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名门之后>正文

任弼时女儿任远志:始终不忘“光明在前”

2018-10-24 16:18 来源:《祖国》

任弼时,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他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并称为党的五大领袖。然而1950年,46岁的任弼时却因长期抱病工作,突发脑溢血去世,成为五位领导人中离世最早的一位。

随着时间的流逝,任弼时的名字似乎渐渐被人们淡忘。他的子女在哪里,生活怎么样?很少有人知晓。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任弼时的大女儿、现已78岁高龄的任远志在军事博物馆筒子楼的家。她家里的陈设极为简朴,基本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状况。和很多领导人的子女相比,任远志说她是“最普通的平民”。


15岁才见到父亲

父亲、母亲,在任远志幼小的记忆中只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符号。对于父亲,任远志印象最深的是15岁时与他的第一次见面。

1931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派任弼时去中央苏区工作,娇小瘦弱的母亲已怀胎十月,父亲抚摸着母亲的肩膀安慰说:“别害怕,要坚强,孩子生下后,不论是男是女,我们都叫他(她)远志吧!希望他(她)有远大的志向。”父亲离开上海7天后,任远志便出生了。任远志回忆说:“由于叛徒的告密,我才出生百日,就和母亲一起被敌人抓进监狱。我是当年监狱中最小的囚童。牢房的恐怖可想而知,母亲当时的身体不好,奶水很少,养活才百天的我成了大难题。多亏狱友们从菜汤里挤出仅有的一点油花儿给母亲补充营养。我靠着母亲仅有的一点乳汁,维持着生命。勇敢机智的母亲装成什么都听不懂的农村妇女。每次敌人审讯,她都不动声色地使劲儿掐我的腿,痛得我大哭起来,吵得敌人不得安宁,草草结束审问。由于党组织和妇救会的极力营救,半年后,我们母女终于出狱。”

母亲出狱不久就接到周恩来伯伯的电报,让她立即离开上海,去中央苏区工作。母亲当机立断把小远志送回湖南老家,托付给年迈的奶奶照看。“因此,从我开始记事起,爸爸妈妈是谁,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全然不知。奶奶就是我唯一的至亲和依靠。6岁那年,我算是第一次看见了母亲,她把刚满一岁的妹妹远征也送到了奶奶这里。奶奶让我叫母亲‘表姑’,还没等我看清‘表姑’的模样,那个又瘦又小的身影就行色匆匆地走了。又过了不到一年,和我们相依为命的奶奶突然病逝,我和妹妹成了‘孤儿’。恐惧和饥饿,以及‘共党崽子’的叫骂声,是我童年最强烈的记忆。后来,好心的邻居王婆婆收留了我们,年复一年,我们过着清苦的乡村生活。”任远志动情地说。

1946年,任远志(左一)到延安时,全家人的合影


1946年,抗战胜利后第二年,任远志15岁时,父亲才有条件接她们姐妹到延安团聚。她们怀着兴奋又紧张的心情终于踏上去延安之路。她说:“还记得711日,是朗朗的晴天,我乘上赴延安的飞机。在北平时,我就向人们打听爸爸妈妈的样子,他们告诉我:‘你爸爸戴着黑边眼镜,留着小胡子,手里常拿着一根拐棍;你妈妈最好认,到了延安,你看到一个既矮又瘦的女同志,你叫妈妈准没错。’终于盼到这一刻了,飞机降落在骄阳下的延安机场。

步出舱门,我一眼就看到了妈妈——又矮又瘦的妈妈,妈妈把我搂在怀里,抚摸着我的头和脊背,疼爱地呼唤我:‘大女儿,大女儿!’正当我四下张望,找寻戴黑边眼镜留胡子的爸爸时,妈妈忙告诉我:‘爸爸没来,他去接从新疆监狱出来的叔叔阿姨去了,他可想你啦,咱们快回家去吧!’”

“妈妈带我进了延安城。在新市场——延安唯一的大街上,一辆中吉普在我们对面停下来,妈妈忙告诉我:‘快,去叫爸爸,那个刚下车的人就是你爸爸。’我看到爸爸果然像人们告诉我的那个样子,只是觉得他那身灰布军装不那么合体。我快步跑到父亲跟前紧紧地抱住了爸爸,眼里流出了幸福的眼泪,心想我也有爸爸妈妈啦,我再也不是孤儿了。爸爸和妈妈一样,伸出双臂,把我拥进他宽阔的怀抱,连连说道:‘大女儿!你回来啦;大女儿,你回来啦!’”娓娓叙述中,任远志哽咽难语,一次一次地流下了泪水。

