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正文

毛泽东外孙王效芝缅怀刘少奇

——不忘初心卫中华 了却军民天下事

2018-11-26 17:17 来源:《祖国》

    不忘初心卫中华 了却军民天下事

    文/《祖国》杂志特约毛泽东主席外孙 王效芝

    刘少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并长期担任中共中央的“二把手”。在半个世纪的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生涯中;在处于敌对势力包围的中国建设事业中;在国防、军事和军队建设上,刘少奇都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战略家和指挥家的远见、胆识与才能,他在军事方面的卓越贡献与不朽功勋,是他光辉一生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刘少奇的一生与国防、军事和军队建设有着不解之缘。刘少奇的童年时代生活在积弱积贫、丧权辱国、受尽欺侮的旧中国,自幼就怀揣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军事抱负的他,最着迷的故事是岳飞精忠报国;最喜爱的诗句是“马革裹尸还”;最崇拜的偶像是黄兴、蔡锷。到了刘少奇的青少年时代,中国正处在以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为主要事件的社会巨大变动和思想大解放的潮流中。在那个时期,新与旧、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革命,都进行着激烈的搏斗。社会的深刻变动,吸引着一切关心中国命运的人们,一直怀有救国救民志向的刘少奇从这一时期开始了他不懈地探索真理的革命道路。

    不满17周岁时,刘少奇就领头参加“内除国贼、外抗强权”、“毋忘国耻”、“不当亡国奴”、“消灭二十一条”的抗议游行,并为自己更名为“刘卫黄”,立下了保卫炎黄子孙的伟大信念,他为长子起名“保华”,同样也蕴含着保卫国家、保卫中华民族之意。卫黄保华,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后辈的重托。

毛泽东外孙王效芝缅怀刘少奇——不忘初心卫中华 了却军民天下事


毛泽东外孙王效芝缅怀刘少奇——不忘初心卫中华 了却军民天下事

    怀揣着卫黄保华的伟大抱负,1916年秋,刘少奇在不满18周岁时就报考了湖南陆军讲武堂,并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入学,开始操习军事。虽然开学不满一年,湖南陆军讲武堂就因为军阀混战而停止教学,但是在校期间的系统军事学习对刘少奇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刘少奇自青年时代起,就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信念,决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与共产主义事业。1919年夏初,刘少奇到北京参加“五四运动”,在1951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学习座谈会上他回忆,“五四运动”后,他接受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在1920年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1921年毅然决然的前往莫斯科,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进修,其中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军事。同年,刘少奇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刘少奇渐渐展露了自己的军事战略才能和理论修养。经过长期斗争烈火的冶炼与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刘少奇常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战争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具体战争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军事思想。刘少奇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在党和国家的危难时刻,他总能施展高超的军事才能、展现无畏的革命胆略,解决军事难题,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共同把握革命的方向、共同指导军事的斗争。刘少奇军事思想包含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所形成的军队建设、人民战争思想,以及大量克敌制胜的军事战略战术和原则,也为新时代下的国防建设提供了解决现实军事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非凡的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 以群众观点看待人民战争的军事基础思想。

    在革命斗争历程中,刘少奇是我党较早认识到人民战争作用的领导人之一。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坚持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看待人民战争,重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刘少奇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他的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刘少奇在军事斗争实践中,始终坚持紧紧地依靠人民,广泛地动员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创造性将党的群众路线运用于军事领域,形成了刘少奇军事思想中的以群众观点看待人民战争的军事基础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武装斗争的基本力量

    人民群众不仅是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源泉,而且是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源泉。革命战争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这个主体,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刘少奇长期从事工农运动,和最基层的人民群众有着广泛的接触,对工人运动和工人武装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 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工人要成立自己的武装组织; 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势力, 是工人阶级天然的同盟军; 要武装工农、创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打倒人民的敌人—国内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刘少奇所强调的人民群众,当时主要是指以工农为主的劳动群众,他说:“工人农民,占中国人口90%,抗战没有他们积极的参加,就休想最后胜利。同时,我们所吃的、穿的、住的及一切所用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工农劳动者所作出的。”因此,他要求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必须依靠这个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不可在行动中有任何违背,否则就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这就从党性原则上提高了党员、干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的自觉性。刘少奇的这一重视人民群众在武装斗争中的重要作用的思想在当时的党内是比较先进的。因此他也成为党内较早认识和研究组织人民军队问题的领导人之一。

