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祖国时政 >专题报道>正文

庆祝广西自治区成立60周年:开创民政民生事业新局面

2018-11-30 16:10 来源:《祖国》

《祖国》记者日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成立60周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民政领域各种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成果显著,亮点突出。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广西是全国最早(1995年)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省份之一。到2017年底,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确保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困难群众得到实惠。目前,全区城市低保对象19.1万人、农村低保对象253.9万人,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518元/人月和278元/人月,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337元和170元。医疗救助将救助对象扩大到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95%以上的市、县实现医疗救助经费即时结算服务,有效防止群众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全区乡镇(街道)全面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困难群众求助无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广西以开展“互联网+精准救助”为契机,开发入户核对手机APP软件和功能,准确高效获取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信息。2017年3月,北海市、来宾市被确定为广西开展入户核对移动APP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开展各项核对工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广西自治区成立60周年《祖国》特别报道:开创民政民生事业新局面

——自然灾害应对高效有序。自治区成立以来,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广西各级民政部门大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实现了灾害救助24小时基本到位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和冬春生活救助工作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力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广西是西部第一个实施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的省份,已累计筹措资金5.6亿元为全区1050多万户农村居民购买住房政策性保险,支持2万多户因灾倒房群众完成住房恢复重建。

——养老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实现新突破。广西在全国率先创建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意见》《广西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2016—2020年)》,明确“一核四区”的发展空间布局,在财政、金融、用地、医疗、税费、保险、人才等方面出台26项配套政策文件。全面放开养老市场,规划建设南宁、桂林、河池等8个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积极打造广西特色养老产业。进一步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医养结合试点改革,全面实施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高龄补贴制度实现全覆盖,惠及近100万高龄老人。截止2018年6月,广西有25个中国长寿之乡,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同时,广西还积极推进残疾人公共服务事业,认真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22万困难残疾人和38万重度残疾人。

——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连续24次提高残疾军人残疾抚恤金标准,连续27次提高“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和“三红”生活补助标准,2013年以来累计下拨优待抚恤经费74.4亿元,有效保障了全区23万多名优抚对象和8万多名参战民兵的基本生活。今年5月开始,广西开展了“新时代八桂最美国防人”寻访活动,从83条寻访线索遴选出20个先进个人和群体,进一步发扬了“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今年9月30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了烈士公祭活动,积极弘扬烈士精神,这也是广西连续第4年高规格举行这项活动。城镇和农村退役士兵实现同等安置,落实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免费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力解决退役士兵“后路”问题,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连续多年安置率达到100%。目前,全区有13个市、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有40个县(市)被评为“全区双拥模范城(县)”。

广西自治区成立60周年《祖国》特别报道:开创民政民生事业新局面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成效显著。1980年初,广西宜山县(今河池市宜州区)合寨村创设了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开创了中国村民自治新模式。近年来,广西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村民自治模范单位和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不断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十项制度和村务“十簿一卷”档案记录。2017年全区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选举,首次在集中换届期内完成换届,按期完成率达100%。同时,广西各地还不断推进深化社区治理改革创新,通过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十百千”工程、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专业服务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体的社区服务体系。截至2017年底,广西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6.6%,进一步满足了居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社会组织活力有效激发。广西不断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全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截止目前,全区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达24068个,其中,社会团体1299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0995个、基金会76个。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边界,进一步了激发社会组织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积极探索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类等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和行业协会“一业多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改革有序实施,存量社会组织代码转换比例达100%,存量社会组织换领新登记证书比例达90%。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全区已建立南宁、柳州、桂林等5个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健全完善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拓展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

——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60年来,广西不断规范专项社会行政事务工作的管理,努力提升行政事务管理的服务水平。特别2012年以来,为推动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广西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有效地整合资源,促进中心城市发育和区域经济发展。

广西自治区成立60周年《祖国》特别报道:开创民政民生事业新局面

积极推进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完成了城市街、路、巷的地名标志牌的设置工作,有力促进了广西经济发展和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同时,婚姻和收养登记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共有17个婚姻登记机关获得全国婚姻登记机关等级单位;今年5月起,全区办理婚姻登记业务原则上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户口簿和身份证复印件,进一步从细节上方便群众。广西着力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及乞讨人员救助保护管理,2012年以来共安排1.23亿元彩票公益金用于救助管理机构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设区市、县三级救助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此外,广西殡葬改革取得了新突破,2008年以来共投入福彩公益金和财政资金共2亿多元新建殡仪馆12个、殡仪服务站11个、公益性公墓14个,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县(市、区)及其所在中心乡镇的殡葬服务网络体系,2017年全区火化率约30%,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13个百分点。2013以来,广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连续成功举办了全区性节地生态安葬活动16次,累计安葬(撒放)骨灰4445具。生态安葬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影响范围逐年扩大,生态殡葬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李园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