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聚焦地方>正文

哈医大二院召开2022年黑龙江省PCCM规范化建设及呼吸专科医联体工作会议暨第六届冰城呼吸论坛

2022-08-09 21:04 来源:《祖国杂志》

    为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科)规范化建设工作,促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快速发展,全面提高我省呼吸系统疑难重症疾病的诊疗水平,8月6日-7日,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办的“2022年黑龙江省PCCM规范化建设及呼吸专科医联体工作会议暨第六届冰城呼吸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成功举行。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黑龙江省卫健委副主任葛洪,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斌为大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学出席,哈医大二院院长焦军东致欢迎辞,本次大会主席、哈医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宏主持开幕式,哈医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晓梅教授作为名誉主席出席,省内四百余位同道线下参会。全国数万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学者齐聚云端,共襄盛会。


                                                   

    学术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杨宝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深圳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中日医院曹彬教授,上海呼吸研究所副所长宋元林教授,中日医院彭明强教授、代华平教授、詹庆元教授、侯刚教授、杨汀教授、翟振国教授、赵红梅教授、肖丹教授、刘敏教授、陈文慧教授、苏楠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洪武教授,应急总医院周云芝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德俊教授等二十余位国内著名专家,围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领域的前沿、热点话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报告讲座,与线上近万人次共同分享了本次学术盛宴,反响热烈。


  


                                

    陈宏教授介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是王辰院士在全国大力倡导的学科建设项目,旨在解决我国PCCM建设不均衡、不规范、医生水平非同质的发展问题,进而推动学科的规范化和同质化建设。哈医大二院在王辰院士的引领下秉承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式发展的战略,在国家第一批PCCM建设认证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目前,哈医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经获批成为国家首批专修基地、肺功能单修基地和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并牵头成立了黑龙江省呼吸专科医联体,涵盖黑龙江省13家区域中心协作单位和200余家成员单位,通过人员培训、疑难重症会诊、对口支援等各种形式,提升全省呼吸系统疾病救治能力,实现专科补位发展,推进我省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为患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搭建平台,让患者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医联体所带来的便利,实现全省各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同呼吸”。


                           
              

    他强调,哈医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有设施完善的肺功能室,借助国家疑难重症诊疗能力提升工程的支持,建设了先进的呼吸腔镜介入诊疗中心、呼吸康复中心,为广大龙江百姓造福。此外,第一批被评为呼吸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至今已招收五届,第一届的专培学员以优异的成绩全部通过国家专培结业考试,通过规范的呼吸专科医师培训,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输送了技能同质化的呼吸专科人才,发挥区域医疗龙头科室的作用。并且每年举办《肺血栓栓塞症规范诊治》、《无创机械通气学习班》、《呼吸康复的规范化应用》、《肺小结节规范诊疗学习班》,积极推广PCCM专科建设及认证,力求把常见病、多发病在黑龙江省做到县、市、省级医院同质化。



                            



       打造辐射东北地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呼吸疾病诊疗中心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常见、多发、重大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长期居城乡居民各系统疾病前列,疾病负担巨大。基于呼吸疾病防治的迫切需求,成立全国范围内的呼吸专科医联体势在必行。国家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是由王辰院士发起的呼吸疾病专科医联体,旨在联合全国范围内医疗机构,发挥中日医院的学科优势,围绕呼吸疾病的预防、诊疗、人才培养及临床研究,广泛开展业务合作,提升我国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能力,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冬季寒冷漫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是全国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地区之一,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但由于黑龙江省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水平严重滞后,人才匮乏,呼吸疾病患者跨省就医转诊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省外转诊近10万人次,因此急需在我省建设国家呼吸病区域医疗中心。



