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生态旅游 >绿色行动>正文

席本野:深耕人工林的创新培育

2025-03-07 11:17 来源:《祖国》杂志

  无论岁月如何更迭,那份初心仍如磐石般坚定。走在人工林探索领域的席本野就是这样一位有眼界,懂创新,不忘初心的探索者。
  新时代,新的征程,但自强不息,从来都是席本野开拓前行的动力。所以,在针对林木完整轮伐期研究时,席本野不仅系统揭示了人工林水分高效利用机制和人工林生长与土壤水的互馈关系,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人工林高效水分管理理论与技术的重要突破,为践行国家“大力发展节水林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政策做出突出贡献,在国际森林培育领域具有显著创新性。
  首先,席本野阐释了轮伐期内根系结构和吸水特性的演变与环境响应规律。基于近3万个根样的分析,明确了全根区(0-6 m深)根系结构的演变与环境响应规律,揭示了浅/深层根系功能逐渐分化的机制,并摸清了浅/深层根系吸水的时空变异特征与补偿机制。此外,首次发现“蒸发驱动的水力再分配”(EDHR) 这一根系水分运输新机制,并证明其普遍性;同时,借助Micro-CT、数值模拟、热技术等多元化方法,进一步阐明了 EDHR的物理机理及其生理生态学意义。该成果为认知根系吸水过程开辟了新视野,并为阐明人工林水分高效吸收机制和锁定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区域提供了关键依据。
  其次,深入剖析了轮伐期内林分的耗水规律与调控机制。基于12年耗水研究,构建了基于作物系数的耗水模型,发展了林木蒸腾测定与尺度上推方法,突破人工林耗水监测与预测难点;率先发现林分郁闭后的耗水激增可快速诱发深土层干燥化(土壤干层),并逐渐通过抑制蒸腾而显著降低林分生产力,导致林分丰产不可持续,且通过普查证明该现象在华北平原杨树人工林中普遍存在。该成果预警了全球人工林可持续高效生产面临的新危机—深土层水资源枯竭,为我国人工林宏观布局和建设方案的优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最后,系统构建了轮伐期内人工林的动态高效水分管理策略。基于15年水分管理研究,构建了“林分郁闭前,春旱季精准灌溉—节水分、促生长、增碳汇”+“林分郁闭后,雨季促雨入渗—补深水、防衰退、保碳汇”的动态高效水分管理策略;同时,研发出包含 5 大技术、3 类智能传感器的精准灌溉技术体系与智能灌溉系统。该技术成果能使林分生产力提高16%-38%、林木碳储量提高约20%、水分生产力提高约8%,并避免深层土壤干燥化,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成果已在山东推广应用 2.5 万亩,被中国林学会鉴定为“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

  除了科研以外,席本野还积极服务社会,他不仅培训基层林业工作者,服务行业发展;创办 PWRlab 公众号,传播科学知识;还拍摄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弘扬林业人精神。席本野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动中国人工林产业的健康发展。


  个人简介

  席本野,中共党员,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破格),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PI,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主任,获评国家林草局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北林学者,入选全国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创新团队“杨树人工林高效培育创新团队”。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