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旅游卫生 >医疗卫生>正文

创新生物技术,深耕免疫治疗

2023-09-19 11:41 来源:《祖国》杂志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体内一系列生物学结构和过程所组成的疾病防御系统,免疫系统的紊乱或失调会导致或伴随着多种疾病的产生,如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正向或负向调控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疾病的方法,通过“正向调控”可激活有利的免疫反应,而通过“负向调控”可抑制有害的免疫反应。其中,肿瘤的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正向调控免疫反应的手段已经变革了癌症治疗的范式,被誉为人类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工程、材料科学与生物科学和医学之间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开发更加有效的免疫疗法带来新的机遇。免疫工程是近年来新兴的交叉学科方向,其核心在于通过工程技术(特别是生物材料)对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行正向或负向调控,来治疗多种疾病。近五年来,针对“如何解决免疫疗法的共性问题与挑战”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苏州大学汪超教授团队围绕生物材料与免疫工程交叉领域,利用工程学和材料学的技术手段发展创新生物技术,为解决免疫治疗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基础研究方面,汪超团队研究了生物材料的生物学效应和佐剂性,为理解生物材料和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提供新的见解和一定的理论基础。


    例如,近日汪超教授团队在 Cell Reports 发布一篇题为《口服纳米塑料通过在肠道中诱导巨噬细胞 IL-1 信号来影响小鼠的大脑功能》的论文,团队通过实验发现,小鼠在服用纳米塑料后,会引发肠道内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β信号,影响大脑对认知和短期记忆能力造成影响。成果为治理塑料污染的必要性提供了更多的实验证据。
    在应用研究方面,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系列基于工程化生物材料的载体技术,通过正向/负向调控免疫反应,发展了一系列疾病免疫治疗策略和技术,并阐明了其具体机制,从多学科的角度为多种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
    例如,团队发展了一系列基于红细胞的生物材料。相比于传统合成的材料,红细胞天然存在于有机体中,易于大量获得,制备成本低,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参与体内的新陈代谢,生物相容性极佳,安全可靠;并且红细胞本身即具有免疫学功能,进一步放大了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产生。
    受启发于血液离体后可触发凝集反应促使生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网罗大量红细胞,导致流动的血液变成凝胶状态这一天然现象,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报道了一种基于红细胞凝胶的肿瘤疫苗系统。由血液构建的凝胶载体内部网罗了大量受损的红细胞,氧化/受损的红细胞自身具备参与免疫调控的能力—所制备的血块凝胶本身即具有吸引和招募大量初始免疫细胞的作用,植入后可形成高度活跃的免疫细胞龛,从而增强肿瘤免疫效果。

    通过高效装载肿瘤相关抗原、免疫佐剂及刺激因子等活性成分构建可植入的红细胞凝胶肿瘤疫苗,并协同免疫检查点疗法,可实现重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进一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防止潜在的肿瘤复发和转移,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Nature Index以“Three researchers who are coming at cancer from all angles”为题,突出了汪超团队从不同学科研究癌症的策略,并以“生物医学的自然主义者”为小标题介绍了团队利用红细胞仿生材料的相关工作。


    汪超教授具有多学科的教育和研究背景,分别获得生物科学(生物学)学士学位和化学生物学(化学)博士学位,从事免疫工程交叉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共发表学术SCI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通讯作者论文40篇,参与编写英文专著1部,论文总引13,216次,H因子76。汪超教授在苏州大学建立了“生物材料与免疫工程”实验室,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以独立或最后通讯作者在不同领域的高水平期刊共发表论文28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等,基于上述研究申请发明专利18项,目前授权7项,转让1项。作为创始人之一,基于以上专利创建了一家生物医药初创公司,正在积极进行转化。

    相比于国内众多研究团队,汪超教授团队在生物材料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现,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乐趣。展望未来,团队也在积极开展转化,争取有一天能够将研究工作用于临床。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