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杨胜军 6月22日,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疑难杂症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医疑难杂症学术论坛在天津盛大启幕,这场备受瞩目的盛会汇聚了全国中医药领域的众多杰出人才,成为传承中医精髓与共探医学前沿的重要平台。

盛会启幕:共赴学术盛宴 此次大会在天津隆重举办,天津作为中西文化的交融之地,为这场学术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氛围。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外治领域专家、学者、临床工作者 200 余人齐聚一堂,规模宏大,充分彰显了中医外治领域的蓬勃活力和广泛影响力。大会有幸邀请到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崔应麟院长,国医大师张大宁,以及温度学派创始人、中华老药工导引入药治疗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贤华等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专家阵容强大,涵盖了中医不同专业领域的翘楚,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多元的学术盛宴。 刘贤华登场:独创体系引关注 在众多学术报告中,由刘贤华中医大师带来的《温度学派?五医融合辩证?统一标准治疗,导引术在临床中研究应用》专题学术报告成为论坛的核心亮点,引发了现场专家学者的热烈反响和高度关注。 刘贤华大师的报告深度融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实践,他是首位用五医融合统一来辨证论治肿瘤癌症疑难杂症·并系统阐述“五医融合辩证”体系的第一人。这一体系将温度学派中医、苗医、藏医、瑶医、蒙医多维整合,提出了标准化诊疗路径,为中医在疑难杂症领域的诊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温度学派作为刘贤华大师独创的学术流派,其核心理念是通过人体温度动态监测实现精准辩证。人体是一个恒温的有机整体,当疾病发生时,体温会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变化犹如疾病的 “信号灯”,能够为中医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精准的依据。结合非遗导引入药技术,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已经成功帮助许多疑难杂症患者摆脱了病痛折磨,大幅提升了疑难杂症的临床治愈率。 在报告过程中,刘贤华大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个理论要点,并结合大量翔实的临床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 “五医融合辩证” 体系在实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例如,在治疗某些肿瘤患者时,通过温度监测发现患者体内特定部位的温度异常升高,结合多民族医学的辨证思路,精准地定位了病灶所在,然后运用导引入药技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实现了更高效、更精准的治疗,让原本对治疗失去信心的患者看到了希望之光。

学术碰撞:夯实行业权威 国医大师张大宁也在现场作了专题报告,其聚焦疑难杂症前沿进展的分享,与刘贤华中医大师等专家的学术观点相互碰撞、相互补充,进一步夯实了分会的学术权威性。张大宁大师作为中医内科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论坛增添了更多的学术重量。他与刘贤华大师的学术交流,犹如一场巅峰对话,既有传统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延续,又有创新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为在场的每一位专家学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大戏,也让大家深刻领略到中医在疑难杂症领域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交流平台:凝聚行业力量 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院长崔应麟担任主任委员,领衔活动议程。他强调,线下交流的 “面对面凝聚力” 是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纽带,此次年会为中医药同仁搭建了深度协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专家们能够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和临床经验,也能直面中医药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打破了地域、学术流派的界限,促进了中医药行业的团结与协作,凝聚起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意义深远:推动行业发展 本届论坛以中医疑难杂症的诊疗展开学术交流探讨为契机,推广疑难病诊疗新技术、新方法,交流疑难病例、医案讨论和罕少见疾病诊疗方案,以科研、教学、临床诊断相结合,切实提升了疑难病中医诊疗水平,为人民大众的防病、治病服务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学术共享与经验交流,有力提升了中医药在疑难杂症领域的行业影响力,为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让中医药这一古老的医学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守护人民健康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总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疑难杂症分会 2025 年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尤其是刘贤华大师的精彩报告,为中医药在疑难杂症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开启了中医药现代化与标准化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