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正文

播撒革命火种“小抗大”——普理学校

2022-02-07 17:01 来源:《祖国》杂志

有这样一所学校,老师不要薪酬,学生免交学费,师生同上早操、同用河水洗脸、同睡麦秸地铺、同唱革命歌曲……这所学校还办起8个分校,并以此为中心在豫东各县市举办40多期抗日干部培训班培训革命战士4400多人,从这里走出的团以上军政干部达100多人。这个学校就是1935诞生于中共豫东特委的“普理学校”,人称“小抗大”。

 

中共特委普理学校旧址

拉武装保护百姓  建学校培育后代

普理学校位于西华县艾岗乡陵头岗村。陵头岗是西华县西部边缘的一个村庄,原名叫“龙头岗”。从这里向西北的地貌是一溜十八岗,连绵不断,犹如一条巨龙,陵头岗是龙首。因此取名“龙头岗”,这里被风水先生视为龙脉宝地。陵头岗与邻村都城岗、苗里岗合称为“三岗”。

    陵头岗村西部有一个土围子,当地人都叫它“寨子”。寨子里面有一座小庙,庙内东、西、北三面各有3间房。庙后有一座二层小楼,上下各有3间房。这些房子的西边是一个操场。操场后面还有一座较大的楼房,上下各6间房。这里原来是一所小学校,名叫“西华县修武区完全小学”,是当地爱国青年胡晓初、侯香山,于1930年春天带领群众集资兴办的,其宗旨是解决当地农民子弟的入学问题。

胡晓初,字普照,(1907-1941),出生于西华县艾岗乡都城岗村。幼年入私塾读书,12岁时父母相继病故。1926年在奉军服役因作战勇敢被升为连长。因目睹和痛恨军阀的胡作非为,带领一排人秘密返回“三岗”,拉起了一支70多人参加的农民武装。

侯香山,(1907-1941),西华县艾岗乡陵头岗村人。9岁入本村小学,12岁随父学习武术。1926年,在奉军当勤务兵。同年秋,与胡晓初一起带领一排人返回故乡。在陵头岗成立寨公局,组建了70多人的农民武装,胡晓初为队长,侯香山为副队长。

就在小学刚开学之时,曾在西北军任职的路岩岭(路岩岭,原名路延龄,1901年生于扶沟县城关。1925年开封东岳学校美术专科毕业。1989年逝世。)来访,与胡晓初交谈融洽,路岩岭当即被邀为学校“先生”。胡晓初任校长,侯香山等也当起了“教书先生”。

沈东平直奔“三岗  小学校肩负重任

1933年,黄河岸边古都开封的菊花刚刚绽开,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共产党员沈东平(沈东平,原名张秉乾,1905年生于舞阳县林庄村。7岁时入私塾读书,16岁远离家乡寻找人生道路。1923年参加军阀吴佩孚的学兵二团,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1929年加入中共共产党。1938年去世。)来到“三岗”,经路岩岭引荐给胡晓初、侯香山、屈申亭(屈申亭,学名屈守义,1898出生于西华县红花镇屈庄村。9岁时入本村私塾就读,1917年参加直系军阀部队。“五四”运动爆发后屈申亭返回家乡。1926年先后在肖横等地组织成立了寨公局。1942年去世。)等。沈东平给他们讲述了中央苏区共产党和红军团结农民开展武装斗争,以及组织穷人打击地主豪绅等革命情况。特别是谈到组织抗日武装力量时,四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很快,中共北方局派来的党员陆续来到。为了更好的掩护我党工作人员,胡晓初、侯香山首先要把陵头岗修武小学恢复改造成一所革命学校,既可以掩护党的同志在学校教书,又可以开展党的工作,培养革命人才。

其次是夺得学校的管理权限。为了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管和破坏,胡晓初、侯香山千方百计与官府进行斗争。侯香山利用在国民党西华县侦缉队任职的便利,同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王济平反复斗争,迫使王济平答复了如下条件:一是学校自筹资金办学,教师学校自聘;二是县府不能安插人员随意干预。

