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在省委政法委、市委政法委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区情实际,认真进行了探索创新,在加强社区“融合共治”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区委书记朱明泉带领四套班子成员及相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现场研究绿地南社区改造治理成效
云龙区是徐州市主城区,横跨新老城区,老旧小区多、涉农社区多、流动人口多,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大。今年以来,云龙区以黄山街道绿地南社区为突破口,强化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动员各类主体全面参与,深度唤醒群众主体意识,形成“共治有力量、智治有支撑、自治有基础”的治理新局面,显著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和活力,为新时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绿地南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居民楼99栋,常住人口4731户1.4万余人,小区人口密集,车辆停放难、外来人员多、治安问题多、消防隐患多、失序行为多、矛盾纠纷多,“一难五多”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云龙区坚持多方“共治”、科技“智治”、群众“自治”,推动各类难题有效解决,矛盾调处成功率达91.9%,消防隐患处置率达99.7%,连续多月零警情,群众满意度上升至99.86%,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相关做法被10余家媒体宣传报道。
创新组织模式、构建治理体系
公安民警、应急救援、社区网格员共同开展“梳网清格”行动
整合组织力量围绕绿地南社区综合治理、疫情防控、公共服务等工作,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发挥区、街、社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组织优势,并整合公安、城管、消防、应急管理、房产服务中心等多方力量,实现多部门单位协同共治,构建“党政领导、政法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汇聚治理合力,整合街居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城管队员、物业人员、义警队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通过指挥平台、微信群、对讲机等构建现场化、扁平化、快捷化联络联动机制,共同参与矛盾调处、治安管控、便民服务、设施维修等社区事务。畅通工作机制。创新开展“梳网清格”,实施“梳、扫、点、治”,推进警网融合,核实人员信息、摸透社情民意,做到社区治理底数清、情况明。发挥“大网铁”机制作用,织密基层治理网络,实现一体无缝治理;创新实施七色管理法,对出租房屋及各类重点人员,进行细化分类、分级管理,推动社区治理工作高效运转。
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智慧小区建设
社区警网融合工作站民警、网格员从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查看小区情况
着眼破解车辆出入管控难、警情处置效率低、群众宣传效果差等问题,改造低效落后的门禁系统,精准区分出入需求,综合采用刷卡电子门禁、人脸识别门禁、防尾随门禁等,规范出入管理,彻底改变以往敞开式、松散式的出入乱象。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通过申请维修基金和划拨小区门面、广告收益等方式,筹集资金80万元,安装视频监控80路、视频监控点240个,实现小区出入口、主干道、边界道路、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在社区警网融合工作站建立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将社区内小学、幼儿园、物业、小区出入口等8处重点场所的监控全部接入智慧小区平台,24小时视频巡查,实现“一屏观辖区、一键管全网”,将治安隐患排查大幅前置。为社区群防群治人员配发对讲机35部,与社区警务室、出警巡逻车、网格服务站、物业保安室联络畅通、实时联动,对各种情况高效处置。推进智慧社群建设。着眼夯实区、街、社区、小区等四级治理体系,以楼栋为单位建立网格微信群23个,实现对全体居民全覆盖。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微信群收集上报社情民意6350条,提供便民服务7520次,化解矛盾纠纷315件、走访服务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420人次,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坚持标本兼治、破解治理症结
2021年6月9日,成立由治安积极分子、退休老干部以及老党员等社会力量 组成的义警队,共同参与社区事务
选优配强物业管理公司着眼破解物业公司更换频繁的恶性循环,街道、派出所、房产服务中心、居委会、业委会多次民主协商,通过公开招标,选取业务覆盖长三角19座城市的国家一级物管资质企业——银城物业接管绿地南小区,该物业积极融入社区治理,先行垫资健全公共设施、施划停车位、购置各类设备,以专业、规范的高质量物管服务,有效赢得社区居民的理解和认可。凝心聚力破解停车难题,社区规划的地下车位仅550个,而机动车保有量猛增至6000余辆,停车矛盾成为小区交通拥堵、邻里矛盾纠纷、消防通道堵塞、财产破坏警情易发多发的导火索和问题源。云龙区坚持多部门联合推进,采取拆除违建小花园、绿化带多功能利用等措施,挖潜地面空间资源,简化车位施划手续,通过思想疏导、控建拆违、民警约谈等方式,化解违建户无理上访行为,拆除违章房屋5间、非法搭建车棚2处,梳理规划车位4000余个,同步安装智能充电桩400个,获得居民一致好评。常态长效开展群防群治,强化小区日常治安巡逻,组织社区干部、民警、网格员、小区保安、城管人员、志愿者等,成立30人的治安巡逻队,排班值守、分片包干,对小区24小时联勤联防。在社区安装“电诈喇叭”,悬挂“标语横幅”,充分做好反诈宣传。以综合指挥室、基层联系网为依托,坚持志愿劝导先行、社区管理支持、警队处罚跟进,常态整治“乱占车位”“堵塞通道”“僵尸车”“私设防盗门”等治安、消防乱象,打造和谐、有序、安定的社区环境。
厚植自治基础、党建引领治理动能
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治理优势,街道、公安、社区、物业多方联动,全面发挥“铁脚板”工作机制,先后入户走访居民4000余户,召开居民座谈会25次,做细做实群众宣传思想工作,取得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广泛开展民主协商,设立“协商民主议事苑”,建立定期议事制度,广泛听取、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以群众利益为核心追求。在车位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低层住户利益,拆除违建小花园的同时保留居民自有合法庭院,将车位控制在院墙1.5米范围外并种植冬青阻隔噪声废气,维护大多数、兼顾少数人;在垃圾站点选址过程中,充分考虑楼栋业主代表意见,选址既考虑垃圾投放便利,又避免蝇虫异味扰民,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加舒心的居住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品质。以群众参与为根本依托。开好居民代表会议,精选议题、充分协商、狠抓落实、及时反馈,实现居民在公共收益支配、公共区域建设、公共问题治理等方面的广泛参与、群策群力,逐步形成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良性规范。2020年以来,绿地南社区共组织召开线下协商会议56次,线上议事讨论170次,解决了新物业公司的选聘、监控设备缺失、增设停车位、门禁系统安装、飞线充电等一系列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耿兴徐 陈胜祥 耿婉婉 孟晓明)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