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李晓宁 进入5月,河南省镇平县枣园镇连续40多天没下透墒雨,3.2万亩小麦地出现了旱情。周岗村的麦田里,6台柴油机带动水泵“突突”响,清澈的水流冲进待浇灌的土壤。“多亏镇上给协调了抽水机和灌溉设备,这周边的几千亩麦子算是喝上水了。”村民周绍亚踩着田埂检查水流,裤腿上沾满泥点子。
为了统筹用水缓解旱情,枣园镇里成立抗旱专班,把19个村的村组干部、网格员编成几十个巡查组,带着铁锨不间断巡查沟渠。189眼机井全部启用,所有抽水机轮流作业。“先紧着叶子打卷的麦田浇,长势好的地块错开高峰用井。”枣园镇农业办老李挎着军用水壶在地头指挥,晒得黝黑的脸上全是汗印子。目前,枣园镇麦田已普浇两遍,每天浇灌800多亩。
上岗村的麦地里,“嗡嗡”的旋翼声中,3架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低空穿梭,喷洒防虫药剂的雾滴均匀洒落。“一机配三药,杀虫、防病、补肥一次完成。”老杨盯着平板电脑上的飞行轨迹说,“无人机一天能打300亩,顶20个人工。”依托田间监测点,农技人员精准揪出赤霉病、蚜虫等“元凶”,全镇里组织80人的防治队,盯着麦穗灌浆的关键期,把赤霉病、蚜虫压在了点片发生阶段。
陈岗村72岁的杨德贵蹲在田埂发愁时,村支书带着3个年轻党员扛着水泵来了。“闸刀一推水就进了地,这些干部比自家儿孙还顶事!”杨老汉搓着粗糙的手直念叨。全镇成立19支党员帮扶队,给留守老人、困难户浇了620亩麦地,维修故障水泵17台次。
“趁着农闲把山北村水库的水道清出三里淤泥,雨水多了就能存住水。”枣园镇镇长陈卓带着水利员查看镇区水坝坑塘,鞋底糊着厚厚的黄泥。日头偏西,晚风吹得麦浪沙沙响。扒开麦丛查看籽粒:“全镇所有眼机井已完成清淤检修只要接下来不刮干热风,亩产还能保住800斤。咱们多淌一身汗,群众就少皱一回眉。”据悉,为了打赢这次小麦保墒增产战,枣园镇里还办了4场抗旱培训,教群众用秸秆覆盖保墒、雨后追肥等土办法。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