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正文

陕甘宁边区情系群众抓防疫

2020-03-18 12:35 来源:《祖国》杂志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去陕甘宁边区采访之前,在“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当时的陕甘宁边区真的如他所说瘟疫蔓延吗?又是如何防疫的呢?据查阅当年的《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的相关报道,陕甘宁边区尽管医疗技术落后,药品物质匮乏,但是边区政府立足民众,情系人民,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地抓好传染病防疫工作,卓有成效。

 

陕甘宁边区政府

创办保健药社,解决群众就医难

    陕甘宁边区由于地处偏僻,医疗技术落后,传染性疾病经常发生流行,疫情严重,加之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重重封锁,边区缺医少药,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党中央进驻延安时,延安仅有六、七家中医药铺和少量坐堂医生,全边区也仅有医生1200多人。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将卫生防疫工作作为边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泛宣传卫生防疫知识,人民群众的卫生观念有了很大转变,通过进步人士和国际友人的帮助,边区的医疗卫生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大大减少。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于193941日发表社论《把卫生运动广泛的开展起来》,指出:“我们以后必须更广泛有计划的在全边区来热烈地进行卫生运动,把这一运动和抗战与生产更密切地联系起来,使之有更大的收获。……把我们的卫生运动广泛地推动起来,这是不可缺少的伟大的抗战工作的一部分。”针对缺少药品的实际情况,边区政府制定了“预防为主,医药为辅”的方针,明确提出“预防胜于治疗”的口号,改变人民群众落后的卫生观念和不讲卫生的生活习惯。193911月,边区第二次党代会通过了《关于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决议》,指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医药,研究中药,开办中医训练班。发展制药厂,设立医药合作社,增设各地卫生所,以发展医疗工作。”

    为了解决西药匮乏的问题,边区政府看到了陕北漫山遍野都是中药材的优势,充分发掘利用当地药材,发挥众多中医师的作用,贯彻团结中西医的政策。1938年,边区民政厅委托延安市组织部长、中医李常春筹备创办集制药、售卖、医疗三位一体的股份制卫生医疗合作机构——保健药社。

    19397月,由西北局保健委员会、边区民政厅合股开办并经营管理的陕甘宁边区第一家保健药社在安塞县冯家成立,李常春任社长。一切团体或个人,只要按章交纳股金,遵守章程,批准后均可成为股东。《章程》规定:“每股股金为十元,每一股东至少认购一股,多则不限。”其宗旨是:“发展地方医药事业,受各卫生机关之委托,推销中西药品器材,采集中药材原料,尤其提倡土药材,解决民生困难。”为取得边区群众的信任,改变他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保健药社提出了“免费吃药,管保治好”的口号。李常春医术高明,且服务热情周到,经常带领大家上山采药,下村治病。在他的带动下,保健药社的医生为群众诊治的积极性很高,一年365天不分节假日,不分昼夜,并送医上门。他们对灾民、抗属看病免费,药价优惠折扣,贫困户也予照顾,深得群众拥护。群众感叹道:“只有边区才有这样为穷人看病的医生。”

    边区农村医疗机构和卫生所稀少,群众要跑很远的路到城镇看病,有时得了急病来不及看就死了,乡村巫神十分盛行,骗人钱财,乡村亟需建立小型医疗机构,解决群众就医难。19444月,延安市总卫生委员会召开会议,布置各区成立医疗合作社。市政府拨给每个区4万元,采取公助民办的形式发展乡村卫生,以便利群众就近防疫看病。李常春和陕北名医毕光斗等人积极响应,发起建立了延安市南区大众卫生合作社,保健药社入股100万元,并派医务人员义务门诊,协助开展业务。保健药社当年先后在各县、乡建立分社26处,分布于延安、延川、清涧、绥德、吴堡等20个县市。保健药社把为人民群众治病防疫放在首位,经常组织医生深入到偏远的山村送医送药,开展巡回医疗。为方便群众,总社还设杂货门市部、照相馆等代卖药材。边区各级地方普遍建立分社,推动了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为防治传染病,解除群众疾苦作出很大贡献。据统计,仅总社在抗战期间治疗病人达两万余人。

