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参加“纪念遵义会议暨四渡赤水胜利90周年”重走长征路活动的红军后代们来到遵义城北的军事要地——娄山关。这里,北接巴蜀,南扼黔桂,群山巍峨,万峰耸立,地势险要,是黔北著名的古战场,也是川黔要道上的咽喉之地。
在通往娄山关大小尖山战场遗址的山路旁,一面巨大的峭壁上,毛泽东当年在娄山关大捷后的豪情之作《忆秦娥·娄山关》赫然在目。红军后代们站在题壁诗前,齐声朗诵起那激昂的诗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声音回荡在山谷之间,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朗诵《忆秦娥·娄山关》 晓文 摄录
1935年,红军两次攻打娄山关。第一次是中央红军进占遵义,为保卫遵义城和遵义会议顺利召开,由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攻克遵义城北的娄山关,并一举攻占桐梓县城;第二次是红军二渡赤水,由红三军团重战娄山关,二进遵义城。
红军后代登娄山关祭奠当年在娄山关战斗中牺牲的红军先烈
娄山关,这座见证了红军英勇战斗的历史名山,如今已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下沉式的建筑结构,馆前一池碧水,馆顶高山绿林,显得格外庄重肃穆。在陈列馆序厅群雕前,讲解员利用玻璃地板下的电子沙盘,生动地讲述了红军两次攻打娄山关的战斗过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
讲解员在陈列馆序厅群雕前讲述红军两次攻打娄山关的战斗过程。
向陈列馆赠送红军后代签名的旗帜
当天下午,红军后代们又来到了遵义鸭溪镇白岩沟,祭拜在这里牺牲的红军先烈,并看望了失散在长征路上的红军后代。其中,江西瑞金籍红军廖世义的后代廖明强,就是一位在村里的务农者。他的祖父廖世义,在攻克娄山关二次进遵义时,曾带领二百多名红军伤员寻找隐蔽村落疗伤。然而,途经鸭溪时却遭敌机轰炸,五六十位伤员不幸遇难,廖世义自己也身受重伤,成为了长征途中的失散红军。
左四为失散红军后代廖明强 薛航 摄
据此行重走长征路的成员介绍,2018年4月,有人通过多方查找,最终在江西瑞金发现了与廖世义是血亲关系的两个红军烈士证。得知这一消息后,廖氏家族欣喜万分,立刻从江西瑞金驱车千余公里,赶到贵州遵义认亲。鸭溪镇白岩沟全村欢庆,这一跨越时空的亲情重逢,成为了长征路上的一段佳话。
廖明强讲述当地群众守护红军烈士英灵的故事 席明 摄
娄山关上的革命事迹,不仅让红军后代们重温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红军精神的伟大力量。在这片曾经洒满鲜血的土地上,红军后代们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文/王洪山 王晓勇)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