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旅游卫生>正文

乡村旅游发展不能只顾“颜值”不注重文化内涵

2022-08-30 16:29 来源:江西日报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8条,其中,我省古村乡愁寻根之旅、魅力文化邂逅之旅、乡村“森”呼吸之旅等3条路线入选。此次线路推广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以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的线路产品更好满足大众特色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点已经形成,一大批农民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动能。
  但是,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也存在只重视“颜值”、不注重文化内涵的现象。有的对本地旅游资源认识不足,在景点建设和项目开发上缺乏科学规划,粗放经营,产品同质化严重;有的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多栽花种草、“穿衣戴帽”,而对地方文化挖掘不够、提炼不足,没有把农业、旅游和乡村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缺少有创意的文创产品,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使得这些花费巨额资金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灵魂,没有持续吸引力,昙花一现之后,就门庭冷落车马稀,有的甚至荒废。这不是美丽乡村建设想要的结果,违背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
  出现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因为一些地方不尊重乡村建设规律,急功近利,对乡村资源进行简单化利用,没有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过程,没有挖掘出乡村文化内涵,导致千村一面。深层的原因,是一些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热衷于搞些热热闹闹、花花草草、涂脂抹粉的表面文章,认为这样资金投入少,“颜值”提升快,容易出政绩。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浪费了资金、害了农村、毁了旅游。
  文化内涵是旅游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是不可持续的,而乡土文化就是乡村旅游的生命线。乡土文化包括传统饮食、民风民俗、名人轶事、非遗文物等,通过物化、活化、产业化的方式,将乡土文化挖掘展示出来,让游客不仅能看还能听,不仅能吃还能做,不仅能触摸还能置身于情景之中。
  青山绿水、烟柳画桥、星空原野,蛙声蝉噪、鸡鸣狗吠……一个个村庄,就是一座座包罗万象、异彩纷呈的博物馆,承载着传承农耕文化、留下乡愁记忆的使命。乡村旅游是一种依赖乡村特色资源,感受和体验乡村文化的沉浸式活动。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传统村落、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承载着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我省许多传统村落集“红古绿”于一身,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是当地独特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对于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乡村旅游要融入文化内涵,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要组织专家、学者和乡土文化人才,在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彰显本土文化特色、体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有机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把乡土风貌、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以文化内涵实现旅游的特色化和差异化。
  发展乡村旅游既要讲“面子”,也要有“里子”。只有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内涵,激活乡村历史文化基因,设计开发出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色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让乡村“颜值”与内涵并存,才能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悠悠乡风、浓浓乡情,才能打造出宜居、宜游、宜业的秀美乡村,给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曹诚平)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