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国家安全 >专家观点>正文

开启新时代军事科研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

——学习习主席在军事科学院党代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2018-06-20 15:25 来源:《祖国》杂志



著名军事战略专家高东广

日前,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接见军事科学院第八次党代会全体代表时深刻指出:“要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协同创新,加强军民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形成军事科研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生动局面。”这为我们打造世界级军事科研航母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如何把军事科研工作推向新高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实践一再表明,推进新时代军事科研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军事科研再攀新高峰的必由之路。


牢固确立军事科研领域深度融合理念

习主席强调,要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协同创新,加强军民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理论牵引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事科研工作应当走在各项融合工作的前列。军事科学从属于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当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联系越紧密,将地方社会科学资源转化为军事科研成果的速度就越快、层次就越高、成效就越好。西方发达国家军事科研工作,许多都是首先由国家或地方智库等先行研究探索、先行探索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然后结合军事理论才形成创新与前瞻性强的军事科研成果的。我们要坚持自觉把军事科研建设融入社会发展的大体系,推动军事科研领域军民融合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由零打碎敲向全面系统拓展,由自主自发向统一主导迈进。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军事科研工作军民融合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发力推进,让军地科研资源融合更深,富国强军效益就能发挥更充分。实现军事科研军民深度融合,必须确立全新理念。任何事物的发展首先都是从确立新的理念上开始的。只有切实强化军事科研军民深度融合意识、培养融合思维、掌握融合方式方法,才能成为军事科研领域的军民“融合通”。一是要真知熟知军事科研“融合”的意蕴内涵。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组织坚强有力的军事科研,仅仅依靠军队科研自身有限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地方力量,挖掘社会巨大的军事科研潜力,打好军事科研工作的人民战争,才能有效提升军事科研创新质量与水平。二是要吃透军事科研“融合”的精髓。军事科研深度融合目的就是要打造世界级军事科研航母团队,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军事科研创新首先是借力各种民间智库的科研方量,许多新的作战概念、新的作战方式方法,都是运用这一方式产生的。这是实现资源共享、集约研发的行之有效的路子。三是要把握军事科研“融合”的关系,军事科研领域军民深度融合,不是军事科研与地方相关部门、相关专业简单相加,而是要搭建职能明晰、顺畅高效的军地“融合链”。比如,地方科研院所、各种智库等等,我们要着力通过军地双方共同努力,把这些丰富的科研资源融合起来,打造一个“共同体”,挖掘社会潜力、提升综合科研能力,最大限度地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强化集约建设,让军地科研资源咬合得更紧、融合得更深,富国强军的综合效益才能发挥得更充分。


科学统筹 军地科研资源融合共享

我国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由大向强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关联性更强、兼容度更深,为我军军事科研实现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程度的军民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一方面,我们要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建设大局,把军事科研融入经济社会大体系,推动军事科研军民融合由陆海空等传统领域向太空、深海、极地、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延伸,由零打碎敲向系统全面拓展,由低层次自主自发向高层次国家与军队统一主导推进;另一方面,要坚持融合共享原则,充分借助国家庞大的社会研发力量和军队研发力量,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共享最新理论与最新技术。既面向市场又面向战场,既关注平时又紧盯战时。努力构建:军地一体的研发体系、军地统筹的军事科研保障体系、军民共享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体系、军地联保的新能源理论研发体系、军地衔接的军人待遇科研体系、军民兼容的科技信息体系、以民掩军的海外军事理论与保障理论科研体系、军地协同的应急动员理论科研体系,切实形成军事科研军民深度融合格局。随着军民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为我军军事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空间和领域,必须在军事科研深度融合上拿出新举措、见到新成效。一要拓宽融合内容领域。按照“能利用社会科研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科研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社会科研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科研保障”的原则,着力扭转当前融合领域窄、进展慢,成效不够明显的局面,把仅限于在现代人民战争理论、军事编制体制、军事人才培养、武器装备与后勤装备研发等领域的军民融合,向着全领域、全纵深方面深化拓展。通过不断拓展深化内容领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科研资源共享、项目共研、力量共用;二要提高军事科研融合层次。市场经济追求的主要是效益,对于军事科研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用创新的办法妥善解决。国家科研职能部门,应对参与军事科研军民融合发展的科研院所或者民营智库给予适当政策和经费支持,对于参与重大课题和项目的要列为专项或借力国家补助等途径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把军事科研深度融合的落脚点,提高为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标准和质量上,切实让广大科研工作者满意,真正做到关键时刻用得上,重要军事科研项目保障要到位。