国民党反动当局表面答应了管理权限的事,可对胡晓初、侯香山恨之入骨。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以“聚众抗捐、抗税”的名义对“匪首”胡晓初进行抓捕。在抓捕失败的情况下,还放火烧毁了这所学校。

1935年夏天,在沈东平、路岩岭等共产党人的帮助和支持下,胡晓初、屈申亭、侯香山等人自筹资金,重新修复了被烧毁的校舍,恢复了这所学校。当年秋季开学,招了60多名学生。以学田租和庙田租作办学经费,楼房作教室,教员办公和住宿就在庙内。

 胡晓初变卖家产  众教师不取报酬  

新学校组成了学校董事会,胡晓初担任董事长,屈申亭、侯香山为校董。董事会提议由沈东平为新学校题名,沈东平就把原修武学校改名普理学校。蕴含共产党要在这里扎根发芽,宣传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培养革命者。如有人提出异议,就说是取校董胡晓初“普照”一字,蒙混过去,使反动派难以抓住把柄。

在校长人选上,普理学校聘请北方局派来的共产党员王子英(王子英,男,1905出生。又名王怒三,山西省定襄县人,自由职业。学生成分,太原第一师范毕业,193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358月受中共北方局派遣来河南西华县工作。)当校长。

在教员人选上,把路岩岭、沈东平、栗在山(栗在山,1916生于河南省方城县。1933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2006逝世。)、王其梅(王其梅,男,1914年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1933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7逝世。)和上级党组织北方局、河南省委派来的樊亚峰(樊亚峰,又名吴剑,曾用名吴思温,1915出生河南省临颍县。1935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德才兼备、立场坚定、众望资深的老共产党员施德生(施德生,乳名结实,1906年生于扶沟县柴岗乡塔湾村。中共党员。1929年考入扶沟白云师范1935年在普理学校任教。1968年逝世。)、施于民等安排到学校任教员,将党的普通工作人员安排在学校当教工。普理学校基本形成了红一色的师资力量,使学校有着极强的革命色彩。

在招生方面,普理学校公开提出“向工农开放”“贫苦子弟免费入学”等办学方针。积极动员、吸收贫民子女入学。贫困学生读书不收学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很快招生90多人,在校学生达到160多人,分成五个年级。

 

 

普理学校教师在给学生讲红色历史

沈东平、路岩岭、胡晓初等以普理学校为阵地,秘密发展进步组织。在学校成立了“抗日民族解放少年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学生同盟会”等组织。“民先队”和“学生同盟会”成立那天,全校师生敲锣打鼓,开大会热烈庆贺。校长王子英当场挥毫题词“同踏上联合战线的我们”。会后,普理学校将该题词书写在校园内最醒目的南院墙上面。

沈东平等中共党员都是普理学校的红色教师。他们每天都是白天教书,晚上外出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到群众家访贫问苦,谈心拉家常,宣传党的方针主张,普及马列主义真理。

“三岗”一代的贫苦群众都愿听红色教师“沈先生”(沈东平)的话,并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贴心人,群众见到沈东平、路岩岭、王其梅、王子英等同志都一致尊称“先生”。因为在长期的接触和实践中,群众感到最关心他们疾苦,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就是这些红色教师们。其实,好些人都不知道他们是共产党的人。

由于贫困学生可以不交学费,学校经济上非常困难。生活、宣传、活动等处处都要钱,学校经费紧张无钱开支。胡晓初、侯香山、屈申亭十分慷慨,董事长胡晓初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侯香山捐出粮食两千斤,钢洋八十元,屈申亭也拿出家产,共同弥补学校的资金不足。红色教师们坚持义务教书,不取薪金,不要报酬。尽管普理学校经济比较困难,但是红色教师们仍是十分愉快的。他们以普理学校为公开讲台,日夜辛勤地工作。一边教书,一边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主张,播种着革命的火种。

