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文化中国 >新书悦读>正文

传承是一种责任——报告文学《核铀国魂》读后感

2025-06-25 15:12 来源:新华书目报

读完杨勤良的新著《核铀国魂》(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25年4月第1版)一书,想到一句话,我把它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传承是一种责任。

我和杨勤良结识是十年前,在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举办的一次作品审读上,他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系列丛书的撰写。我当时是援疆干部,时任兵团志办公室副主任,也参加了这次评审活动。杨勤良是一位勤奋而善良的作家。他在全国不同报刊发表纪实文学、小说、散文等作品近三百万字。

核铀国魂》是他多年坚守初心、不懈努力的成果。这本书揭开了中国铀矿采冶的神秘面纱。作者在湘鄂赣交界处江西修水大山里的一座核铀矿长大。他是第一代铀矿工人子弟,高中时他当班长、团支部委员。学校兴办校办工厂的时候,杨勤良曾到机修车间和汽修车间的车工房实习过。那时,父亲告诉杨勤良:他们这座铀矿是生产原子弹所用的原料。那一刻,他对第一代铀矿工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杨勤良参军退役后,回到父亲所在的铀矿,成为第二代建设者。他在修水铀矿十年,除三年脱产到省城南昌读书外,都在生产一线工作。

时光荏苒,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第一代创业者,很多人已故去,活着的都是九十岁上下的老者。他们对当年奋斗历程依然记忆犹新,他们中的一些人找到杨勤良,希望这位铀矿子弟和作家能够用文字记录下来那段难忘岁月,传给后人。

八年前,杨勤良开始进行采访、收集资料及写作。他立足修水铀矿,从江西铀矿出发,面向全国铀矿,去还原第一代铀矿先驱的奉献精神,这就是作者的初心。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江西兴国老红军、中国核工业卓越领导者、二机部副部长刘伟在江西修水铀矿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铀矿石, 整个原子能事业的一切都完了。粮食是宝中之宝,铀矿是核武器中的宝中之宝。”可见,铀矿多么重要。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巨响”震惊世界,而今,先辈凝结的精神仍在传扬,“两弹一星”精神更加绽放光芒。“嫦娥五号”“天问一号”“怀柔一号”“慧眼号”“奋斗者”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长征五号”等的成功都离不开当年“两弹一星”打下的技术和精神地基。

“两弹一星”精神是新中国老一辈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研制“两弹一星”历程中培育生成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崇高精神。它激励和鼓舞了新中国的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研制“两弹一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在这一伟大事业中,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创造了“两弹一星”奇迹。罗布泊上空的惊雷巨响、升腾的蘑菇云,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守卫着祖国的安宁与和平。“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而“两弹一星”精神凝结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反映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科研尖兵隐姓埋名、夜以继日,协同攻关“两弹一星”;年轻后生风华正茂、勇挑重担,忘我成就历史伟业;各行各业平民英雄满腔热忱、意气风发,默默无闻竭尽全力。国家力量、集体力量、个人力量汇聚成滚滚洪流,一往无前,显示出一种排山倒海般的雄伟气魄,彰显了中国人民集体情感所蕴含的精神伟力。

邓小平同志曾这样评价“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如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捧读了杨勤良用心用情用力用活第一手资料所撰写的《核铀国魂》一书,有几点粗陋的感受。

一是人物的丰富性。书中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核工业的领导和布局,有核工业奠基人刘伟、苏华等同志深入一线矿山的场景,也有开国上将宋任穷、许世友及中将皮定均等将军与铀矿结下的不解之缘,还有江西省委原书记白栋材关心铀矿建设的故事等,都为这部书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作者采访了第一代建设者五百多人次,采访中,杨勤良被那火红年代里人的精神风貌所震撼,被一个个故事所感动。许多接受他采访的人都主动帮助寻找采访对象,甚至好多老同志相约一起接受作者的访谈,共同回忆往昔战天斗地的场面。几回回,杨勤良与讲述者一度哽咽无语。这些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铀矿,是核事业的探路先锋、拓荒牛、铁人;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他们用忠诚书写着中国核工业的无限荣光。这支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队伍,经受了恶劣环境考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骄傲地说: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们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壮丽的铀矿事业。