15岁之前艰难的生活给任远志的身体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由于严重营养不良,她很小的时候就患上了夜盲症。在胡宗南进攻延安夜里行军时,夜里成了“瞎子”的任远志只好在前面同学背包上拴一条白毛巾,隐隐约约地随着小白点前进。


和毛伯伯、周伯伯住一个窑洞

“其实,我并非父母的大女儿。在父母为共同理想忘我奋斗的艰难行进中,一个个可爱的小生命先后诞生了。母亲一共生了9个子女,却有5个夭折或失散在革命战争年代。”任远志提到这些的时候,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在革命工作中,父母忍受了怎样的失去孩子的揪心痛苦啊!正因为在父母身边的生活得来不易,那些短暂相处的日子变成了一遍一遍的回忆,每一个细节都烙在了任远志的心中。讲起在父母身边的生活,她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1946年,任远志来到父母身边,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她就到延安中学住校了。只有周末才回到父母身边。1947年,国民党对延安的围剿给她和父亲相处“创造”了一次机会。

1947年春,胡宗南进攻延安,党中央决定暂时撤出延安,爸爸让我跟学校行动。当时一家六口人分散在五处:大妹妹远征随着‘保小’转移;妈妈带着小弟弟随中央工委过了黄河;小妹妹远芳远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爸爸和毛主席、周副主席转战陕北。不料一次夜里过河,因眼睛看不见,我把右脚趾骨摔裂,伤势较重,从小趾到大腿,全部肿了起来,并引起高烧。一日,我正拄着棍子在街上艰难地行走着,意外地遇见了父亲的警卫员张振奎叔叔。原来爸爸考虑远征妹妹年龄太小,怕她吃不消,便派张叔叔去接她,这时张叔叔看到我的样子,当即决定把我和妹妹一块接到爸爸身边。那天下午,我的心情和我初到延安第一次见到爸爸一样高兴。当他看到我不灵便的腿,急问:‘大女儿,你是怎么啦,怎么拄拐杖了?’我告诉他摔伤的经过,他急忙查看了我的伤脚,安慰了我,便一手拉着妹妹,一手搀扶着我走进窑洞。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窑洞,外部形式与一般‘一明两暗’的房子差不多。内部结构却不尽相同,这是中央驻王家湾时毛泽东、周恩来、陆定一和父亲四个人办公兼住宿的地方。爸爸带我们来到窑洞里的一个炕洞(据说是老百姓平时用来存粮的仓库)说:‘这就是你们的床。’我和妹妹无不惊讶地问爸爸:‘这么深的洞,上下那么不方便,怎么睡呀!’爸爸耐心地解释:‘这村子很小,我们来的人又多,你们就凑合睡在这里吧!爸爸每天把你们拉出来就是喽!’这样,我和妹妹就在宽仅够我们躺下而长却不足以将腿完全伸直的炕洞里安顿下来。那天晚上,爸爸把我和妹妹叫到身边再三叮嘱我俩:‘这里是毛伯伯、周伯伯他们办公的地方,为了解放全中国,任务很艰巨、很辛苦,要保证他们休息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工作。你们住在这里千万不要大声讲话,更不能随便打闹,走路时,脚步一定要放轻。’”

1950年夏,任弼时携全家在颐和园


在任远志眼中,父亲是个幽默乐观的人。即使是条件再艰苦,与父亲在一起,每一天都充满着笑声。她兴奋地回忆起在延安“炒芝麻”的趣事。

“陕北的蚊子和臭虫多得出奇,尤其是臭虫更多。看到爸爸工作那么紧张、劳累,常常一支烟从点燃到最后却顾不上吸一口,而可恶的小臭虫却叮得父亲烦躁不安,我就每晚点上蜡烛烧臭虫。我手持燃着的蜡烛,顺着炕洞中的每一条缝隙,一路烧了过去,火焰中臭虫被烧得‘噼啪’响,我们形容这声音为‘炒芝麻’。日子久了,一到傍晚,爸爸就会提醒我们:‘大女儿,炒芝麻的时候到了。’就连周伯伯也时不时诙谐地说:‘该你来消灭另一个战场上的飞机(蚊子)和坦克(臭虫)了。’”

“因父亲他们经常转移,带着我们很不方便,就决定送我们过黄河。走之前,我拿着一个两寸长的小本本,爬在毛伯伯的膝盖上说:‘毛伯伯请你给我题个字,我要过黄河了。’毛伯伯抚摸着我的头说:‘大女儿,你要过河啦,我给你题个什么字呢?’想了片刻,挥笔在我的小本上写下了‘光明在前’四个大字。”

1950年夏,任弼时携全家在颐和园



两次坐牢都想到“光明在前”

