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祖国建筑 >杰出英才>正文

为祖国成才 为强国奋斗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为2019级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

2019-09-23 15:06 来源: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

当“00后”遇见70岁的新中国,将怎样演奏无愧于时代的交响?

当新一代青年学子迈进百年复旦,将怎样书写无悔于人生的篇章?

9月6日下午,3300余名复旦新生如约来到正大体育馆,聆听开学第一课。这堂课的主讲人是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她带来的题目是《为祖国成才 为强国奋斗》,今年也是她第三年为新生上思政课。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未来四年,这一级学子将在大学里见证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节点。

“你们将迈出的每一步都不同凡响!第一个百年目标马上就要实现,同学们是见证者。而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大家就是主力军。” 面对“70大庆新生”,面对即将与祖国一起开启新征程的青年学子,焦扬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线,同大家讲起了复旦人与祖国、与时代的关系,并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为大家定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初心和使命:让我们在接力奋斗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时代回响:在家国使命中认识复旦和复旦人

“复旦人!”课堂伊始,对于焦扬对大家共同身份的提问, 同学们齐声给出了坚定的回答。而对于“为何选择复旦?‘复旦’打动同学们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十多位新生在视频中分享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美丽、多元化、学术气息浓,学识渊博、脚踏实地、有奉献精神……新生们用这些词语形容他们对复旦和复旦人的最初印象。

“救国、报国、强国,串起复旦人一个多世纪的奋斗主线。为国育才,始终是复旦办学的不变初心。”焦扬首先带领大家走进复旦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复旦之所以为复旦、不断发展进步的原因。

从马相伯毁家兴学到颜福庆打破垄断,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到西迁重庆“茅屋里求学,战火中教书”,从“南下服务团”“西南服务团”到上医援建重医,从物理二系“58中队”为建造原子弹艰苦攻关“真空阀门”项目到“中国照明之父”蔡祖泉、“中国遗传学之父”谈家桢、“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中国锂电子电池之父”吴浩青,从苏步青重建科研队伍到杨西光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标题加上“唯一”二字……一个个复旦人和复旦群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由焦扬娓娓道来,同学们凝神聆听,时而以热烈的掌声向先贤和前辈致敬,为复旦的光辉历程而自豪。

说到1905年入校的复旦学子,陈寅恪和竺可桢的名字出现在大屏幕上,现场响起了感叹和掌声。焦扬高兴地说:“我还没介绍他们,大家就知道。这就是我们的校友!”

焦扬深情讲述,为同学们描摹出复旦114年来的姿态:创建于内忧外患之时,始终是坚持知识报国、教育救国的大学;坚守于民族危亡之际,始终是传承红色基因、追寻真理的大学;新生于新中国成立,始终是国家重点支持、为国奉献的大学;崛起于改革开放岁月,始终是坚持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大学;腾飞于新时代,正以昂扬姿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竞争。

“精通几国语言,更爱歌赋诗词;踏遍五洲四海,心恋祖国大地;走过春华秋实,仍是赤子之心”“夏夜虫鸣,于你翠色的身躯上轻轻喘动,满天的星图连成爱你的味道。”“我愿作你浓荫里不起眼的一隅,只要能和你一起,沐浴在阳光里。”视频里,新生们诵读着学校正在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三行情诗活动部分投稿作品,对祖国“花式表白”,也引来现场同学们阵阵掌声。

“作为复旦学子,每一个人都需要在国家和时代方位中寻找人生坐标,思考从何而来、往哪儿去、为谁奋斗、为何奋斗的根本问题。”为此,在前两年带领毕业生们总结“复旦人的气质”“复旦人的基因”的基础上,焦扬以一个老复旦人的身份,带领新复旦人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校风学风,帮助同学们更清楚地认识了“复旦人”的模样:坚守理想、矢志报国;严谨求实、追求卓越;追求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开拓创新、学以致用。

“复旦人的‘C位’,是为祖国成才、为强国奋斗;复旦人‘立Flag’,都会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书写在人生旗帜上。”在快速扫描70年办学成果和今日复旦之后,焦扬告诉大家,70年来,复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教育强国梦,坚持立德树人,才成就了今日之复旦。“希望同学们坚定为国成才、报国奋斗的人生信念,传承复旦优良传统,珍惜大学宝贵时光,努力成才,茁壮成长。”

大学唱响:在成才初心中找准起点与路径

怎样才能成才成长?“学习与社会实践并重”“做好计划和自我管理”“早睡早起好好学习”“脚踏实地去追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视频中,新生们分享了自己心中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作为师长、学姐的焦扬也给同学们送上了一个“成才锦囊”——“厚积薄发”。“厚积薄发是青年的成才规律,也是复旦的育人理念。”在以亲身经历为大家解析了送上这四个字的原因后,焦扬着重分享了“怎样才能厚积薄发”的建议:厚积德行,立德修身;厚积志趣,笃志笃行;厚积学识,博学近思;厚积能力,知行合一。

