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关注民生 >关注三农>正文

河南省镇平县曲屯镇:农机服务“飞”入寻常农户家

2025-08-26 14:15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小凯   八月下旬,烈日当空,河南省镇平县曲屯镇楼子王村的玉米地仿佛一片青纱帐,茁壮的植株已高过人头。在一片连绵的绿色之上,一架无人机正发出规律的嗡鸣,沿着预定的航线平稳飞行,均匀地喷洒出雾状药液。地面田埂边,肤色黝黑、头戴遮阳帽的王治平,正专注地盯着手中的遥控屏幕,额角的汗水不时滑落。从2011年放弃城市经商返乡务农,到如今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机服务带头人,王治平用十余年时间,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农业梦,更通过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的服务模式,真正把农机开进了千家万户的地头,成为乡亲们交口称赞的田间保姆

门外汉农机专家的蜕变

刚回来种地的时候,王治平连拖拉机都开不稳,更别说操作复杂的现代农机具。那时候就是靠人力、靠老经验,效率低还容易出错。他回忆道,最初几年因为缺乏技术指导,经营一度陷入困境,最困难的时候年年亏本,晚上愁得睡不着觉

转机发生在2018年。政府出台土地流转和农机补贴政策,他果断承包了1200亩连片土地,并报名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也就是从那一年起,他开始系统学习农机操作与维护,不仅是拖拉机、收割机,还有植保无人机、精量播种机、深翻等先进设备。政府不仅组织培训,还派专家上门指导,我才真正明白,现代农业早就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为了熟练掌握无人机操作技术,他曾在自家院子里连续练习起降上百次,直到能精准控制飞行高度和航线。

农机共享,服务乡邻不止步

自己用上了好农机,王治平没有忘记周边那些还在用小喷雾器、老式具的乡亲。很多老人家种着三五亩地,买农机不现实,请人干活成本又高。2020年开始,他主动对外提供无人机飞防服务,并坚持低价收费。都是种地的,能帮就帮,他说,一亩地只收几块钱,比雇人便宜,效果还、更安全

渐渐地,治平成了周边农户的习惯。他的服务从本村延伸到外村,最忙时一天要飞二十多个电池,作业面积超过300亩。三伏天里,他常常清晨五点出工,夜幕降临收机,人晒得脱皮,却从没延误一家委托。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但看到乡亲们满意的笑容,就觉得值了。

合作社成立,农机服务迈入快车道

2022年,王治平牵头成立镇平县丰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30多台套现代化农机,总价值超过200万元。国家有补贴,我们自己再凑一部分,图的就是让更多老乡用上现代农机。合作社不仅为自己2000亩地服务,还面向全镇开展机械化播种、收割、植保等订单服务。

在玉米生长关键期,合作社的农机服务队开展跨区作业,昼夜兼程。去年玉米灌浆期,团队连续突击十多天,为周边300多户完成统防统治,及时遏制了玉米红蜘蛛蔓延。多亏你们来得快,不然今年玉米就危险了,农户老陈看着无人机精准掠过自家地块,连连道谢。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如今,王治平的合作社已带动百余人就业,专职农机手月收入超6000元。他不仅教年轻人开农机,还推广手机APP种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我希望让大家看到,种地也能用高科技,也能体面挣钱。在他的带领下,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返乡,合作社逐渐成为新农人的孵化基地。

农机不只是工具,更是我们新农人服务乡亲、守护丰收的伙伴。王治平说。他的手机里装满了各种农业APP,从病虫害识别到气象预警,从农资团购到远程培训,他说自己要用科技武装到牙齿

未来,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

建设万亩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打造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到时候,我们不仅能服务本地,还要通过电商把我们的优质粮食卖到全国!说话间,他滑动手机屏幕,智慧农业系统实时显示着各地块的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和农机轨迹。这就是我们这代农民的新战场。

无人机的嗡鸣再次响起,王治平望向眼前这片青翠的玉米地,目光灼灼。他知道,这条用农机服务群众、以科技守护安的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