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刘保伟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登门耐心调解,我都要愁死了!”愁眉不展多日的李华,终于露出了笑脸。
李华是河南省内乡县余关镇孙沟村的一名群众,一到汛期下雨天,李华的烦心事就来了。因为排水问题他跟邻居王先生多次商谈不成,从商谈变争吵,最后甚至动了手,从网格员到村组干部也都上门调解过,还是没能解决,抬头就见的邻居现在成了“仇人”,真是愁坏人呀!经过网格员介绍,李华拿到了镇信访办的电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通了电话。
了解到李华的诉求后,镇信访办通过分析研判,通知村镇规划中心、司法所查找了关于房屋建设排水行业部门规定和相关的法律条款,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村干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打听了两家人的关系和为人处世等情况。做足功课后,信访、司法、综治、村镇四个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到李华家现场查看后,大家坐在李华的院子里,也叫来了邻居。工作人员耐心倾听了双方的诉求和难处,都表示理解。村镇规划中心的同志向大家讲解了房屋必须留出水路的行业要求和法律知识,说明水路是防止意外情况出现的必要措施,受到法律支持。司法所和综治办同志,从换位思考和睦邻友好的角度出发,向李华耐心细致讲解邻居的担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从刚开始的剑拔弩张到后期平心静气的座谈、商谈,最后终达成一致意见,由李华出资,在邻居的宅基地上,以暗管的形式建排水管道,双方握手言和,重归睦邻友好。
“到群众家里解决矛盾纠纷,虽然我们工作人员多跑了路,但是明显感觉效果不一样,群众有一种“被上门服务”的获得感,更有利于矛盾的化解。信访工作确实辛苦,绞尽脑汁、苦口婆心、费尽口舌,但是能够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听到群众发自内心一声谢谢,我们感觉值了,很有成就感!”在谈及信访工作体会时,信访办工作人员不无自豪的说。
“院落调解会”的做法是该镇改进信访工作的一种尝试,做足功课、多方联动、现场办公,变群众上门求助为上门为群众服务,从镇信访办到群众的院子里群众“变客为主”,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能够极大的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被服务的幸福感,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增进干群关系。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