数十个复旦师生校友的故事,让大家更清晰地感受到,“厚积薄发”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脚步,踏印在人生征程上。尤其是学长学姐们的故事,为新生们树起一个个身边的榜样。

被焦扬点名的优秀学子中,有一位是现场学生的辅导员。航空航天系研究生范叶亮本科时被复旦英语专业录取。这个专业他很喜欢、也很擅长。大一下学期,他接触到航空航天系艾剑良教授的通识模块课程,让他产生了要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奉献力量的决心和志趣。于是,他申请转专业到航空航天系。在学校举办的航天英模进校园活动中,送给航天员景海鹏的纪念品就是他设计制作的。如今,他不仅顺利完成本科学业、直升研究生,还成为2019级航空航天系的辅导员,带领更多同学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而奋斗。

“前不久,我去看望支教队员。西吉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教育条件今非昔比,但队员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如一。”焦扬还以亲眼所见和亲身所感,给大家讲起了复旦“第七教学楼”的故事。今年是研究生支教团赴宁夏西吉支教的第20个年头。队员们接力坚守,改变当地群众的教育理念,用知识播撒希望的种子,激励山里的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而在课堂现场,就有一位研支团老师们培养出的新生,来自新疆拜城二中的赵子涵同学。她也是第3位从研支团支教中学考入复旦的学生。赵子涵说:“研究生支教团带给我最重要的就是让我知道要去努力,要为梦想坚持去努力!他们上课的观点和态度,会让人觉得他们在发光,然后你也就会想要成为这样发光的人。”在焦扬的带领下,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赵子涵和支教队员们。

课堂余响:在不懈奋斗中收获人生“大欢喜”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是大家人生扬帆起航的新起点。今晚,黄浦江畔的摩天大楼将为新复旦人亮灯,代表了全体复旦师生对大家的美好祝福和期望。”焦扬说到这里,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再过25天,就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和国将迎来乘风破浪的新征程。焦扬告诉大家:“今天,大家既面临着难得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同学们亲身见证、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就是最宏大的机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担当奋斗,就是最重要的使命。”

“大家考入复旦,给了父母亲朋一个‘小欢喜’。希望同学们在复旦努力奋斗、成长成才,将来给父母、给学校、给国家,更给自己一个‘大欢喜’!”焦扬站起身来,对新生们深鞠一躬。现场掌声持续了将近一分钟。

两个半小时的课堂,室外一时暴雨倾盆,但室内热情昂扬,54次掌声见证着这堂课迭起的高潮。大家为复旦光荣的历史鼓掌,为复旦优秀的教师鼓掌,为复旦杰出的校友鼓掌,为复旦的精神气质鼓掌。这些掌声饱含着新生对“复旦人”身份的骄傲,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对传承复旦精神、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

在近百个生动的故事之外,焦扬还多次引用中国传统经典,《资治通鉴》中的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辙的“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方孝孺的“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旁征博引,为课堂注入中华文化底蕴与智慧。她也时而套用时下的流行语,“确认过眼神”“C位”“立Flag”“小欢喜”“道路千万条,报国第一条”,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

“看到了很多闪亮的名字,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自然科学试验班的王子鸣说。

“见识如此顶尖的校友,感受一份传承的使命,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诉求——我渴望!我渴望挑战未知拥抱未来,渴望寻找自我服务社会,渴望养大格局成大境界,渴望成为优秀成就梦想!”技术科学试验班的梁颖被这堂课“点燃”了。

“猛地被深深震动了。我看到了无数复旦人朴实而坚定的脸庞。”这堂思政课引发了自然科学试验班李玥的思考,“何为伟大?在基础学科埋头研究算一种,在应用学科挥斥方遒算一种,在扶贫支教志愿活动也算一种。我们担上复旦的名号,也该担起复旦的责任。这份责任,是成全自己的意义,是以德立己,是以学报国。”

“原来我和陈寅恪先生是校友!”哲学学院新生何沁因课上了解到的校史知识而深感复旦底蕴之深厚。受到触动的她感慨道,正是前辈走过的漫漫路程,支撑起自身所在的美好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复旦学生,一定要珍惜宝贵在校时光,好好学习成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生周恩宇同样为复旦前辈们的拳拳报国之心而感动。“现在的我们不必经历战火洗礼,但仍然可以有报国的决心和作为。”

“这一课让我对复旦的认识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来,复旦并非仅培养探究纯粹真理的高雅志趣,它所培养的更是真挚的爱国情怀与踏实的实干精神。” 哲学学院新生吴胤聪立下了自己作为复旦人的人生Flag——始终怀抱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奋斗终身的精神觉悟,以天下为己任,努力学习、探究真理,成为时代洪流中一朵理想纯净、甘愿牺牲的浪花。

“意识到自己是‘70大庆新生’,就更觉得应担当更大的责任!”预防医学专业的吴国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生逢大时代,当怀大使命。”自然科学试验班的刘端阳说,“来到复旦,跻身日月光华的百年星空,不为汲汲功名,只为不忘初心。时代正呼唤我们迎接挑战。愿再从这校门中走出,也能成为那星空中的一颗璀璨之星。”(李沁园)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