毛泽东为医院更名,医护人员心系群众

    19394月,中共中央根据时任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傅连的建议,筹集了5000元专款,在延安城北约5公里的李家洼村兴建医院。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在山下的平地上盖起了一些平房,在山坡上挖了两排、约40间窑洞,摆放了30张自制的简易病床,9月开始接收病员,边看病边建设。一开始医院的名称准备叫“中央干部医院”,毛泽东知道后说:“叫‘干部医院’,那老百姓有病看不看呢?我看还是叫‘中央医院’好,面向延安和边区党政军民,为群众服务。”117日,中央医院举行了开院典礼,并举行了医药讨论会和医疗培训班。傅连暲兼任院长。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央医院成为当时延安科室基本配套,设备较为齐全的医疗中心之一。到1943年,病床增加到170张。周恩来曾评价说:“延安中央医院是革命化、正规化、科学化的医院。”为解决医院的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奇缺,周恩来在重庆通过宋庆龄、史沫特莱等友好人士,募集到一批药品、器材运回延安,还从大后方输送了一批医务人员到延安中央医院工作。有一次,周恩来将三管菌种放在自己的上衣口袋里,从重庆一路小心翼翼带回延安。

    为加强传染病的防疫和治疗,1943年初,中央医院成立传染病科,刘允中担任科主任。刘允中191710月出生于河南焦作,曾在焦作中福医院护校学习,毕业后又受医学训练二年,开始作麻醉实习医生工作。抗战爆发后,他冲破重重险阻,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担任外科医生,还兼做了许多建立手术室、化验室的基础工作。传染病的专业需要他一面工作,一面从头学起,他主持建立了一整套适应传染病诊治特点的工作制度。传染病科有40余张病床,每年大体收容400余人,病种有伤寒、斑疹伤寒、回归热、猩红热、肺炎等。在全科医务人员的努力下,收治的病人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死亡率很低。当时磺胺类药品极少,对付各种传染病主要是依靠对症疗法和精心的护理工作,可以想见当年的困难程度了。

    当时延安的医护人员就是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心中装着群众,迎难而上,无条件地为老百姓治病防疫。1944430日《解放日报》发表傅连撰写的《群众卫生工作的一些初步材料》说:“如去年一年中央医院,免费收治了163个老百姓病人……中央医院过去每月最多收治老百姓22人,到3月就收治了49人。”延安的其他医院也把为群众治病防疫当作己任,“清凉山卫生所1月份为群众疹病共72人;2月就增加到228人,3月增加到366人,4月十三天内看了249人。”医护人员对待群众就像春天般温暖,细心呵护,不厌其烦。傅连在文中列举了两个例子:“阮雪华、白浪两同志在不断细心、耐心与诚恳的为老百姓看病中,得到了很大的信任,群众待他们如家庭姊妹一般……在东区王区长与阮医生的亲自动手推动下,多年没有打扫过的东关各住户,在3月里都打扫了两次。过去病人最多的河龙沟变成了最干净的,可称为卫生模范村,由于群众对他们的信任,当地4个巫神都站不住脚,都避开了。在别的单位推行不开种痘的时候,他们所管区域的娃娃,都由他们普遍地种了一次牛痘。战卫团金玉成、罗壮丹两同志,在与李区长合作下,一方面自2月底到现在,治了89个病人,一方面通过区长、村长和群众在侯冢沟订了一个卫生公约:每年拆洗被子两次(已由他们帮助拆洗了),常洗衬衣,勤扫地,每两家挖一个茅厕,捕鼠灭蝇,提倡养猫,不喝凉水,成立识字组,宣传卫生。这公约发生了效力。”

成立防疫总委员会,筹划管理卫生防疫

    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边区军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405月,边区政府成立延安防疫委员会,李富春任主任,刘景晏为副主任。党中央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召开了防疫会议,以防疫委员会为延安防疫运动中的最高领导机关,制定防疫措施。之后,健全各单位的防疫分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等传染病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组织防疫队,深入调查病源,宣传防病知识,预防接种率达到80%,有效遏制了疫病传染。

