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山西省平鲁区涌现出一批充满活力的青年力量。223名到村工作大学生扎根乡土,活跃在乡村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等领域,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陶村乡石西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苗彩霞,作为其中一员,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初到村里时,面对村民的各类问题,她常常感到无从应对。但在防返贫政策宣传、撂荒地排查、危房改造等具体工作实践中,苗彩霞不断积累经验。如今,她逐户更新脱贫户务工台账,收集交通补贴申请材料,并耐心向村民宣传建档立卡脱贫户种植杂粮、薯类、中药材的特惠补贴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政策送到群众身边。“我觉得只要我多跑腿、多张嘴,把政策落细,让数据跟上,这样的话我心里才会踏实。” 苗彩霞说道。她的认真负责也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苗苗” 这个亲切的称呼,正是村民对她工作的高度肯定。石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高剑利评价道:“小苗到我村以来,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在群众中拥有广泛的人缘和口碑,提起小苗,村民们都很认可她。
在下水头乡上木角村,95后到村工作大学生张文华同样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8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是平鲁区重要的民生工程,张文华走进村民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现场办理高龄津贴申请复核。在村民李月英家中,张文华逐一核对信息、俯身帮老人拍照确认,耐心重复操作流程,并叮嘱老人保重身体。她说:“80 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申请复核工作流程并不复杂,就是核对信息、拍照确认,可对老人来说却是要紧事。有些大爷大妈耳朵背,身体不方便,我就凑到跟前去说,我多弯一次腰、多说几遍话,老人们心里就敞亮了。”
在双碾乡白辛庄村的农田里,到村工作大学生康珈正帮助八十多岁的老党员夫妇翻整红豆地。驻村三年,康珈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意义,“总觉得自己像地里的庄稼,根须扎得越深,越知道沃野里藏着多少学问。我将继续扎根基层,积极为村民办实事,持续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双碾乡白辛庄村民杜淑英说:“老俩口七八十岁了,种的些地锄不过,全凭康珈来帮忙我和我锄哩,好娃娃。”
近年来,平鲁区高度重视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出台一系列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培育制度,通过“政策激励+平台搭建+精准培育”三位一体机制,探索结对帮带、实践锻炼等培养方式,推动到村工作大学生真正扎根基层、融入群众、发挥作用。目前,平鲁区到村工作大学生平均年龄 30 岁,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区委组织部干部张亚君介绍,“我们将持续抓实‘育、管、用’全链条,聚焦到村工作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一步完善培养机制,从政策支持、资源保障、平台搭建等方面持续加码,充分激发青年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更多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一线绽放光彩。”
责编:杨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