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图说历史>正文

他从国民党中将到红军军团长,毛主席称他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2019-01-24 14:45 来源:祖国网

    他曾是“国军”中将,却毅然率部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他又是红军军团长,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激战9昼夜,壮烈牺牲;他的名字虽鲜有人知,但他的传奇经历却总让人热血沸腾。他就是人民和历史都不应该遗忘的名将、英雄和烈士——董振堂。

他从国民党中将到红军军团长,毛主席称他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董振堂像

从国民党军中将到红军军团长

    董振堂是河北省新河县西李家庄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投军冯玉祥部,由于善战,短短五年,竟由一名见习排长升为国民革命军13师师长,后任第30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

    蒋、冯、阎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冯部黄河以南的残余部队被蒋介石收编调往山东济宁地区,董振堂任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25师73旅旅长。1931年春,蒋介石下令调26路军南下江西进攻红军,企图让这支杂牌军和红军相互拼杀两败俱伤。第三次“围剿”失败后,26路军移到被红色区域包围的宁都县城。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1年12月14日,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师长高树勋分别至上海、南昌养病,中共秘密党员赵博生和董振堂、季振同(当时他们二人并不是共产党员)率1万7千名官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随后全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组建成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1932年5月升任第五军团总指挥(1933年1月改称军团长)。1932年4月,董振堂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2年7月到1934年9月,董振堂率部参加了赣州战役、漳州战役以及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几乎所有战斗,屡立战功,声名大振。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红旗勋章,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授予的勋章,仅授予8人。

他从国民党中将到红军军团长,毛主席称他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个人的一切都交给了党,还要钱干什么”

    董振堂参加红军后写的有关宁都起义的书面材料中说,他认为共产党才是真心为老百姓谋幸福。可以肯定的是,在旧军人中他是一位正直的人,在旧军阀时代的爬上高位的军官中,不剋扣军饷者颇为少见,据《军团长董振堂及其身后事》记载:董振堂任国民党中将师长时月关饷200多大洋,常送钱给部下,但却反对买地置房产,给夫人买的衣料也是布的……他起义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立即将仅存的3000多大洋的积蓄交给党组织。当时的13军军政委何长工为慎重起见,将此事上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毛泽东主张不要全上交,寄些给家里,留一点自己用。而董振堂却仍坚持全部上交,他说:“革命了,个人的一切都交给了党,还要钱干什么?”董振堂在红军中的威信很高。据《开国大将》一书记载:有一次董的枪不慎走火,他执意要按纪律规定关禁闭,只是由于政委萧劲光一再反对才作罢。此事使战士们对他愈加尊重。

    董振堂加入红军,不仅不要钱,最终连自己的生命也献给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他在河西高台临牺牲前,对仅存的几十名排以上干部说:“我们要流尽最后一滴血,与敌人战斗到底!”

    董振堂自始至终坚持了他的信仰。


“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承担了长征“断后”的重任。当时,国民党调动30多万兵力,布下了层层封锁线,企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边上。湘江战役也成为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红五军团在湘江血战和金沙江阻击战中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1934年11月底,根据中央“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的命令,董振堂率部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残酷的血战。他们掩护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后,第34师包括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琳以及5000名红军战士全部阵亡。董振堂所率红五军团以惨重的代价为红军渡湘江做出了英勇悲壮的贡献。

他从国民党中将到红军军团长,毛主席称他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湘江战役油画

    1935年4月底,红军渡金沙江时,董振堂率部在防御阵地一直坚守了几天几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

    董振堂及其红五军团被誉为“铁流后卫”。当时,红军中流传这样一句话,“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

誓不被俘受辱 饮弹自尽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先的困境下,与超出西路军数倍的马家军精锐血战河西走廊。几番浴血,元气大伤。离开永昌后,即以董振堂指挥的红五军开始发起进攻高台。1937年元旦,董振堂率39团、45团及两个骑兵连、妇女团三营共2000多人攻占高台。

    不数日,马家军前线步骑总指挥马元海率四个骑兵旅及炮兵、特务、手枪3个团加上3个民团共两万多兵力,围攻高台县城。激战数日后,红五军被迫退入城内。15日,马家军发起总攻。20日,敌军突入城内。经过10个小时的惨烈巷战,2800多名红军除个别人被群众掩护突围外,均壮烈牺牲。

    董振堂当时率30多名干部战士坚守东门城墙时,从城墙上中弹坠下,腿、腰受伤,无法行走,面对围上来的敌人,他跪在地上两手用双枪连连射击,只剩最后一颗子弹时射向自己头部……誓不被俘受辱。既悲壮,又从容。

他从国民党中将到红军军团长,毛主席称他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董振堂留下的惟一一张照片

    董振堂牺牲后,被马家军骑兵旅长马彪认出,他惨无人道地割下董振堂的头颅悬在高台城门“示众”,最后又将“首级”运往南京。同被斩首的还有政治部主任杨克明。马步芳的堂弟马英,是当年杀害红军官兵的刽子手之一,后被人民政府逮捕。1978年8月4日,他在狱中交待:“董振堂的头是刘呈德送来的,用酒精泡着,我亲眼见的。”


老战友们为什么这样怀念他?

    董振堂牺牲后,中共中央即在延安宝塔山下举行追悼大会。在追悼会上,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新中国成立后,高台县建立了“董振堂同志纪念碑”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党中央又电令高台县政府,寻找董振堂遗骸。但经过篦头般寻觅,终无所获。

他从国民党中将到红军军团长,毛主席称他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董振堂将军纪念碑

    当年董振堂的上级领导、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元帅的身份题写了别具一格和饱含激情的碑文:

    振堂、海松、厚发、启华、义斋及西路军牺牲的诸烈士们:

    你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坚韧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是我军无尚的光荣

    徐向前敬挽

    1956年11月,叶剑英元帅视察河西走廊来到高台,仰望悬挂过董振堂烈士头颅的高台城楼时,感慨万千,赋诗一首:

 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

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1979年8月,当年任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原少共国际师)政委的肖华上将,也来到高台吊唁董振堂。这位当年18岁就当了师政委的上将,回忆起当年的战友和兄长(董振堂比他长21岁),不禁涕泪沾襟,也写了两首诗:

其一 

肃立高台悼忠魂,犹闻宁都号炮声。

击案愤起千城将,振国英雄拭云峰。

其二 

战死错路志未酬,留取碧血化红旗。

七天七夜一步书,悲壮千古泪沾襟。

……

    怀念、哀思无穷尽。老战友们为什么这样怀念他?一是因为董振堂是红军中的名将,屡立奇功,只惜英年一死,壮志未酬。二则董振堂一向以善打恶仗、硬仗而闻名,讵料由于上级指挥失误,“战死错路”,英雄遗恨,也使幸存者每每扼腕沾襟。三为董振堂之死固然不失名将的英雄气概,但过于惨烈、悲壮,使得老战友们感怀万端。董振堂之死,诚如肖华诗云:“悲壮千古”!

他从国民党中将到红军军团长,毛主席称他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董振堂遗孀贾玉明老人于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逝世后,中组部老干部局帮助董振堂女儿董光苔前往高台扫墓。董光苔亲自捧回烈士墓下一抔黄土,连同董振堂一生留下惟一的一张照片,与贾玉明的骨灰合葬于河北省新河县西李家庄村……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