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军事观察 >环球军事>正文

刘伯承称赞“军民合作的模范战例”——苏亭伏击战

2018-12-29 17:29 来源:祖国网

    在对我军历史上成功的战例进行研究、整理、编写的过程中。苏亭伏击战很自然地进入我的视野,我的目光穿过七十多年漫长岁月的尘埃和弥漫在三千里太行山上的挥之不去的战争硝烟,眼前往往会浮现出八路军一二九师邓小平政委,刘伯承师长对经典战例的明锐洞察和智慧的光芒。以及活跃在绵延不绝的太行山麓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战土浴血奋战,屡建奇功的不朽战绩。

刘伯承称赞“军民合作的模范战例”——苏亭伏击战

1940年冬,第129师领导人刘伯承(中)、邓小平(右)、李达在涉县赤岸村驻地。

    苏亭伏击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斗;是一次以弱胜强的战斗;是一次军民联手克敌制胜的战斗。再次重提苏亭伏击战,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1942年和1943年,是敌后太行根椐地最困难、最艰苦的岁月。

    八路军一二九师的邓小平政委、刘伯承师长在反‘扫荡’战斗中,制定了两个反‘扫荡’作战文件,一个是《苏亭战斗专题总结》,一个是《第一二九师命令——苏亭战例》。《苏亭战斗专题总结》开头第一段就说:“苏亭战斗是1942年5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第三连结合民兵在辽县苏亭附近进行的一次伏击战斗,是反‘扫荡’中,主力适时分遣转到外线打击日寇‘扫荡’临时补给线的成功战例之一,也是一个军民结合以极少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一次模范战斗。”

刘伯承称赞“军民合作的模范战例”——苏亭伏击战

1940年12月,第129师司令部进驻河南省涉县(今属河北省)赤岸村。图为赤岸村全景。

    另一个文件是《第一二九师命令——苏亭战例》,这一命令发自1942年10月30日。那时,反扫荡战斗还在进行中,可见,邓政委、刘师长对推广这一战例抓得多么紧。一个战例,以命令形式下达,其意义已非寻常。命令首先高度评价了这一战斗,称它为“模范战斗”。和《苏亭战斗专题总结》一样,以后又分为几部分。分别叙述了“情况”、“决心与部署”、“战斗经过与结果”、“战术的经验教训”,最后,由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治委员、李达参谋长签署。两个文件都附有《苏亭战斗经过要图》。两个文件对全面深入了解苏亭战斗,很有实际价值,它在部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亭在清漳河(西源)南岸,是敌人大“扫荡”中来往必经之地。

刘伯承称赞“军民合作的模范战例”——苏亭伏击战

    那次伏击,是一次从内线转到外线的胜利战斗。敌人形成包围圈,打到我根据地来;我们就打到敌人包围圈外面去,敌进我进,以牙还牙。《新华日报》在1942年7月7日登了长篇报导,标题就是《辽县外线的伏击》。

    1942年8月,刘伯承师长在《太行军区一九四二年夏季反“扫荡”军事总结》中,表扬了这次战斗。他说:“这一部队最好的伏击战例,就算是在辽县、黄漳补给线上之苏亭,以两个排兵力并领导民兵伏击了归巢之敌约三百余人,毙伤敌一百四十余人、骡马八十余匹,我仅伤班长一,亡战士一。”

    这次战斗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值得回顾。

    5月30日早晨,东寺垴东西一线山地,一如往日。雾茫茫,静悄悄,不见一个人影。山区的群众,一时也不知道八路军正隐藏在此地,形成卧虎欲下山之势。 到了10时,还不见什么动静。

    近12点,终于等来了手榴弹爆炸声。这是敌人从粟城方向出发了的讯号。部队跑步进入各自的阵地。

刘伯承称赞“军民合作的模范战例”——苏亭伏击战

埋置地雷

    13时,苏亭民兵也放出了讯号——敌人到达苏亭河滩了。前面六个骑洋马的开路,后面尖兵跟进,从东叫沟沟口战士们枪口下过去了。随后是民夫赶着驴子、骡子、马匹,它们驮着从根据地抢来的东西,慢吞吞地无精打采地走着。而后,又是骑洋马的过来了,他们挎着指挥刀,应该是指挥官。敌人大队人马正式通过了,足有三百多人。

    “轰”!平地一声雷响,七、八个敌人倒下去了,第一颗藏在马蹄印下的地雷开了花。敌人发现大道危险,就改变方向,朝着昨晚上埋下地雷的小路走去。不料,敌人又踏响了一颗地雷。敌人一个指挥官,拿起望远镜,朝山上观察。正在这时,高高的山头上,“扑出!扑出!”响了两声土枪。敌人一听,以为是“土八路”,便有恃无恐,原地休息,集成几路,停止待命。派出一小股部队小心地走出去探路。

