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萌新们怀揣期待踏入校园,但诈骗分子也蠢蠢欲动!结合2025年最新案例,这份防骗指南请务必收好,助你远离陷阱,守护安全校园生活!
学生群体高发诈骗类型揭秘
新生群诈骗
骗子伪装成“班主任”“学长学姐”,在新生群发布虚假缴费信息或诱导添加好友。
套路解析:诈骗分子会通过各类社交软件佯装家长加入“班级群聊”,随后通过更改头像、昵称“变身”,冒充学校老师、班主任、家委会成员,或谎称受老师委托,通过群发或添加群内家长为好友私聊等方式,以缴纳学杂费、资料费、补课费等幌子实施诈骗。
防骗宝典:官方通知不会通过非认证账号发布,缴费前务必通过班主任或官网核实!
助学金 / 助学贷款诈骗
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 “手续费”“保证金” 为由要求转账。
套路解析:诈骗分子常以教育部门或慈善机构的名义,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学生,声称有助学款或捐助款需发放,但因系统问题无法直接到账,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或者要求缴纳相关手续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防骗宝典:助学金申请全程免费,学校不会单独联系学生索要费用!
刷单返利陷阱
以“兼职赚钱” 为诱饵,初期小额返利骗取信任,后期要求大额垫付。
套路解析:诈骗分子通过互联网通讯软件传播“刷单业务”,并以“工作轻松”“高额收益”等噱头作为诱饵引诱进群。待受害人入群后,伪造后台交易记录打消受害人顾虑,安排“托儿”在群聊内晒出不同的高额收益截图。随后引导受害人刷单,并保证头几次的刷单一定成功,之后迅速将本金和佣金返还,让受害人得到收益,取得受害人的信任。获取信任后,诈骗分子会提高刷单金额,同时称一次任务包含多个订单,需要完成所有订单才能返款,或以操作失误、系统原因、银行卡冻结等借口为由,要求支付解冻金、保证金等方式让受害人持续加大投入,最终受害人转账后被拉黑,才意识到被骗。
防骗宝典:刷单本身违法,任何“先垫付后返利” 都是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子冒充“警察”“检察官”,以 “家人涉案需转账解冻”“未成年人违规需罚款” 等话术恐吓学生。
套路解析: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联系同学。开场白往往是先自我介绍,接着说您涉嫌违法,为了消除您的疑惑,他们甚至还会出示虚假法律文书,如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来增加可信度,要求同学单独房间“配合调查”,并告知保密,诱骗其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防骗宝典: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任何要求转账“自证清白” 的都是骗局!
冒充熟人类诈骗
临近开学,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增多,诈骗分子伺机而动,利用帮助同学的好心,寻找骗取钱财的机会。
套路解析: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盗取QQ号等社交账号,并了解摸清账号所有者的人脉关系。锁定受害人后,诈骗分子便会冒充受害人的同学等,以“朋友出车祸”“打架需要出医药费”“帮忙垫付费用”等理由谎称急需用钱,让受害人将钱转到指定的账户上,从而实施诈骗。
防骗宝典:收到好友通过QQ等社交软件发来的借款、代付等请求时,一定要与对方电话或者当面核实,切勿直接转账付款。
“两卡” 犯罪:你的银行卡和手机卡可能成为诈骗工具!
【“两卡”一般是指电话卡、银行卡以及第三方支付账户等】电话卡包括我们平时所用的三大运营商手机卡、虚拟运营商电话卡、物联网卡等;银行卡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机构支付账户等。
防骗宝典: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账户、手机卡和各类支付账户,都属于违法行为,把自己的卡提供给犯罪分子使用,就是犯罪分子的“帮凶”,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务必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卡、银行卡等,一旦丢失请及时挂失,不论何种情况,切勿贪图小利。一定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不为所动,千万不要以身试法。
新生特别提醒
01代管行李诈骗:
假冒“迎新志愿者” 帮忙看管行李,趁机偷走贵重物品。学校官方志愿者会有统一标识,务必核实身份。
02推销陷阱:
陌生人进入宿舍推销劣质产品,坚决拒绝交易并联系宿管。
03校园贷风险:
拒绝 “低息快速放款” 诱惑,陷入高利贷可能导致负债累累。
最后提醒:
天上不会掉馅饼,警惕 “高回报”“低风险” 话术,遇到可疑情况多问一句 “这是真的吗?”,必要时联系拨打110报警或96110咨询。
安全校园,你我共建!转发给身边的同学,让我们一起对诈骗 Say No!(刘文晶 王琴)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