神秘的大山,神圣的事业。历史的责任落在第一代铀矿人的肩上。朱美华、廖延林、朱凡昌、沈祖明、杨朝、路宽、王友,等等,这些鲜为人知的铀矿人先后担任矿区的党政领导职务,他们吃苦在前,甘当人民的老黄牛,带领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掀开了第一代中国铀矿建设史的第一页。

大山里有优秀的复员退伍干部战士。有朝气蓬勃书写青春赞歌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来自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等;有巾帼不让须眉、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矿工,她们在铀矿绽放着青春芳华;还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李振德、李传福等优秀代表。榜样力量鼓舞着更多“矿二代”传承父辈精神,无往而不胜,充分彰显了大山铀矿奉献者的精神高地。

尤其是该书的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印上让读者深切缅怀接受采访或提供资料后逝世的第一代铀矿创业者的名字:何爱云、周兰英、张生亮、吴守汉、陈兴树、喻圣初、赖起带、朱长举、黄代宽、聂跃亭、刘学群、熊巨才、冉启西、张顺恩、管学富、熊邦坤……这些逝者的名字仿佛用了扎眼的黑框标识着,令人唏嘘。

二是史料的真实性。作者收集了众多受访者提供的资料,还有的老同志拿出的当年日记本,也有人找出当年父辈的资料及书籍送给作者写作时参考。作者还到多地档案馆还查找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这对真实、准确、客观、全面再现当年原貌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作者还深入到1号金属矿区、大椿矿区、洞下矿点等当年前辈奋战过的战场,去追寻他们的足迹,力求论从史出。

三是作品的时代性。记录时代,感恩生活。其中,书中的一份简报,见证了修水铀矿人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决心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胜利的精神风貌。

修水铀矿的广大革命职工,通过革命和生产实践,进一步提高了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锻炼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促进了人的思想革命化。广大革命职工积极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体验到“自力更生”方针的精神力量,决心继续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阔步前进……

通过这份简报的宣传及修水铀矿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召开,一向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修水铀矿,成为全国铀矿战线的明星企业。这是上级对修水铀矿的鞭策和鼓励。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与世长辞。铀矿党委号召“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广大职工战高温夺高产,以大庆为榜样,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干苦干的优良传统, 战天斗地,提前十二天完成了1976年的生产任务。

这是峥嵘岁月的时代缩影。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四是历史启示性。“矿里人”是那个特殊时代的见证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到死的时候,人和灵魂都留在了当地,留在了那被人称为“矿里人”的地方。随着岁月流逝,那些曾经感天动地的人和事,已成为遥远的传说。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不在人世间,健在的都已是耄耋老人,但垂暮之年依然抱有拳拳爱国之心。物质生活贫乏、国企改制面临困境、企业破产带来的窘迫,丝毫没影响他们成为精神世界的富翁——他们是民族的铁汉,青年人学习的楷模。新时代新征程既需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也更需要我们活着的人,多关心老矿区人民,多关心老矿区的绿色发展,多关心那里的“五老”。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老一辈建设者在共和国前进征程中所建树的不朽业绩。

“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事实证明,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中国核工业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之路,核工业是强国之基,是立国之本。2025年是中国核工业建立七十周年,回望先驱者的卓越功勋,从中汲取奋进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杨勤良在后记中这样写道:“我清醒地认识到,讲好中国铀矿的故事,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壮丽的画卷,弘扬第一代铀矿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当代文学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我突然想起出自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中“为往圣继绝学”,是指知识分子应当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完成文化传承以及知识分子积极入世出世的优良学风。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这就是传承的力量、传承的意义,也是那些有民族大义的传承者的责任和情怀。

(作者班永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一级巡视员、原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