    1942428日,陕甘宁边区防疫总委员会在延安交际处召开成立大会,推选民政厅长刘景范为主任,李志中为秘书,设在中央医院,负责筹划管理全边区的防疫工作。内设防疫统计、宣传教育、环境卫生、总务和医疗五个股。“设立分委会四处,计总卫生处、中央总卫生处、留守兵团卫生部、边区卫生处,划定区域分别负责各区的防疫工作,边区各县之防疫工作由所在地军政医疗机关负责进行”(194254日《解放日报》)。513日,边区防疫总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将传染病分为两类:鼠疫、霍乱、天花为第一类,要求确诊后24小时内用电话上报;伤寒及副伤寒、赤痢、斑疹伤寒、回归热、猩红热为第二类,要求按周报告,由边区防疫总委员会协同地方采取相应措施。

    1942年入冬以来,延安地区久旱无雨雪,气候异常干燥,温度变化很大,也很骤然,冷热不匀,因此急性呼吸系传染病发病较多。仅据中央医院传染病科统计,到12月底,共收容病员256人,大部分是延安市的患者,也有附近各县的,以及由各地来边区的患者,并且以正在担负工作或学习的青壮年男子为主。传染病主要是伤寒、回归热、赤痢、感冒、腮腺炎、斑疹伤寒六种。由于当时正处在抗战最艰苦的年头,医疗设施和药品极缺,传染病治疗所不可缺少的普通药物和葡萄糖、氯化钙、强心剂、消毒剂等更是缺乏,不能满足治疗需要,影响了治疗效果。如大便的消毒仅靠石灰。

    边区防疫总委员会为了防止病毒的传播,于1943110日下发了《为防止急性呼吸系传染病的通知》,要求各机关、学校、部队、民众一并遵照办理。通知要求注意六条事项:(一)过集体生活的窑洞及住房,人数要调整疏散,每人的床位最好相距三市尺以上,最好是头对脚,脚对头的睡。(二)每个住屋至少要有通气设备,在窗户上端和下端各留一些小的出气洞。(三)防止拥挤,避免许多人在一个不透气的窑洞内开会。(四)作深入的宣传教育,不随地吐痰,不向人咳嗽,打喷嚏,不用公共的洗脸用具及饮食用具,最好完全分食,鼓励每人戴口罩,特别在开会或到人烟密集地方的时候,更要戴口罩。(五)在窑内不烤火,出外多加衣、戴口罩或围巾。(六)遇有流鼻涕、咳嗽、伤风、发热的人,马上予以隔离,使之脱离集体生活,消毒他的一切用具,并且早日就医。同日,防疫总委员会还发出了《为防止回归热及斑疹伤寒的通知》,要求机关全体人员,特别是事务人员自即日起至4月底,每半月要洗澡,换衣,进行灭虱运动一次。如遇有发热病人,立即送医院隔离治疗,如医院已诊断为斑疹伤寒或回归热,应立即将和病人接触的人,一齐洗澡灭虱,以杜绝传染。该通知还附灭虱简法一例:每个单位腾出两、三个窑洞作为临时洗澡灭虱地点,将工作人员分组,自行挑水烧水,在一窑内洗澡,另一窑内灭虱。灭虱可用大蒸笼及蒸锅几套,洗澡前,把被盖及脱下来的衣服,放在笼里蒸,蒸煮15分钟,拿出来在木炭上烤一下,干了,即可穿上。

    中央医院传染病科积极落实防疫总委员会的通知精神,决定将传染病科搬到山下,与其他病房隔离,并准备足用的隔离衣、大小便器、被单、病人衣服、隔离帐子、医疗用具等。还建有自己的流质饭厨房设备、灭虱设备、排泄物消毒设备、隔离设备、病员洗澡设备等。以求走向正规化,减少在传染科工作的危险性。保证凡是急性发烧的病员,不论白天黑夜随到随收。