因为父母亲曾在言语上冒犯过江青,在“文革”中,任远志和丈夫被以“特务”的罪名先后关进了监狱。她的两个孩子和她当年一样,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被好心人收养。

任远志后来才知道,她和丈夫同被关押在山西的一座山上。但是整整5年,她们之间毫无音信。几度绝望,任远志甚至准备自杀。但她想到了父亲,也不能让自己“畏罪自杀”的恶名,玷污了父亲清白的一生。

每天,她都用“光明在前”鼓励自己,坚定生的信念。1972年,任远志终获平反,和丈夫一起被释放。两次的牢狱之灾,加上长期的艰苦环境,她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病症。“遗憾的是,我不能像其他人那样,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组织添麻烦。上世纪90年代,是我人生最平静的时光,从军事博物馆离休后,我开始钻研绘画。”任远志激动地说。

病魔的几次袭击,让她更加珍惜自己活着的每一天。在北京生活了半辈子,可任远志却总因身体原因,未能去过香山。“我生命中最后的夙愿,就是想去看看这个19493月,中共中央领导人讨论重大决策的驻地。香山是我唯一没有去过的、父亲曾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200711月,儿女们陪我来到了香山。我参观了毛主席的双清别墅,找到了当年父亲和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共同生活的‘来青轩’。‘来青轩’建于明代,古香古色,但遗憾的是,这里已年久失修。从门缝望进去,里面杂草丛生,墙壁斑驳。这就是当年中共中央叱咤风云的领袖们战斗过的地方?”

香山之行,让任远志夜不能寐。她冒然提笔,给胡锦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不曾想,信件很快得到了胡主席的亲自批复。现在“来青轩”的修缮工程已经展开。这件事对任远志的安慰,足可以抹平她生命中的很多创伤。

2004年4月,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志(左)陪同毛致用(中)与杨正午(右)等领导参观任弼时纪念馆

父亲的教诲受益终生

 “尽管这一生中,我从认识父亲,到父亲病逝,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才仅仅43个月,但父亲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任远志表示,一生中,父亲给她书写的所有12封信件,她都完好地保存着。里面的每句话,她都能够倒背如流。这些信件是激励她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1946年,父亲把她送到延安中学读书。他们全部住校,吃延安当时规定的三种伙食标准的最低档。“一次,我生病了,好几天吃不下饭,我的同学刘少奇的儿子刘毛毛就向食堂要了点儿面粉和盐,煮成糊糊给我做‘病号饭’,学校把我生病的情况通知了爸爸妈妈,请他们接我回家治疗。可是爸爸既没有派人来接我,也没有派人来看我。我很不开心。星期六,爸妈派人接我回家了。一见面,爸爸看我真的是病了,心痛地说:‘我还以为你不习惯陕北的生活,吃不了苦,所以你的老师通知我时,没有去看你接你,原来你是真的病了呀!’我这才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怨气一扫而光。这一次,爸爸留我在家里休息了几天,身体好一些了,又马上让我回学校去,并嘱咐我说:‘要能吃苦,要好好锻炼自己,要努力学习,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事,为人民服务。’”

2008年5月,任远志(右一)参观周邓纪念馆


“全国解放了,我们搬到北京,全家团聚了,尽管我们姐弟仍旧在学校住宿,但每周六都可以回家。这一段爸爸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对我们进行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和刻苦学习的教育。”

“家住景山东街时,住房是有电灯的,一搬来,爸爸就告诉我们要节约用电,并在每个房间电灯开关处写上‘人走灯灭’的字样提醒大家,至今我仍未改这个习惯,并以此教育自己的子女。”

“有几次,妈妈让我和妹妹把破旧衣服拿出来打袼褙做鞋底用,爸爸走过来一一翻拣着,拿起这件说,领子破了可以缝缝,拿起那件又说,这件袖子可以补补穿,还时不时地自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嘛!’结果,我们那几件破旧的衣服总是挑来拣去舍不得毁掉。读书时,我从不主动向妈妈要一分钱。有时爸爸妈妈忘记给我车票钱,我身上有3分钱就乘3分钱的车,其他路程就步行,遇上一分钱也没有时,就全程步行。成家后,经济比较紧张,我带着孩子顽强地度过了最艰苦的时期。国家还没有提出废水冲厕所时,我就用废水冲。这些好习惯,我又传到了孩子、孙女身上。我的儿子小时候穿旧衣服,军事博物馆的同事问,你妈妈怎么把你打扮成这样?儿子骄傲地答:‘我向雷锋学习。’我的孙女考大学的时候,非要到湖南去读书,去太爷爷生活过的地方。”谈到长征精神,任远志感慨地说:“人不能只向钱看,要有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责任感。有理想,生活才有激情,人才能变得坚韧。”(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