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 >名医名院>正文

“娘炮”当休矣 男儿当自强

“伪娘”现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痛批

2018-09-07 16:06 来源:祖国网新闻

    《祖国》杂志报道   中国娱乐圈被“娘炮”把持久已,这种病态的审美近来终于呈现出要被连根拔除的态势。先是民间有识之士连日发文声讨不男不女的形象充斥舞台荧屏害人不浅,随后,中国著名搏击界拳王方便炮轰某“娘炮”演员,再后来,新华社、人民日报分别发生抨击这种丑陋低俗的文化现象。这种病态的审美已经贻害了大量青少年,关键是它会让我们整个民族阴阳不调,甚至对中华民族复兴产生严重负面效应,这是每一个关心民族未来的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9月6日晚间,新华社辛识平栏目发表评论文章,当前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由“嫩”到“美”进而“娘”,传递出一种病态的审美,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

    清代名士龚自珍曾借助“病梅”的隐喻,对病态审美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表达忧思。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中,类似“病梅”一般的审美趣味依然很有市场。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偶像令人错愕的形象与做派。当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人们对这种“辣眼睛”的反常现象不断表达担忧和反思。

    与出于艺术表现考虑的“反串”“异装”不同,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

    由“嫩”到“美”进而“娘”,这种病态审美的递进耐人寻味。“娘炮”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借助各种匪夷所思的造星运动,“花样美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脸吃饭”变成了“颜值正义”,资本冲动和浮躁风气推波助澜,硬生生把“小鲜肉”弄成了“小鲜花”,把“孟特”裁成了“孟特娇”。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

    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的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是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重轻,一些人演技很烂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娘炮”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网络上“少年娘则国娘”的批评尽管不无戏谑,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在新华社炮轰”娘炮“是一种病态文化之后,人民日报也以《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为题发布了评论。评论称:涵养现代社会的男性气质,关键是塑造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培养守法律、有教养的行为习惯。我们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贬损性的说法,但也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

“娘炮”当休矣 男儿当自强,“伪娘”现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痛批

澳洲伪娘“辣妹”Ladybeard

    2018年8月12日,走红全球网络的澳洲伪娘“辣妹”Ladybeard现身北京,来自澳大利亚的这位“胡子女神”现身北京国际动漫展(BICAF),现场卖萌并与粉丝互动。如此人间丑态公然在我神州大地亮相,竟然还有人为之吹捧,的确令人深恶痛绝,这种与讲格调、讲责任、讲品味的新时代文化建设要求严重背道而驰的舞台丑恶现象,必须早日连根拔除。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