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普理学校在当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群众把从三岗出去的人都称之为“共产党”,是好人,倍加爱戴。普理学校的学生,在党的教育下,德、智、体都得到了迅速而健康的发展。他们朝气蓬勃,热情洋溢、充满活力。学生们过着紧张而又愉快的集体生活。清晨到野外跑步,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傍晚开展文体活动,晚上还进行自习,大多数同学都记日记。学生们进步都很快,连一些地主、富农也承认,他们的子弟,在普理学校读一年书,比在其他学校读三年还要长进。学生们还把在学校学到的革命道理向家长和亲友传播,扩大党的影响。他们既是学生,也是我党很好的宣传员。

 

1936年普理学校第一期抗训班合影

侯香山大闹县府  干训班播撒火种  

国民党当局并未放松对普理学校的监督,还时不时的寻机进行破坏和捣乱。沈东平等共产党人为指导革命工作的开展,以普理学校的名义订阅了《申报》《大公报》两份进步报纸。不久,被国民党县党部发现,并把这两份报纸扣押了下来,还扬言说“这是个政治事件,要追究责任,惩治有关人员。”沈东平了解情况后,立即指派在国民党党部当侦缉队长的侯香山出面平息此事。

一天,侯香山带领8名武装人员,以普理学校董事身份找县党部书记长王济平说理。侯香山一进王济平的办公室,便将手枪往桌子上“啪”地一扔,张口就骂道:“他妈的,老子办学是经你们同意的,办学为啥不能订报纸?你们不知道我是普理学校的校董吗?现在竟扣到侯某我的头上来了!”王济平知道侯香山父子在西华的影响很大,不敢轻易得罪,同时也感到这事自己理亏,便连忙道歉并推脱说:“侯队长,别发火,别发火,有话慢慢说嘛。这事儿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如真有此事,请放心了,立即交还。”事后,这位书记长把扣押的报纸全部交了出来。从此,他们再也不敢过问普理学校订报刊的事。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培养更多的革命力量。沈东平指示普理学校在“三岗”的四周枣口、麦庄、西湖、朱湾、刘庄、肖横等地建起了8个分校,学生发展到800多人。

在此期间,经沈东平介绍,路岩岭、胡晓初、屈申亭、侯香山等同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侯香山为“特别党员。”

普理学校的兴办和扩大,成了豫东地区共产党培养革命干部的红色摇篮。从此,“三岗”革命根据地也成了西华人民和豫东人民的革命心脏。同时也成为了党中央、北方局及河南省委的联络点、接转站。

 

1937年普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合影

193610月,经中共北方局批准,中共豫东特委和西华县委同时在普理学校建立。普理学校的红色教师沈东平担任了中共豫东特委书记,其他红色教师路岩岭、王子英、胡晓初任中共豫东特委委员。胡晓初分工负责军事和统战工作,王子英兼任西华县委书记。

193612月,“西安事变”发生,抗日局面发生了变化。普理学校的红色教师们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政策,到处张贴抗日标语。西华和“三岗”一带的群众听说活捉了蒋介石,人人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到处有人搬石磙、埋石磙(寓意指铲除祸国殃民的蒋介石)。

 

反映中共豫东特委斗争的情景诗剧“三岗烽火”

1936年冬,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根据河南临时工委关于“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培养革命干部”的指示精神,为尽快解决豫东地区缺少抗日干部的问题。中共豫东特委一班人冒着严寒,未雨绸缪,在陵头岗普理学校举办了第一期抗日干部培训班。