    今年,在省政府和省卫健委支持下,以哈医大二院为依托单位、中日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为输出单位合作共建的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中日医院黑龙江医院通过评审,并正式获国家批复,落户哈医大二院。中心选址在哈医大二院院区内,为独立院区,预计开放床位2200张,学科设置将从中医到西医,从预防到康复,从基础到临床。呼吸区域医疗中心的建立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带动黑龙江省呼吸病诊治水平整体提高,促进分级诊疗,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整体提升,形成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实现与中日医院同质化发展,满足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使我省呼吸疾病跨省就医比例减少50%,打造辐射东北地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呼吸病诊疗中心,推进黑龙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气管食管瘘痛苦不堪 呼吸介入技术无创口解决难“咽”之苦
    呼吸腔镜介入已经十分成熟被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当中,使各种复杂、疑难、少见的感染性、代谢性、结构性以及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变得更加精准和简单;同时,各种内镜下介导的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提升了呼吸专科医师针对各种疑难、危重患者的处置能力,同时还极大地拓展了现代呼吸病学的诊治范围。
    53岁的刘先生(化姓),5个月前被诊断为食道癌,在当地医院进行食道癌微创术,术后接受了两次化疗的一周后,他开始出现阵发性咳嗽不适、咳黄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止咳对症治疗,未见症状明显好转。在两个月前复查 CT 被考虑可能为气管食管瘘。由于反复的发作与治疗,导致刘先生精神不振,后来他已经无法正常进食和饮水,仅能通过空肠营养管进食,他身体十分衰弱,激烈咳嗽咳痰以及胸骨后、肩部的牵涉性疼痛袭来时刘先生甚至无法下地走动、也无法入睡,被病痛折磨的非常痛苦。他曾寻医问诊多家医院,内科药物治疗,仅能维持患者基本生存,无法满足患者进食需求,外科手术成功率低、效果差、花费高。
经四处打听,了解到哈医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宏教授团队的呼吸腔镜介入技术十分成熟。入院后,对其完善了三维支气管ct、气管镜、食管镜、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确诊是气管食管瘘,陈宏教授带领团队讨论决定,气管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封堵瘘口为最优选治疗方案,具有微创、安全、成熟、经济等优势。
    陈宏教授介绍,此技术是气管镜进入气管,找到瘘口,置入金属覆膜支架将瘘口封堵住。此例患者病灶位于气管,介入手术难度较大,一旦操作失误,可能导致窒息,因此要求医生精准快速,一步到位。
经过缜密的术前研究,术中陈宏教授凭借丰富的操作支气管镜介入经验,精准置入支架,手术顺利完成,没有并发症。术后两个月,取出支架,瘘口封闭,刘先生时隔近半年终于再一次可以经口进食了。
陈宏教授表示,气管食管瘘,顾名思义就是指原本如两条平行轨道的气管和食管之间出现瘘道,消化道中的分泌物及食物会通过瘘口进入气管及肺部。出现气管食管瘘后,轻则进食后出现呛咳、食物及消化液进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患者若不积极治疗,其中90%以上患者死于肺部感染。绝大多数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不适合手术根治,也不能通过药物治愈,目前仍是医学界存在的难题,该患者通过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方式成功治愈。

    据悉,哈医大二院呼吸介入技术水平全省领先。呼吸介入诊疗室现拥有增强现实导航系统,气管镜、超细支气管镜、超声小探头、超声支气管镜检查(EBUS)、C型臂等定位系统,能够开展粘膜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刷检、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经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等检查,以及通过C型臂透视机与气道内增强现实导航系统联合,对肺内结节或占位进行定位下外周病变活检以及消融;可结合经CT及超声介导下经皮肺活检及微波消融,使肺部疑难疾病基本上都可以获取病理及病原学,诊断及治疗没有盲区。同时,配置了APC、电凝系统、激光等设备,可开展气道介入下热消融治疗;配置了冷冻系统,可开展气道下冷冻治疗及冷冻肺活检;配置了胸腔镜,开展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及肺大疱、脓胸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张宇  王猛 文字:高宝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