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场突袭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徐州交警支队泉山大队青年民警发挥先锋突击队作用,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众志成城,共赴时艰,严防死守,积极参战,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用汗水打响青春“战疫”,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薛川,1991年出生,“青年突击队”队长,现任泉山大队副大队长,分管勤务秩序、交通警卫和铁骑建设工作。他是支队文艺骨干、篮球队主力队员,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朗诵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参加省公安厅比武竞赛单组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被省公安厅评为“实战标兵”,荣获“个人二等功”。
新冠疫情爆发后,薛川主动请缨参战,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中,连续两周吃住在单位,未休息一天,与民警共同坚守在防控第一线。作为“青年突击队”队长,4月8号率队到汉王高速出入口承担“外方输入”工作,全程参与政府防控相关部门的混编排班、协同作战的指挥部署,带领全队人员迅速熟悉工作地道路交通环境,优化交通组织,落实24小时勤务,加强指挥疏导,引导车辆有序排队、高效通行,同时还要负责辖区内的交通秩序、保障复工复产工作。4月25日,薛川差点晕倒在工作岗位,被同事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患有“胸膜炎”,发病原因为精神长期紧张、劳累过度所致。第二天病情缓解后薛川就放弃医院治疗,继续与民警值守在第一线。
袁春雨,男,1992年出生,现任徐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泉山大队七中队指导员。自疫情爆发以来,袁春雨坚决落实市政府“非必要不外出”“战疫情、护安全、保畅通、保民生”的要求,每天工作早7:00-晚7:00,在检查点站立时间每天超过8小时,一天下来不仅腰酸背痛、口干舌燥,在对吉林、上海等重点地区车辆登记中,袁春雨总是让其他同事退后、自己主动向前靠近被登记人,共劝返1000余人,查获车证(疫情防控车辆通行证)不符车辆约20次,人证不符情况约50次,查获连续两次未做核酸人员5人,查获一辆疫情期间非法营运的“顺风车”,及时将信息反馈至运管部门,将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扼杀在萌芽中。
困难在哪,党员先锋就在哪里。4月8号后,袁春雨作为青年突击队员被选派至汉王高速出口,重点开展“外防输入”的工作。在这里,他率先垂范,每班岗一定是第一个穿上防护服开始查验工作,同时创新工作方法,率先使用自己在钉钉平台设计的“来徐车辆登记表”软件,对入徐车辆的情况进行登记,简化了流程,降低了使用纸笔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
4月10日13时20分左右,正在高速汉王出口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泉山大队青年民警黄健,接到接驳点工作人员的求助,称有位屈女士驾车从丰县赶来,车上带着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其中4岁的大儿子突发肠梗阻,急需送往徐州市儿童医院救治,但市区道路因疫情封控,需要警车开道通行。了解情况后,黄健立即为屈女士快速落实防疫措施,随后与辅警翟惠剑一起驾驶警车护送其车辆赶往医院。最终原本需要半个小时的路程仅用15分钟就将其送到了徐州市儿童医院,孩子得到及时治疗。这是黄健工作的一个缩影。
黄健,1987年8月出生,青年突击队队员,现任交警支队泉山大队八中队指导员。“疫情防控工作很辛苦,每天最快乐的时间就是回家看看两岁的女儿”。因为在防疫一线工作,晚上回到家,他总是不敢跟孩子太过亲近,每次都是带上口罩远远的看两眼,随后自己到单独的房间休息,“肯定是想抱抱孩子,虽然每天做核酸检测,不过为保险起见吧!”黄健说他最希望可以就是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到时候带着孩子出去走走,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
疫情不退,警察不退,泉山大队青年突击队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抗疫一线接受考验,继续书写最美青春故事。(耿兴徐 肖海波)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