;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非洲的影响力经历了崩塌式的下降,但近几年来也有所回升,特别是在安全领域和反恐领域。

    中非合作正在发生改变

中非合作源远流长,最早的对非合作项目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21世纪开始,中非合作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主要是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极大地释放了中非两方面企业的力量,而政府则在融资层面为贸易、投资和基建提供了充足的支持。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改天换地的国际地位变迁,中非合作的动力结构正在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首先是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进口方面来看,中国正处在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的长期过程,制造业的比重正在下降,因而对于非洲对华出口的大头——各类金属和化石燃料的需求也随之疲软。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一些非洲国家的出口出现了一定困难。同时,中国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受人力、土地等成本上扬的影响,中国低端制造业的产品价格持续攀升,中国制造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升级。

其次是机构改革。今年年初成立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是国务院直属机构,这对推进国家外交总体布局,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及中非发展合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最后,从更深层次上来看,中国的高速增长可能会给作为中非合作基础的“南南合作”理念造成些许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640美元,并将于2021年突破12700美元大关;继而中国将加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届时,我们的非洲伙伴们可能会对于经济上已经成为“北方国家”的中国产生新的期望。未来如何协调这些期望,维持中非合作大局,将会是一个挑战。(本文作者程诚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园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