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文化中国>正文

新时代 新使命 新徽学

第二届徽学学术大会在黄山市召开

2021-10-21 15:21 来源:《祖国》杂志

  

    10月19日上午,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指导,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等承办的第二届徽学学术大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开幕。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陶明伦,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常戍,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杨艳秋,黄山市委书记凌云,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等出席开幕式。本次学术大会以“新时代·新使命·新徽学”为主题,来自全国8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各界来宾40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陶明伦在致辞中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彩一支、绚烂一脉,徽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是开展哲学研究的资源富矿,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素材,是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徽学学术大会要形成更多有创新、有突破、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推动徽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陶明伦说,要深入展示徽学的理论价值,深入挖掘徽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入总结徽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探索,把其中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文化滋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力量。


  常戍表示,以明清徽州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和敦煌学、藏学一起,成为当代中国地域文化三大“显学”,这是学术界的普遍共识。对包括徽学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展示,光明日报从未缺位。新时代为徽学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这就要求当代徽学研究既要走进历史现场,走遍山山水水,准确把握徽学的主旨要义,又要做到古为今用,深入思考探讨历史与现实如何互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如何融合,传统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怎样同步等重大命题。


  杨艳秋认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提炼徽文化的内在价值是“新时代·新徽学”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文化引领,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徽学”的重要使命;“新时代·新徽学”要在文化传播与世界文明互鉴中发挥重要作用。


  凌云指出,徽州冠绝天下的山水与千百年儒家文化叠加共振,滋养了独特厚重的人文内涵,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徽文化代表了文化高度,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致型标本,我们将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设立国家徽学研究院,展示中华文明无穷魅力;徽文化展现了开放气度,因多元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将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坚持引进来、走出去,讲好黄山故事、传播徽州文化,打通黄山走向世界的文化条形码;徽文化标注了美学风度,烟雨徽州的朦胧美、田园徽州的自然美、村落徽州的仪态美,韵染了整个徽州大地,我们将充分挖掘徽州文化美学价值,打造徽州独特的美学语境,让黄山成为人人向往、为之倾心的诗和远方;徽文化彰显了精神厚度,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历代徽州人砥砺奋斗的精神支柱,我们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弘扬徽州文化人文价值,从中汲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凝心铸魂;徽文化饱含了桑梓温度,徽州人骨子里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为徽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推动了徽州教育的兴盛发展,我们将扛起弘扬徽文化时代重任,用足用好徽州历史遗存,培育壮大全链条徽州文化产业,打造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绘就山水共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壮美图景。


  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在致辞时说:作为研究、保护和传承徽文化的重镇之一,安徽大学将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科群,作为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培育学科,全方位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建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收藏徽州文书近 7 万件,出版《徽州文书》70 卷、《徽州谱牒》20 卷,汇聚了以国家“万人领军”、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为领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次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二、三等奖。聚焦地方文化品牌资源,不断挖掘研究和推陈出新。收藏整理战国竹简“安大简”,补充更正了《诗经》现存版本,在古文字研究与中华文明传承方面,位居全国第一方阵;集 30 年之功整理出版《方以智全书》,开拓了“方学”研究新气象。协同创新,推动徽学拓展成全球共享之学。牵头安徽高校,组建徽文化传承创新联盟,发起徽学、敦煌学、藏学三大地方学对话,召开首届徽学学术大会。在海外建立 4所孔子学院、9 个中国中心,组织 1300 余场徽文化传播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匡光力说,安徽大学将以第二届徽学学术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与黄山市、与科研院所、与社会各界间交流合作。一是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通过学术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把徽学研究推上新高度。二是加强比较研究,融合发展。统筹徽学与古文字学、古籍整理、红色文化等比较研究,把徽学打造成为区域史研究的范例、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三是拓展应用领域,突出成效。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徽学研究体系,系统凝练徽学精神,指导文学艺术创作、社会治理智慧创新、乡村振兴生动实践。安徽大学愿同诸位一道,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随后举办的圆桌会议和四个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徽文化与当下时代发展的契合点进行了深入研讨。大会还举行了“新征程·新徽学·新青年”大学生征文颁奖典礼。据统计,本次会议共收到国内外13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徽学论文240余篇,内容涉及经济、文化、基层治理等二十余个门类。(程东建 谢源 朱涌)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