学校董事长胡晓初担任“干训班”班主任,沈东平、王子英、王其梅、施德生、樊亚峰等为老师。学员来自“三岗”和西华附近的有志青年,共21人。侯宗斌、侯宗岳、侯宗昶、王文科、屈登瀛、赵同仁、薛毓芳、金俊铭、何林兆、郭尚珍、施济民、施济恩、金树仁、侯宗芳、王文治、胡国喜、刘尚文等参加了“干训班”。 这期“党训班”历时两个多月。结业时,21名学员全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豫东地区革命早期的骨干力量。

 

普理学校第一批抗训班学员刘尚文

“干训班”上,王子英讲授国际国内形势课,樊亚峰讲授苏联现状课,施德生讲授抗日统一战线课,王其梅讲授军事课。由于上述红色教师在普理学校兼有课程,“干训班”只有在早晨和晚上上课,白天的大部分时间进行军事训练。

第一期“干训班”的学员们的生活艰苦而又紧张。大家睡的是地铺,特委、县委的一些领导和学员们都挤在一个麦草大铺上睡觉。点一盏小煤油灯,坐在地上上课、听讲。吃的是杂面馍和青菜汤。军事训练十分严格,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起床,由军事教员王其梅带领进行野外训练,要跑10华里左右才返回。然后破冰洗脸,上一节课后再吃早饭,风雨无阻,雷打不散。

有一天夜里下了一场雪,地面积雪足有10厘米深,“干训班”学员照常上操跑步。王其梅还带领大家脱了鞋子光脚跑。学员侯西斌家就在学校附近,本人住在家里。那天因睡过了时辰而迟到,照样被要求在操场上跑了几圈。

沈东平冒雪家访  穷小子迈进学堂

1936年第一场大雪天,西华县官路徐村贫困子弟刘尚文,在贫穷交加的情况下。一路讨饭来到普理学校,由于他又累又饿,走到普理学校门前时昏倒在雪地里,正巧被沈东平、王其梅看到。

沈东平、王其梅二人赶快将刘尚文背进住室,又端开水、又拿蒸馍将他救下。他们看刘尚文比较机灵,就收下他参加了红军(当时叫游击队)。后来经过严格审查,就把刘尚文留在沈东平身边,同时走读参加普理学校的学习。

刘尚文后来回忆说,“三岗”革命根据地的群众生活虽然艰苦,但这里的好人特别多,富人不敢欺压穷人。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穷人都有希望。刘尚文心里舒心极了,工作也特别起劲。大家对他特别好,因为沈东平受人尊敬,受人爱戴,所以从上到下见到刘尚文都特别和气。因此,刘尚文干啥都很开心,深深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并下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干革命。

 

普理学校红色教师沈东平、胡晓初、侯香山、屈申亭烈士之女。左起:胡雪琳、侯兰芳、沈玉花、屈东平。

师生抗日大宣传  楚博开办抗训班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答应抗日。蒋介石为排挤异己,却把杨虎城的西北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都调离西安。东北军一部分驻守豫西,一部分驻守豫东。

当时,西华县境内驻守的是东北军的106师。中共豫东特委了解情况后,就以普理学校的名义,普理学校校长王子英和宣传队长侯西斌带领宣传队,到红花集东北军106师某连驻地慰问、联欢,做该连官兵的政治思想工作。

那天,王子英校长为106师的官兵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他极力颂扬东北军主张抗日、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的事迹,官兵们听后高兴地不断鼓掌、致谢。接着,侯西斌带领宣传队演出节目。他们在唱“九一八”歌曲时,把东北军的官兵都唱哭了。东北军的官兵都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回老家去!把日本鬼子驱出中国去!”

从此,驻守红花集的东北军部队对普理学校特别友好,对中共豫东特委的革命活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偷偷地给中共豫东特委送子弹。最后,东北军连长胡兰亭干脆率队起义,带领官兵参加了西华游击队,还带来了三挺轻机枪。

193777日,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共中央立即召开洛川会议,先后做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许多抗日的重大决策,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在中共豫东特委的指示下,普理学校立即组织力量,大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身为宣传队长的侯西斌,组织师生们日夜不停地写标语、编节目,写诗歌、快板、快书、小调。自编自演街头剧,广泛地教育群众,发动群众。有一次,由于剧中演出有杀人放火、群众携老扶幼外逃的场面十分逼真,整个会场都沸腾起来了。当时大家都高喊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赶出中国去!”“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教国!”