延安突发传染疫情,边区紧急动员防疫

    1944年初,延安各区突发疫病,据《解放日报》报道,开春以来,延安县川口、柳林、金盆等区就发现传染病,症状奇特,蔓延很快,一人得病,数日之内传染全家。5月初已蔓延至河庄、丰富等区,病势极为猖獗。从1月到5月初,疫情导致死亡人数500人,其中约有半数为最近半月中得病死亡的。经卫生部门统计显示,各地传染病病情大致相同,发病之初多为心痛头昏,上吐下泻,短则二、三个小时,长则二、三天就死去。死亡者大多是妇女、儿童。经初步诊断疫病爆发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慎引起,特别是吃生冷的酸菜和炒得不熟的死猪肉最易发生。其次因群众不常洗衣服,虱子繁生,得斑疹伤寒者很多。

    边区政府于同年510日召开由专署、市政府、延安县、中央卫生处、留守兵团卫生部、边区卫生处、和平医院、中央医院有关医务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充实防疫总委员会委员,以组织领导防疫工作,紧急动员起来,集中人力、物力,立即投入扑灭疫病的战斗。组织医生下乡,参与救治病人并指导防疫工作。具体采取了五项措施:(一)组织流动医疗队,由各医务机关、医院,分别组织,划定区域负责治疗。中央卫生处负责延市西北区、延安县河庄区;留守兵团卫生部、和平医院、医科大学(特放假三星期),负责延安县川口、金盆区;边区卫生处负责延安县柳林、丰富两区。在发生瘟疫地方以急治为主,未发生的地区以防疫为主。凡医务所所在地皆负责为群众治疗。(二)各机关、学校、部队,进行防疫紧急动员,并发动各机关团体帮助所在地区之居民进行大扫除、挖厕所、挖垃圾坑、宣传清洁、消灭虱子、喝煮开的水等防疫工作。县、区、乡负责同志,切实负责防疫,组织疫病区的隔离,勿使疾病蔓延。修理水井,以防病菌传流。(三)边区医院增设床位,收容群众病人。边府并拨款炮制大宗药品,救治病员。(四)为了使防疫卫生工作经常、普遍进行,由文协制卫生宣传图画,编写秧歌及剧本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并提倡如延安市创办之民办公助综合性(中西医、兽医,既门诊又收住院)的卫生合作社,于乡间试办,使其成为今后医务、卫生进行工作之中心。(五)在此次急救与防疫过程中,发动医务人员工作竞赛,对医生下乡为群众解决问题,工作优良者给与奖励与表扬。

    动员会之后,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和毕光斗老先生立即研究出疫病的特治药方,简便而有效。边区卫生处、保健药社等机构的负责人率领边区医校学生30余人,已分别深入到柳林一、三两乡施行紧急治疗。留守兵团卫生部也派医生协同延安县医生,用毛驴驮着行季及药品,进行沿村治疗。延安市全体中医也动员起来,积极参加这次防疫战斗。据194463日的《解放日报》报道,各防疫医疗队面对如此严重形势,查清病原,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办法,号召群众不吃生水、死猪肉,酸菜内必须大量加盐或炒熟再吃。医疗队成员还亲自动手为群众打扫卫生、修建水井。每天早出晚归,分赴各村主动寻找病人医治,为了及时挽救病人,他们不避风雨,连夜翻山越岭去看病,有时遇有病情危险的,甚至日夜看守,寸步不离,因而使得大批病人免于死亡。20多天以来,医疗队员们“身担干粮药品,走遍大小数百个村庄,无论在疫病治疗、卫生宣传和疾病统计上均收效甚大。每到一区,深受群众欢迎,无不欣喜异常地围着他们,烧水做饭。至 5月底,延安县一带“吐黄水症”已大致停止。

    边区防疫总委员会于61日召开防疫医疗队总结会,分析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重点防疫工作。要求各医疗队认真搜集研究这次防疫工作中的经验和各种疫病的病源、症状、预防治疗办法等,以便明年做好提前预防。防疫总委员会决定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于近期内发一指示信,附上这次防疫工作的全部材料,发给各地参考执行,并编辑出版各种卫生防疫的小册子,广为宣传。另一方面立即行动起来,培养大批医务工作者、助理员、民兵,建立各地的防疫医疗组织,增加医药设备,广泛开展群众卫生运动,特别是调剂群众营养、整顿环境卫生、以及妇孺健康的保护等。/郑学富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