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文化中国 >文化视界>正文

世界民居瑰宝——福建土楼

2019-04-12 16:00 来源:科普中国

    风格独特的福建土楼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因其大多数为客家人所建,又称“客家土楼”。2008年7月6日,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无论是从它悠久的历史还是特殊的工艺,抑或是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都值得被妥善保护。在闽西南一带山区,勤劳聪慧的客家人因地制宜,恃山经营,聚族而居。他们用当地的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焙烧的土,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并用夹墙板夯筑成两层以上的楼房。在土楼的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大门一关,自成一体,就算被围困也可长时间粮水不断。再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起源于唐,至明已臻成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土楼的形状多样,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 

    福建土楼在建筑学上的价值不言而喻,在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建筑学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在历史学上,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在地理学上,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还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同时,客家人在土楼中聚族而居所产生的宗族文化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共同生活在土楼里的各家各户,均为同一姓氏,都是亲房叔伯,他们互帮互助,生活融洽,可谓“一楼一世界,一户一乾坤”。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的综合体现,客家人还创造出了“土楼节”这项传统的文化活动,既展示了客家土楼风采,也体现了客家民俗风情。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