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聚焦地方>正文

四川绵阳举行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学术座谈会

2018-04-16 14:30 来源:《祖国》


《祖国》消息  保护地震遗址,弘扬抗震精神。2018年4月13-15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绵阳市委市政府主办,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承办的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学术座谈会在四川省绵阳市举行。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保护地震遗址•弘扬抗震精神”的主题,以主旨演讲、交流发言等形式,共同探讨了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具体措施,以及各地的地震遗址管理保护、社会教育功能发挥等工作。


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学术座谈会现场


据了解,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学术座谈会是绵阳市纪念“5.12”特大地震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会议一致认为,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重要体现和新的发展。地震遗址遗迹是弘扬抗震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道路、制度、理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会上,与会专家联名发布了《绵阳共识》,认为在“5.12”特大地震抢险救援中,形成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等经验教训弥足珍贵。地震遗址遗迹,是开展地震灾害研究、地震构造以及地壳运动特征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不可复制的基地,科学价值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极易发生风化、损毁、灭失,急需开展震损建筑、断层、错层及珍贵文物、文献实物等本体保护工作,但目前面临“科学保护,长久保存”的共同技术难题。专家们呼吁联合建立地震灾难研究数据库,定期举办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座谈会、专题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分享经验成果,商讨提出最优的保护方案。

参会人员还实地参观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地震科普体验馆,回顾抗震救灾的艰难岁月,感受绵阳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打造独具绵阳特色的防震减灾文化产业。据悉,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是全世界唯一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的规模最大、破坏类型最全面、次生灾害最典型的地震灾难遗址区。规划保护面积266公顷,有重要事件地12处、一级保护建筑16处、二级保护建筑75处、典型地质与基础设施破坏保护5处。经过治理保护,于2010年5月面向社会公众进行适度开放。(文/ 刘仁喜)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