樊亚峰和王子英、施德生等红色教师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抗日道理,有时带领学生出去讲演,有时在晚饭后往村里的粪堆上一站,群众聚集拢来,师生们就给大家讲日本鬼子在中国的暴行,怎样组织起来进行抗日等,乡村效果很好。

随着日寇侵华不断深入,一些民族败类的卖国活动也日益猖獗。为了打击汉奸的嚣张气焰,19369月、10月间党组织发动了一个抗日教国宣传运动。普理学校的师生成为这个运动的尖兵。红色教师们率领学生,排练话剧和其他文艺节目,化妆到各村演出,内容主要是反对东北王英、李守信等汉奸搞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等。所到之处,立刻围满了群众,乡亲们看到这样生动新鲜的场面,听了抗日救国的道理都非常激动,对国民党坚持内战和汉奸走狗的卖国行为十分愤慨,有的甚至痛哭失声,群众纷纷要求组织起来,驱逐日寇。

普理学校师生开展的宣传工作、教育活动,对我党夺取政权、组建西华人民抗日武装、部队东征抗日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当时普理学校教唱的歌谣很多,如:“小杆杖。两头尖,打倒日本除汉奸。日本是我们的大敌人,汉奸是我们心腹患。全国人好团结紧,坚决把他们消灭完!”还有“说日本,道日本,日本鬼子虎狼心。攻辽宁,战吉林,黑龙江、热河一口吞。占我地、杀我民,堂堂大国受蹂躏。举红旗,拿起枪,打倒日本野心狼,坚决把他一扫光,一扫光。鬼子汉奸无处藏,一定送他见阎王”等等。

当时,普理学校的同学们还学习了很多抗日歌曲,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中国人民不愿做奴隶》《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这些歌曲对干部、群众起到了很好的教育、鼓动作用。

 

中共豫东特委纪念塔

国民党西华县县长楚博倾向抗日,中共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就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并争取了河南省委的支持。河南省委调开封市委书记张曼萍前来西华,专门配合沈东平做楚博的工作。

沈东平为点燃楚博的抗日激情,专门邀请楚博到普理学校讲课。楚博看到中共豫东特委“三岗革命根据地”的抗日热情深受感染,他激动的说:“我从洛阳出发到西华,一路死气沉沉,看不到一点抗日动静。一进西华就看到了全县到处都是轰轰烈烈的抗日场面,到处是抗日标语口号,听到了抗日歌声,对我启发很大。”楚博听说共产党办有抗日干部训练班,成立有各种抗日群众组织,有抗日自卫队、姐妹队、妇女会、抗日先锋队等,大受教育。当即表示愿同共产党合作抗日,同心协力打败日本救中国。参观后,迫切要求中共豫东特委派干部到西华县城开办抗日干部训练班,并说“训练班由你们主持,内容由你们制定,经费由县里出。”楚博离开普理学校时,还送给“干训班”十块银元改善伙食给予鼓励。

此后,豫东特委、普理学校与西华县国民党政府在西华县城接连举办了三期抗日干部训练班。

 

反映中共豫东特委斗争的情景诗剧“三岗烽火”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干部培训风起云涌     

1937年,全民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逐出日寇救中国,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号召。中共豫东特委遵照党的指示立即行动:一是由王子英为首筹办西华人民抗日动员委员会工作。二是在普理学校举办第二期抗日干部培训班。

193710月,普理学校第二期“干训班”正式开办。来自豫东10多个县市的300多名进步青年参加了培训,培训班被编为三个大队。这批培训班学员集中住宿,早上出操,上午学文化、学政治,下午学军事,晚上学唱歌、演戏。

