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李德生同志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率领部队连续作战、屡建奇功,以智勇双全的指挥才能多次以少胜多、以弱克强,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有力保卫了根据地军民安全及八路军总部顺利转移,充分展现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忠诚、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高尚品格与卓越军事才能。
百团大战显神威,连续攻坚歼日寇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李德生参加正太路破袭战的狮垴山战斗。在1营、3营及14团三面夹击下,歼灭日军两个中队大部,缴获机枪两挺、步枪三十余支。李德生个人缴获了一匹大黑马,一直骑了两年多。从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主力部队、游击队、民兵和人民群众经过二十天浴血奋战,彻底摧毁长达二百公里、被日军称为“钢铁封锁线”的正太铁路大部分路段。除阳泉、寿阳等少数据点外,正太线西段已基本被八路军控制。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榆辽战役自9月22日至10月上旬展开,李德生所在部队承担扩大战果、继续破袭交通线、清除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日军据点的任务。其所在营参加了石匣战斗,歼灭日军两个小队,俘虏12人,是769团抗战以来俘虏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并缴获平射炮、迫击炮各一门,机枪四挺,掷弹筒三个,步枪三十余支及其他军用品若干。
第三阶段反“扫荡”作战中,李德生所在营参加围攻日军第36师团一个大队的关家垴战斗。部队鏖战至31日拂晓,将敌大部歼灭。至11月14日,各路“扫荡”日军相继撤退,太行山区为期四十天的反“扫荡”作战胜利结束。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攻克涞源县日军据点东团堡。
百团大战自8月20日起至12月5日止,历时三个半月,我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5000余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000余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反正1845人;缴获各种炮53门、枪支5800余支(挺);破毁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桥梁隧道260余处。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独立发动的规模最大、参战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进攻性战役,严重破坏日军在华北的交通命脉,拔除多处深入根据地的敌军据点,歼灭大量日寇,极大鼓舞全国军民抗战信心,提高党和军队的威望,锤炼了部队作战能力,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年以后,李德生在研究和总结我军作战经验,尤其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期间,系统探讨了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的经验与教训。
1941年8月22日,师部下达邢沙永战役基本命令,决定以385旅769团为主力攻打公司窑、申庄。李德生所在769团负责进攻公司窑,其率领的1营自镇东逐个地堡推进。敌首高德林在公司窑修筑大量互联工事,并由其死党千余人凭坚固守、负隅顽抗。战斗异常艰苦激烈,经一昼夜奋战,李德生所率部队最终占领镇子大部。
临危受命护总部,血战十字岭扬军威
1942年5月,反“扫荡”战役打响,李德生率两连及营重机枪排完成掩护群众转移任务后,途经南艾铺时突然接到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指令:“769团1营和团特务连一起担负起保卫八路军总部的任务。你们先布置警戒,如果敌人合击南艾铺、十字岭,一定要坚决阻击,掩护总部安全转移。”
李德生迅速按指示部署警戒,亲率2连、3连、4连及重机枪排防守南艾铺西南山地,前沿布置兵力实施节节阻击,有效迟滞日军推进。
李德生令部队,要坚决守住,不能后退一步,不能让东西两面敌人靠拢、构成合击圈,并指挥部队紧急加固工事。刚布置好,总部机关就陆续转移过来。李德生担心总部安全,派团教育干事蒋科立即赶到总部,请求他们尽快转移。
日军很快形成合围,首长决定立刻突围,后勤部门先行动。总部机关刚开始移动,日军即向南艾铺发起冲击。李德生部奋勇还击,以机枪和手榴弹顽强抗敌,始终未让敌人突破防线。在北侧十字岭方向,总部人员持续向北转移,六架敌机持续轰炸扫射三个多小时。李德生率领3连多次击退攻占十字岭的日军,并成功拦截企图自西山运动的敌军。
左权副参谋长在指挥人员转移时,一发炮弹在他身旁爆炸,壮烈牺牲。左副参谋长的牺牲引起部队极大悲愤,进一步激发广大指战员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左权同志忠于党和人民、为集体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如太行山般永存人民心中。
资料图片: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领导同志在检阅部队。举手敬礼者为彭德怀,右三为左权。
总部成功突围后,李德生及所属部队却陷入四面重围。李德生对2连、4连连长说:我们已成功阻击数倍于我之敌,胜利完成保卫总部转移的任务。现在开始突围!
日军歼灭八路军总部的企图被彻底粉碎。李德生率3连自十字岭突围后,再于东寺垴设伏。5月30日凌晨,3连与民兵隐蔽于东西山地,待敌进入伏击圈后突发猛攻。日军未能组织有效抵抗,甚至未能判明我军位置。此战毙伤日军140余名,其中包括中佐以下军官4名,而李德生所率的3连仅有1伤1亡。刘、邓首长评价这次战斗是“我军在太行夏季反‘扫荡’中,主力适时分遣转到外线打击日军‘扫荡’补给线的成功战例之一,也是军民结合以极少数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一次模范战斗。”
1943年7至8月,李德生率营参加蟠武战役与林南战役,在围攻蟠龙镇时炸毁敌碉堡两座,歼灭日伪军百余人。在林南战役中,包围伪军特务团驻守的西坛、西安庄,经政治攻势,促成敌团长以下300余人全部投降。
智取马坊捣敌巢,奇袭歼敌震华北
马坊镇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日军1941年秋抓来大量民工,耗时三年在其东侧土岗修筑一座坚固城堡式据点。日军特工清水利一以此为中心,指挥周围六县特务活动,对太行抗日根据地构成严重威胁。
为铲除这颗毒瘤,时任太行二分区30团团长的李德生主动请战,提出智取策略。他认为在装备短期内难以大幅改善的情况下,应扬长避短、避实击虚,不可强攻。
李德生亲自带队侦察,为消除嫌疑,侦察人员长期不戴军帽、参加劳动,双手结茧,他还学会当地方言。经分区领导批准,利用为日军送菜之机,化装潜入据点,摸清地形和敌军火力配置,并与日军守备队长周旋,暗记布防情况。
在摸清敌情后,李德生制定“隐蔽潜伏、里应外合、突然攻击、中心开花”的作战方案:突击队趁夜潜伏至东门外窑洞,待内应次日清晨开饭时发出信号,夺门接应后续部队,一举全歼守敌。
1945年3月4日,分区曾司令员声东击西,造成我军破袭铁路沿线的假象。三十团在李德生团长率领下,于头天夜里进到距马坊镇20里的四头村,封锁消息,隐蔽待命。分区首长则借在树林散步之机,率指挥所人员秘密离开驻地,进至马坊附近指挥位置。
早上7时许,据点里开饭哨响,地下工作人员刘占才摔盆为号,突击队手舞闪亮大刀,经过一场血战,东门为我军控制。
李德生手提大刀镇守大门,指挥后续部队一路夺取电台、切断敌人与后方的电讯联系,一路与敌人逐屋争夺,另一路沿寨墙夺取四角的地堡。据点里刀光闪闪,枪声、手榴弹爆炸声、战士的喊杀声、敌人的哀叫声,响成一片。
李德生在门洞口指挥,生擒马坊据点日军小队长铃木。
这场激烈的歼灭战历时八小时,全歼日军三十余名,生俘8名。
李德生(第四排右三)在马坊战斗后,调任769团团长时与机关同志合影。
马坊据点拔除,震动了华北敌我双方,成为太行八路军首次全歼日军坚固据点城堡的典范战例。第一二九师和太行军区通令嘉奖,延安《解放日报》3月8日发表社论,誉其为“典型的歼灭战”。(本文据《祖国》杂志2016年第11期内容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