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李国良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千年的文化精髓与民族精神。在当代书法界,陈茂才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一位令人瞩目的书法大家。他用笔墨书写着时代的华章,以行动诠释着书法家的社会担当。
陈茂才,1953年出生于河北黄骅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时,他便在满腹经纶的祖父的启蒙下,开启了对书法的学习。家境贫寒的他,为减轻父母的负担,用锅底灰兑水为墨,在沙地上以木棍为笔练字。这种艰苦环境下的坚守,不仅培养了他对书法的浓厚兴趣,更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本《名贤集》,他以蝇头小楷抄写数遍并装订成册,其对书法的痴迷与执着可见一斑。
1972年,陈茂才应征入伍。在军营里,他争分夺秒地研习书法,将军人的坚毅、刚强和雷厉风行的作风融入笔端。他利用业余时间临摹先贤碑帖,从魏碑、汉隶到二王、宋四家,广泛汲取营养。军旅生涯的20年,他不仅在书法上形成了遒劲潇洒的风格,更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
1992年,陈茂才转业到地方工作。1996年,他受命题写“河北会堂”四个大字。为了写出庄重阳刚、雄浑壮美的字体,他查阅历代书家资料,反复斟酌练习,历时两个月才完成。这四个大字制成约三米见方的金字后,悬于会堂高处,金光闪闪,令人赞叹。此后,他又题写了“河北省科学技术馆”“裴艳玲大戏院”等百余处牌匾,其书法作品以雄强豪迈、率真俊逸的风格,赢得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
陈茂才不仅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更以其德艺双馨的品格,成为书法界的楷模。他常说,书家要有公益之心、感恩之心、回馈之心。2014年,他创办了河北省书画院,以“传承经典、创新文化、弘扬正道、筑建文明”为宗旨,组织了百余场公益活动。2015年全国助残日,他组织200余位书画家义卖义拍,筹得160万元善款,全部捐给河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抗洪抢险、非典抗疫、希望工程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书法家的社会责任。
陈茂才深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书法家的使命。他通过省书协等平台,组织展览、笔会,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推广。他还多次以艺术家的身份到中国台湾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传播。
陈茂才的书法艺术以其深厚的传统底蕴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展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他的作品笔墨酣畅,兼具古典与现代之美,彰显出强烈的率真俊逸和阳刚雄强之风。他的书法,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弘扬。他的作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做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