    2.坚决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刘少奇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战争的实践中极其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刘少奇认为,要在中国建立一支新型的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战斗的人民军队, 要以农民为人民军队的主体, 也要尽可能地吸引广大的工人群众参加,这是壮大我军力量、提高我军素质的重要途径。他领导的武装工人和在苏区组建工人师的实践, 这是在我军建设史上的创举, 丰富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刘少奇高度重视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发展和壮大武装力量,1937年11月15日, 他在为北方局起草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华北党的任务的决定》中, 要求华北党组织“集中全力动员群众, 扩大八路军, 建立游击队, 争取友军”, 提出“在广大乡村中, 我党要公开出来进行游击战争”。刘少奇抵达华中后, 反复强调“发展抗日武装, 多多益善” 。指示要进一步在华中的豫皖边、鄂中、豫南等地区大力发展抗日武装,并作出了华中武装发展的统一规划与部署,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

毛泽东外孙王效芝缅怀刘少奇——不忘初心卫中华 了却军民天下事


    二、以人民军队建设为内涵的军事组织思想。

    马克思指出,要消灭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实现人民大众的自身解放和社会的根本变革,其主要途径是以暴力革命砸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只能是武装夺取政权。因此中国革命的特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所以中国共产党进行中国革命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创立和建设一支符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人民军队。刘少奇在指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实践中,总结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和原则,指引着人民军队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地发展。

    1.刘少奇十分注重人民军队的政治思想教育。

    刘少奇一直重视人民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在1937年5月苏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中, 就谈到我军的政治建设问题。他说:“我们要大批训练军事、政治干部”,“红军要成为干部学校”。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他对军队政治思想工作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为人民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抗战开始后,他指出要加强部队的军事、政治建设。针对各抗日武装力量以及八路军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他多次强调要对部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保证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他注重对部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 特别强调对部队进行阶级教育和红军传统教育。在他的指导下, 新四军江北部队编了个名叫《我们的出路》的小册子, 印发部队后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毛泽东外孙王效芝缅怀刘少奇——不忘初心卫中华 了却军民天下事

王效芝与母亲李讷、父亲王景清合影

    2.刘少奇十分注重人民军队的党建工作。

    刘少奇坚持在军队中建立和巩固党的领导制度, 强调党的领导在军队中的决定作用。解放战争开始后, 刘少奇对从各个抗日根据地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建设始终予以高度重视。1947年, 他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在军队中建立党委会的指示》,强调在军队中必须建立和健全党委会, 坚持党的集体领导, 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作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提供了最重要的组织保证。


    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军事战略思想。

    刘少奇是作为我党杰出的军事家,先后担任红八军团、红五军团中央代表、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兼中央筹粮委员会主任、新四军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在中南海办公室的书架上,除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著作外,基本上都是文史古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刘少奇整个知识结构的根基,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他,善于将《孙子兵法》、《鬼谷子》以及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理论运用于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实际相结合,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工作。

    1.统揽全局的整体观。

    《孙子兵法》强调加强战争准备,“以虞待不虞”。震惊中外的“竹沟事变”爆发时,正是由于刘少奇深邃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未雨绸缪的准备,提前进行了部署,当敌人突袭时,我中原局主力已分三批撤离了竹沟,极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2.抓大放小的取舍观。

    得与失一直是我国哲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曾经说过:“将与取之,必先予之。”传统兵法理论认为,要获得胜利,必须有正确的战略战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略指导的最高境界,在战术上要知己知彼,善于营造胜已败敌的实力和条件,把握制胜的规律。刘少奇指挥的半塔集、郭村、黄桥等战役,都是他综合运用优秀传统兵法的成功战例。

    刘少奇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袖,具有出众的军事才能,他用深谋远虑的超凡判断力、运筹帷幄的战略进攻性、纵横捭阖的统筹用兵法,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阶段都有重大的军事贡献,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指导党和国家的建设,在革命的征程上,刘少奇总能劈波斩浪、开拓前进,驾驶革命的航船奔向胜利的彼岸。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