为办好这期培训班,身为普理学校董事长的胡晓初卖掉了自家的200多亩地,解决培训班经费困难。

胡晓初、侯香山、屈申亭同志分别担任“干训班”三个大队的大队长,组织学员学政治、军事和游击战术等。中共豫东特委和西华县委的领导同志(包括魏凤楼),都亲自给学员作报告、讲大课。他们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操练、同做群众工作,还手把手地教大家做宣传活动,如何组织游击队等。

沈东平和中共豫东特委的同志们为办好“干训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艰辛的劳动。从每一期的招收学员、课程设置到实际训练,他们都亲自过问,一一落实。整个训练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内容有毛主席的《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和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运动史、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国内外时事政治、游击战术、连队政治工作及步兵操练、野外勤务,有的还学习了战时侦察与谍报、战时救护等。

普理学校在开好自身的“干训班”的同时,还在西夏、道遥、城关、魏营、枣口、屈庄、肖横、寇寨等地,分别办起了“抗战训练班”、“干部培训班”、“党训班”、“支部书记训练班”。很快,各种“干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到豫东各县。周口办起了“抗建班”、扶沟、鹿邑、淮阳办起了“抗日干部训练班”等,豫东各县市开办各类培训班40多期,人员4400多人。

中共豫东特委和普理学校还在第二期“干训班”中,发展了不少党员和青年抗日先锋队队员。在各地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使县有县委、区有区委、基层有党支部。在“三岗”革命根据地和西华县三个区为中心,还组织了农民协会、青年自卫队、姊妹队、妇女救国会、儿童团、老头队、老婆队等等革命群众组织。

“干训班”结业后,中共豫东特委对学员作了如下分配:留下来继续办学的,都按时到达西华的肖横、红花集、西湖、逍遥、枣口、西夏、屈庄、龙池头、寇寨、薛湾以及周口、扶沟、鄢陵、淮阳、鹿邑等地,全力以赴办好各地的训练班;分配到军队、地方各县工作的,到达后都主动积极地为党工作;留在西华工作的,为夺取全县的各级政权、迅速扩大部队规模、组建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在做着组织上、思想上的准备。

  豫东地区各种培训班迅速的兴办,规模之大,人员之多,可称得上是华中的典范。这些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开展豫东敌后游击战争作了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充分准备,也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人才。从而使豫东地区党的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938中共豫东特委已下辖党支部101个,领导党员983人。西华县建有民先会、农协会、妇救会、儿童团、少先队、姊妹队、老人指导团等群众性抗日救亡组织113个,参加人员10万之众。

至此,普理学校成为豫东地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对党员骨干和抗日骨干进行培训的重要场所,更是中共豫东特委开展党的地下斗争的前哨阵地。从1936年至1940年,中共豫东特委在普理学校领导了豫东地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 豫东大地上党旗到处飘扬,抗日的烽火也迅速的燃烧。 

红色教师投笔从戎   普理师生共同抗日

19385月,中共豫东特委组建了6000人枪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普理学校的红色教师们纷纷脱下了长袍,拿起了钢枪。沈东平担任自卫军参谋长,王其梅担任自卫军政治部主任,胡晓初、侯香山、屈申亭、魏凤楼都是自卫军副司令员和各区团司令。从此,这群红色教师们投入到血与火的抗日战场上。                

中共豫东特委书记、普理学校的创始人沈东平,在“马路口之战”壮烈牺牲,年仅33岁。中共豫东特委委员、普理学校董事长胡晓初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中共豫东特委委员、普理学校董事屈申亭、侯香山也先后壮烈牺牲,牺牲时都是34岁。普理学校红色教师们的英年早逝,使豫东大地的抗日斗争也遭到了巨大的损失。 

