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走出法学院的课堂,褪去学生时代对法律的理论化想象,当第一次踏入法院执行局指挥中心的办公室,内心既有对全新岗位的憧憬,也有对未知工作的审慎。这里没有庭审现场的庄严肃穆,却跳动着解决“执行难”的脉搏;没有控辩双方的激烈交锋,却承载着无数当事人对公平正义的最后期盼。 执行指挥中心被称为“执行工作的大脑”,这里不仅是数据中枢,更是指令发布与跨域协作的枢纽。每天早晨,当第一通来自当事人的咨询电话响起,指挥中心的一天便正式开启:有申请执行人询问财产查控进度,有被执行人说明履行困难,有外地法院请求协助调查,有外勤团队汇报现场情况……电话铃声、对讲机呼叫声、键盘敲击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指挥中心特有的“晨曲”。 入职淅川法院第一周,张雪有幸参与了一次集中行动。当集结令响起,执行干警们迅速列队、领取装备,晨光中,警灯闪烁的车队整装待发,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有序的气息。那一刻,书本中“强制执行”的抽象概念,瞬间转化为具象的行动——这既是对“生效判决必须履行”的刚性宣告,更是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坚定守护。 入职一个月,张雪已能熟练操作执行办案系统,能在当事人的叙述中快速梳理核心诉求。但她深知,这些技能只是“入门课”,真正的“必修课”,是始终保持对群众的同理心、对法律的敬畏心、对工作的责任心。正如前辈所说:“执行工作是法治的‘最后一公里’,走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 作为执行战线的新兵,张雪知道前方的路不会平坦,会有“执行不能”的无奈,会有“规避执行”的挑战,但更多的,是“执行为民”的使命与荣光。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