精准发力 提升军事科研质量效益

习主席反复强调:“军队建设发展要精准,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怎样叫解决了问题,都要贯彻精准原则。”军事科研领域实施民深度融合战略,拟制的每项计划、开展的每项研究、主攻的每个课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主席提出的“五个精准”要求。推动军事科研领域军民融合建设、管理、运行模式的精准化。要在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中,切实探索出规律特点,转化为军事科研军民融合的实践指导和政策制度成果。克服传统思维中,不讲精准、不重量化、概略估算,凭经验、拍脑门办事的积弊。为此,要坚持作战需求牵引,善于运用量化和实证的方法搞科研,杜绝定性或大而化之的科研方法,形成军事科研领域军民融合良性格局。军事科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切实搞清军事需求,加强军事科研深度融合需求论证,破解军事科研深度融合矛盾与问题。随着社会科研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社会领域有更多的理论成果能够为部队所用,也有更强的研发能力来保障军事科研需要,应尽可能地将军事科研发展中的社科需求进一步明确细化,比如,国防动员方面科研、战争潜力方面科研等等,都要纳入整个国家社会科研发展规划之中,从源头上开启军事科研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征程。加强军地双方需求对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双向良性互动。在军事科研领域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军地双方是一项共同任务的两个责任主体,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既互为条件,又互为依托。必须兼顾军地需求、统筹双方资源、形成有效合力,对于军事科研职能部门来说,全面了解国家社会科学发展、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综合实力,特别是与军事科研相关的新兴领域如:太空、深海、极地、网络领域,人工智能领域、量子技术领域,科技理论、装备理论、新能源等等紧密相关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是提出科学合理需求目标的重要前提。对于地方社科相关领域来说,只有将满足军事需求与实现科研效益等方面相关需求有效对接,才能获得积极参与融合的动力。由此,才能推动精准发力、精确落实。

中国部队进行训练


创新驱动 挖掘军地科研融合潜力

习主席指出:“军事科学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他强调:“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把军事科研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这些都是对我军军事科研工作的行动指南。习主席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国家经济与国防建设,就其资源来说总是有限的,通过创新驱动挖掘潜力,这是无限的。只有创新驱动,各系统、各要素才能充分激活,产生倍增效果。各国军队建设实践表明,许多先进的军事理论理念、先进的作战理论都发轫于创新,不仅推动作战理论的深刻革命,还引领军队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军事科研领域的军民深度融合建设发展,本身就是开拓创新的事业,运行机制、政策制度、效益效果评估等,都要在大胆探索实践中发现问题、破解难题、共促共进。

中国部队进行训练

当前,军民融合正在向更深的层次迈进,任务更加繁重,迫切需要发扬勇于创新精神,有效应对各种融合难题困局,提高融合质量效益。紧紧围绕军事科研质量和水平提升,依靠创新激发动力,破除影响和制约深度融合的思想桎梏,形成适应军事科研融合发展新任务、新要求的工作思路。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完善科研协同创新体制、军事科研管理机制,改进论证决策、综合协调机制,为优质社会科学资源进入军事科研领域提供制度保障。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创新,在兼顾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创新精神,尤其要把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要大胆涉足“盲区”、探索“特区”、突破“禁区”,找准推动军事科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突破方向和实践路径,找实深度融合的切入点、结合点、共振点,解决好融合边界、集成创新、实践载体问题,促进军地科研资源的要素重组和互通共融,不断拓展深度融合的新领域新境界。


理技融合 破解现代战争理论重大难题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深入研究理论和科技融合的内容、机制和手段,把理论与科技融合的路子走实走好。“理技融合”是当下军事科研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席卷全球的新军事变革,就是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军事科学融合的结果。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达到了空前普及的程度,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军事变革的蓬勃兴起,信息技术对战争和军队建设的影响是历史上任何一种科学技术都无法比拟的,它引发了武器装备与各类保障装备的信息技术革命,为原本性能已经走到极限的机械化武器装备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使其重新焕发了青春。军队网信指控系统的飞速发展,为实施智能化、精确化、一体化联合作战,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指挥手段、信息化作战样式的产生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作战力量的发展、指挥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着军事科学领域中军事思想、战争理论、编制体制等方面的根本性变化。信息技术与作战、指挥、训练、装备、保障等军事领域各学科的融合,促使军事科学得到极大发展,推动着新军事革命的不断深入。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与军事科学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从内容到形式的简单交叉,而是从思想到手段的相互高度渗透。它拓宽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扩展了军事科学的发展空间,二者互为作用,产生极大的倍增效应。

军事领域的创新发展方兴未艾,正酝酿着深刻的军事理念的重大突破。新时代的理技融合是一项内涵极为丰富、涉及面极为广泛、集成度极高的系统工程。理技融合既是这场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又是指导变革实践的思想武器。因此,如何立足全局,战略筹划,创新思维,积极探索理技融合的科学手段与方法,破解变革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如运用理技融合解决好:传统武器装备信息化、各种作战系统集成、快速提升军队建设水平质量、军队编制体制优化、实战化演练等等方面的重大现实问题。军事科研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牵扯面广、涉及领域多、协调难度大,运用理技融合的创新性和变革性,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是一个崭新的方法与手段。

推进军事科研领域军民深度融合,是时代的呼唤、潮流所向。我们要坚决贯彻习主席和军委决策部署,发挥优势、乘势而上,不断拓宽融合渠道、丰富融合内容、提高融合层次,推进由临时融合、零散融合向源头融合、系统融合迈进,真正使社会科研资源和新兴技术资源为军事科研所用、为军事科研助力、为军事科研增能。努力开创新时代军事科研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高东广


(责任编辑:李园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