    此时,虽是打敌机会,但距离较远,敌人未全部进入我伏击圈,营连指导员担心有人开火,因此,命令各排继续保持隐蔽,不要暴露,并随时准备战斗。

刘伯承称赞“军民合作的模范战例”——苏亭伏击战

设伏

    13时50分,敌人仍继续前进,先头部队刚刚到苏亭镇正北转弯道上,又踏响了一枚地雷,死伤20余人,敌人顿时人马混乱,纷纷奔向悬崖下躲避,并派人向前侦查。

    我3连见敌人已全部进入我伏击圈,歼敌时机已到,立即发出战斗信号:“同志们!打!”开火的喊声未落,二排机枪已经吐出了火舌,一排机枪也开了火。掷弹筒炮弹在敌人密集处爆炸、步枪噼噼啪啪连声作响,“土八路”变成了老八路。敌人纷纷倒地,民夫四散奔逃,骡马嘶叫狂奔。顿时,苏亭河滩像骡马大会一样“炸”了锅。

    “轰隆隆——轰隆隆——”,我军的地雷声、机枪步枪声连续炸响。敌人还没有弄清八路军的什么阵法,巨石滚滚,从天而降。石头碰石头,大石变小石,直向悬崖下面倾泄。逢头头开花,逢腰被砸折,断手残肢,血肉模糊。活着的敌人,惨呼嚎叫。一个日本军官,跑出崖下,手持指挥刀,哇哇直叫。敌人乱七八糟,一窝蜂从悬崖窜出,冒着机枪的扫射,向沐池村逃去。没有人理睬军官的狂叫,军官无奈,转身跨上洋马,也向沐池村跑去。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山上一声枪响,那位军官一个倒栽葱摔下马来,接着洋马也向旁边一歪倒了下去。

    伏击战成功了,痛快淋漓。“感谢”敌人的密切配合,按我们设计的路线跑来跑去。半个来小时的火力扫射,河滩里躺满了被打死、打伤的敌人和骡马。

    突然,一排前沿冒出三个人来,接着又爬上山来。一问才知是从敌人那里逃出来的我军5月25日十字岭战斗突围失散的人员。他们说,这仗打死了许多敌人,也救了许多百姓。敌人是日寇三十六师团下的一个指挥部。本是要回城“庆功”的,这一下连一个大佐、带三道金边肩章的敌指挥官也被打死了。

    “多亏这一仗,不然还不知我们要遭个什么结果呢。”区村干部说。

    副连长、副指导员也到来了。有同志问:“这次仗神极啦,敌人处处按照我们部署的办,作战计划都实现了。就是山下有好多战利品,怎么办?”

    这时,沐池村方向响起了密集的机枪声,接着,几颗炮弹在东寺垴后面爆炸,敌人组织反攻了。

    “敌人开始进攻沐池西北高地,恐怕营部文化干事和民兵顶不住。是出击还是撤退,要快下决心。”

    考虑伏击计划已经顺利实现,敌人伤亡虽大,但活着的人还是比我们的人要多,不能眼馋那些战利品。“立即撤退,组织掩护,民兵先走。”

    敌人控制了沿河高地,却停止了进攻。

    山上几面红旗出现在老林深处,迎风招展。谁也没有注意雨在什么时候停止了,现在倒是一片碧天红霞夕照明的景象。雨后深山,红旗格外鲜艳,它似乎向敌人宣告:“愿者请进!”这是原先设计好的胜利退兵时的一招。

    夜,渐渐深了。除了民兵监视哨还在活动以外,所有参战部队和民兵都到达自己的驻地休息了。可是敌人还在苏亭河滩上忙碌,他们从辽县要来了六部汽车,来装自己人的死尸、伤兵、枪支、弹药,还有被打死的骡马以及它们驮的东西。因为东西太多,汽车只得再跑一个来回。

刘伯承称赞“军民合作的模范战例”——苏亭伏击战

苏亭伏击战遗址

    战斗之后,《新华日报》(太行版)作了报道,旅团在战后总结中作了表扬。师长刘伯承在1942年8月做的《太行军区1942年夏季反扫荡军事总结》中也表扬了这一战斗,说它是“最好的伏击战例”。

    今天我们缅怀往日的战斗,太行山上先辈的英姿仍历历在目。

    (本文作者赵国庆系原第十二集团军宣传处干事)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