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正文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2017-12-08 14:01 来源:《祖国》杂志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党不变的初心,是党的性质的体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美好生活不会自己从天而降,需要全体人民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同努力,不懈奋斗来实现。



  不变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走多远,走到多辉煌的未来,我们都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做为党的初心和使命。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风雨兼程为人民的历史。96年来,无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我们始终矢志不移,初心不改。从上海启程,到井冈山的斗争,到延安的救亡,到北京的执政,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标注着为民的底色,折射的都是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不变初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建党的目的,就是党的价值取向。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利益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历史使命和执政活动的明确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方向,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基本问题。把人民摆在最高位置,从人民中汲取治国理政的伟大力量。“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政治理念和行为准则在新时代的强调和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存在的意义是为人民服务。“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人民情怀,始终是党力量的源泉。
  党的性质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一个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区别就在于党的本质属性,表现在政治伦理道德层面上,最根本的是其所代表的利益对象”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或者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党的性质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基本观点,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但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并且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人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人民才能从根本上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在任何时代,人民群众始终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而管理者始终是少数。尽管我们党拥有8900多万党员,但相对于我国13多亿人口说,党员仍然只是少数。中国共产党要推动社会发展、历史前进,就必须站在最大多数人民一边,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反应人民的迫切愿望,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党的领导。在长期的实践中,人民切身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强国富民之路,离开了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会失去主心骨,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一代代共产党人无私无畏、全心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共产党人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据统计,“人民”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出现200多次,可见人民在党和总书记心中的位置。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能否做到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为民执政、为民谋利上,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真正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必须充分依靠群众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党的人民立场。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是领导核心,人民是主体力量。而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奋斗目标,就必须充分依靠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立场”讲的是“做正确的事”,而“群众路线”讲的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目标确定之后,关键是如何实现目标。只有践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十九大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那么,也可以这样说,改革发展是群众的改革发展,如果离开了群众,就无法促进改革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的利益诉求和迫切愿望,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中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党员干部要眼睛向下,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到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善于吸收合理意见,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化。在新时代,互联网发展异常迅猛,我们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努力探索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必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能是空喊口号,而应该体现在持续增强大众获得感、不断提升人民的福祉之中。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人民不再是简单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有了更广泛更高水平的多样化的需求,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十九大报告作出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然要求我们的发展理念升级到‘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全面现代化和‘以人民需要为中心’的现代化。要主动对标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科学论断,拉高发展标杆,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步入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更要注重发展的全面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要一体推进,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公平、正义、安全等多个层面,要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保障人民的发展权,让人民成为发展的受益者。要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发展提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快司法体制改革,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人民安居乐业、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好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之路上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任何人不能掉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时刻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善作善成,不断把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只要全党能够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做到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者赵士红系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周金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