1933年到1939年短短的7年间,经过中共豫东特委和普理学校红色教师们的辛勤努力,前两期“干训班”的学员们,又在豫东多数县市举办了40多期抗日训练班,培养了4400多名革命人才,还发展了400多名党员,为豫东抗战和华中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中共豫东特委、普理学校,先后走出了王其梅(少将、西藏军区原副政委、自治区原党委书记处书记)、魏凤楼(少将、农业部、林业部部长)、王子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办公厅副主任)、樊亚峰(华东军区海军保卫部部长等职)、刘道安(1950年任中共郑州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路岩岭(黄泛区农场党委书记兼场长)、施德生(河南省民政厅长、党组书记)、栗在山(少将,国防科委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王学武(少将,主持空军第一航校领导工作)等将军、高级干部100多人。

八十多年风雨兼程 普理学校初心未改

自普理学校建校以来,经过八十多年的风雨沧桑,普理学校先后经过多次变迁,但是红色的种子永远扎下了根。从这里走出去的老领导、老同志,也时时牵挂着普理学校的发展。

西藏军区原副政委、自治区原党委书记处书记王其梅经常给普理学校寄书,教育后代进步成长,争当新中国红色接班人。

1956年,时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施德生多次过问普理学校的教学工作,并亲自安排拨款2万元,重建了普理学校。修复后的校园占地面积20多亩,房屋56间,为小学、初中一贯制学校。 同时在校园内新建了“豫东特委”纪念塔”一座。

在国防科委工作的栗在山少将,也时刻挂念着普理学校的发展。1985年,时年69岁的栗将军和战友一起,专程返回普理学校,和当年的10多个老战友相见、开怀畅谈。

曾在普理学校工作过的许多老同志,如王子英、魏凤楼、樊亚峰、李玉亭、李子木、刘建功、胡雪林(胡晓初之女)、凌书贤、刘尚文等,都十分关心三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经常与普理学校通信往来,询问情况。

1996年,西华县开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活动。在所在地陵头岗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陵头岗村群众纷纷捐资助学,对普理学校50多间校舍进行了修缮改造。

2006年,陵头岗村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捐款修建危房18间。陵头岗村时任党支部书记侯富安带头捐款1万元,被周口市人民政府授予“捐资助学光荣”奖牌和证书。为整修普理学校,陵头岗村时任村主任侯全改把卖牛的8千元全部捐出,村文书侯西军也把自家的5000斤口粮卖掉全部捐献……

2011年至2014年,上级主管部门两次拨出专款,在普理学校原校址上新建了高标准校舍。并逐步发展成基础设施齐备、校园环境优美的标准化学校。微机室、实验室、多功能室、图书室、食堂一应俱有。实现了路面硬化、环境绿化、建筑美化、校园书香化……

 

普理学校新貌

八十多年来,普理学校从第一任校长王子英开始,到2021年已先后有21任校长。普理学校校名一直沿用至今。其目的在于教育“三岗”革命根据地后代牢记革命历史,发奋读书学习,继承先烈遗志,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建功立业。尽管学校办学模式在逐步变化,校长、教师也时常调整,但是普理学校的红色基因永远没有改变。

 唯有不忘英雄的民族,才会拥有光明的未来。多年来,普理学校积极深挖红色教育资源,建立红色家教、家风教育体系,让红色教育进家庭、进课堂,使红色基因传承薪火相传。

普理学校多次邀请烈士胡晓初、侯香山的后代,现身讲述革命先烈事迹、讲读家教、家风故事;利用清明节等重大节日,组织 “巾帼服务队”、“三岗革命根据地红色记忆文化合作社”等组织,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评选和“唱红歌、打腰鼓”竞赛;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红色故事演讲、诗歌朗诵、小演唱等活动。让红色家风、家教教育与红色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讲红色故事,做红色传人,在青少年心中及早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202112月中旬,普理学校所在的陵头岗村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三批家风家教示范基地”。程东建 彭世繁 苏韵棠)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