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祖国时政 >专题报道>正文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探究党的建设的实践路径

2021-11-24 15:40 来源:《祖国》杂志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始终占据重要指导位置,它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体系中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探究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从1921年到如今,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一百岁诞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向世界展现着强大生命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求,持续加强理论宣传,完善制度建设,注重实践效果,强化监督机制。

 

理论渊源:对其他哲学家关于实践学说的吸收借鉴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非是一直存在于马克思的思想之中的,而是不断地吸收其他哲学家的思想的合理之处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而形成的实践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实践观的观点不是马克思创造的,但实践在马克思理论里有了更加科学完整的解释。

在马克思之前的早期一部分哲学家们对于实践的概念开始有了各自不同的解释。作为启蒙运动时期的最后一位哲学家——康德较早地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他在深入研究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强调了实践主题也就是人的理性及其体性。虽然在今天看来康德的实践观中仍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他的实践哲学无论对西方社会还是中国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也是西方近代第一个在历史上具有典型性和转折意义的实践哲学。

黑格尔作为唯心主义哲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对于实践也有独特的见解。他在《精神现象学》中认为,实践是由目的产生——目的实现——创造出现实三个环节所构成的。黑格尔称,“人类自身具有目的,就是因为他自身具有‘神圣’的东西——那便是从开始就称作‘理性’的东西,又从它的活动和自决的力量,称作‘自由’。”即人类自身具有目的导向性,由于目的的驱动力,也就是“理性”的东西带领人进行实际的活动,进而形成了实践。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也有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意识,他认为,理论的认识并不能得到对整个世界全方位的认识,需要在外部世界的活动中去获得真正的认识。只有通过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才能检验自身的认识是否正确。黑格尔的实践观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基础,但黑格尔的实践观念所存在的局限性较大,且把社会实践活动看作是绝对观念的精神性活动,而非感性的物质活动。

费尔巴哈实现了哲学变革,从唯心主义迈向唯物主义。他的观点虽不完全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其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的唯物主义发展打下了基础。费尔巴哈强烈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念,他将实践看作是客观的物质活动,而非精神性活动。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对费尔巴哈的思想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到底是谁揭露了‘体系’的秘密呢?是费尔巴哈。是谁摧毁了概念的辩证法即仅仅为哲学家们所熟悉的诸神的战争呢?是费尔巴哈。是谁不是用‘人的意义’而是用‘人’本身来代替‘无限的自我意识’在内破烂货呢?是费尔巴哈,而且仅仅是费尔巴哈。”但费尔巴哈所阐述的唯物主义思想并非是全面的,他只把物质看成是一个纯客观的事物,并独立于人的存在之外,没有把历史发展过程看作是物质性的过程。

这些哲学家关于实践的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人的实践与认识的角度来看,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世界的所有认识都必然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基础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全面的,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从另一方面来讲,人在社会实践中有很多形式,不只是生产活动,还有阶级斗争、艺术创作等,在这些实践中都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认识。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们没有了实践,对认识的世界也会产生疑虑。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只能通过实践来进行。马克思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本质上否定了唯心主义的思想,推动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党的建设在实践中的发展完善

(一)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重要的关系,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就进入到了一段被欺负的屈辱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使人民的生活异常艰难。社会各阶级进行了很多次的变革,企图改变这个落后且战乱不断的中国,但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给当时的中国先进分子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的理论,以李大钊、陈独秀作为主要代表的早期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向广大无产阶级提供了解放的思路,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方针和政策,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毛泽东充分认识并提出要结合当下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性命题,并强调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党的初期以王明为主的一部分领导人提出要建设城市根据地,但由于当时形势与俄国不同而犯下了许多错误。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决定更改之前的方案向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寻找一个立足点。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些错误实践中不断地汲取经验找到成功之道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开放程度持续扩大,经济发展变为党的工作中心。立足当下,结合实际情况,对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课题给出了一系列理论制度。这正是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的理论成果。

实践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进步又能不断地提高人类的认识,进而有了更新的实践,这样循环往复,才能使社会不断发展。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党的建设更是如此,只有不断创新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完善党的建设,才能领导人民群众过上更现代化的生活。

(二)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党的建设主要工作包括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并将制度建设能从纵向至横向地贯穿在党的一切政治事业和建设中,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首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在整个近现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勇于纠正错误,拨乱反正,才会使党的建设更加完善。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成效。第二,关于思想建设。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加强党员的思想修养,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对于我国的各项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党的力量是否强大取决于组织的力量是否强大。一个强大的组织离不开优秀的党员干部。党的组织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坚决维护党中央的全面领导,建立一个严密的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优势,能够充分地调动一切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第四,党的作风代表了党的形象。在新时代党中央极为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并给予作风建设新的内涵,共产党人要紧密联系群众,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注重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干实事、干好事,保持反“四风”的高压态势,进一步提高党的执行力,推动党的事业的发展。第五,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在党的每一个紧要关头,毛泽东都高度注重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十九大更是将党的纪律建设,加入到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中去,明确了纪律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党加强制度建设就是不断优化党的制度,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中,保证党内各项事务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制度的执行去规范党员的行为,提高党和政府的办事效率。习近平指出,“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狠抓落实,保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让人民群众看到党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效果,真正享受到党为人民所带来的福祉。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加大理论宣传,重视党建工作

党员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可以推动人不断前进。在党的建设中要真正做到各地区都充分有效地发挥理论宣传的作用,采用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方式,让科学理论走进领导干部心中,加设科学理论培训课程,大力发展培育和践行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然需要由理论来进行指导。对理论的大力宣传,不仅要通过党校和思政老师进行宣传教育,还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发挥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通过有趣的、丰富的形式,让人民群众更深刻地理解党的各项建设,吸引广大群众去积极参与和响应党建工作。利用好“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加强网络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将平台上的功能与具体实际工作相结合,并且要维护好网络平台,防范不法分子的侵入,确保党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注重实践效果,落实党建工作

随着党的建设的理论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作中实际的成效成为了检验理论制度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准。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各级政府互联互通,不断探索党建工作与实际基层工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党的建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夺取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唯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用最实际的效果来验证党政策的正确性,才能让人民真正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强化监督机制,推进党建工作

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不仅要加强理论创新,优化制度,还要加强对各级部门的监督。在实际工作中要强化责任制,增强党员责任意识,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避免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出现重大失责问题。完善“中央纪委网站”的功能,让人民群众切实参与到监督中来,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效能,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新时代的党建工作就是要充分发动一切人民群众,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实现下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文/沈彦兵)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