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法治中国 >法治宣传>正文

“三无”法庭实质解纷中的三点思考

——武邑法院圈头法庭实质解纷实践

2025-07-03 15:14 来源:《祖国》杂志

2024年,圈头法庭坚持以全国枫桥式人民法庭打造为目标,紧盯源头化解,实质解纷,实现了“三无”(无发改案、无申请执行案、无信访案),并正在逐步探索一条符合辖区特色的法庭参与乡镇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我们认为,“法”,左边三点水是柔性如水,右边“去”是去除不公,合起来就是执法要公平公正如水面一样平;“理”,左边是“王”代表王权,统治,右边是“里”表示内心,内部,合起来就是内心的统治,内心的坚定想法。在理想的状态下,“法”和“理”是共通的,但司法实践中,由于受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当事人所认知的“理”和“法”会产生冲突,这也是纠纷发生的原因之一。执法者,只讲法不通理,容易陷入机械办案的误区;当事人,只讲理不懂法,容易盲目自信走极端。故二者之间需要一个缓冲,这个缓冲就是作为实质解纷重点的“解”和“调”。“解”和“调”经常一起使用,“调”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周,寓意用嘴说周全。“解”左边“角”,右边上“刀”下“牛”,寓意用刀切割牛身上最坚硬的牛角,切割最困难的部分。“调解”合在一起就是执法人员将道理讲清楚说明白,解决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积怨和纠结。所以,我们认为做好实质解纷的答案应该在调解中,下面结合圈头法庭实质解纷中一些做法向大家汇报。

一、多措并举,提质增效,练好实质解纷“内功”

圈头法庭深耕实质解纷,坚持治标更治本,严把案件质量关。采取多种措施,坚持实质解纷,筑牢矛盾纠纷“排查端”,切断信访隐患“输出链”,打出实质解纷组合拳”。

圈头法庭做好实质解纷调研,在乡镇党委支持下,联合辖区乡镇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深入乡镇、村、户等开展调研7次,促成了“乡镇党委+法庭”实质解纷调研联席会议,形成了乡镇党委领导下,法庭、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五部门联动的“五合一”化访机制,得到中共武邑县委支持推广;圈头法庭联合辖区司法所、派出所成立源头治理“110”,打造诉前化解联动快速解纷团队,将纠纷隐患发现在诉前,解决在萌芽;联合衡水好人志愿者协会成立源头治理“志愿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解纷,“志愿军”解纷力量涉及全市10个县市区,扩容了实质解纷排查队伍,在法庭辖区实现了发现纠纷隐患,解纷化解志愿者群策群力,最快时间精准摸清矛盾产生原因、进程、当事人基本社会关系网等信息,为矛盾解决出谋划策;圈头法庭联合圈头乡中心学校等学校在圈头法庭成立“法·学·家”破圈闭环室,将因夫妻离婚可能衍生的涉双方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后续纠纷和信访隐患,先“破圈”将问题放进来,再“闭环”将问题打包解决,预防“潜在案”,防止“再生案”,减少信访案,杜绝刑事案,形成了离婚涉子女抚养纠纷“法庭+学校+家庭”的联合化访模式。

多措并举之下,体现在法庭案件质效上,2024年,圈头法庭收案202件,其中诉中结案162件,诉前化解结案40件,调解率80%以上,判决结案仅8件,判决、调解案外其他纠纷均撤诉或诉前化解。用好法答网、案例库,无改判案。

案件质效提升了,就等于练好了实质解纷的“内功”,练好了“内功”,也就有了底气,有了底气,实质解纷自然更得心应手,信访隐患也就少了。在法庭辖区乡镇已形成以党委为核心,圈头法庭为基干,乡镇各部门参与,“110”“志愿军”“法·学·家”调解室相互配合的多元解纷格局,矛盾问题发生,法庭化,“110”化、“志愿军”化、“法·学·家”调解室化、乡镇化,一家化解不了多家化,一次化解不了各家循环化解,形成辖区纠纷快速发现、循环化解的“肌肉记忆”。

二、多元解纷,“法院+X联动,用好实质解纷“外脑”

   圈头法庭坚持多元解纷,联动各方力量,做足“绣花功夫”,织密实质解纷防控网,打破“信息孤岛”,打造辖区信访信息互通共同体,严防审判信访隐患“外溢”,2024年实现了生效裁判0申请执行,确保了无信访隐患流入执行。

圈头法庭始终重视隐患排查,法庭庭长与党委书记、乡(镇)长、政法委员、派出所长,以及纠纷多发村、经济发达村、人口众多村的村支书交换联系方式,为圈头法庭辖区信访隐患“精准画像”;在圈头法庭组建了5名村支书为主,1名人民调解员和7名乡绅乡贤参与的信访化解“智囊团”,案件审理中出现信访隐患,智囊团成员全程参与化解;发挥辖区省人大代表建言献策的优势,成立了“法庭+人大代表”联合化访点,形成了法庭汇报,人大代表建议的良性互动机制;利用律师专业优势,在乡镇党委支持下,联合辖区两个乡镇法律顾问,促成了“乡镇党委+法庭+法律顾问”不定期信访会商5次;联动执行局,定期通报辖区可能涉执的信访隐患,落实执前督促机制,减少进入执行的案件,切断执行“访源”。

既内联又外联,有民间解纷渠道也有官方解纷渠道,圈头法庭打通隐患排查“微空间”,架构信息互通“神经元”,填足信访解决“灰白质”,打造出实质解纷“最强外脑”。

我们认为,多元解纷,“多元”是方法论,“解纷”是实践论,“解”和“调”是关键。在多元的加持下,调解率高了,自然判决数低了,判决少了,说明实质化解的多了,实质化解多了,上诉、发改、申请执行就都少了,当事人的司法获得感强了,自然信访隐患就少了。化解纠纷应以个案为点,类案为线,解纷为面,调解为轴、判决为心,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线面结合,轴心联动。找准了多元调解线,盯紧了解纷面,抓牢了调解的轴和心,降低的是出判数,化解的将是纠纷隐患,获得的是民心。

三、党建挂帅,四下基层,做到实质解纷“头拱地”

    如果将实质解纷看成一道时代考题,作为考生的我们是否应扪心自问,我们是“不会解”还是“不愿解”,是“不能解”还是“不敢解”,是“唯一解”还是“多元解”,是“无解”还是“有解”。

圈头法庭既解决认识论,做好实质解纷判断题,又给出方法论,做好实质解纷实践题。圈头法庭将“四下基层”确定为实质解纷指导方针,利用法庭处于审判第一线的优势,全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将实质解纷宣讲从百姓“声边”送到百姓“身边”,让群众入耳走心;坚持调查研究下基层,化“脚力”为“能力”,为实质解纷谋实策,出实招;坚持信访接待下基层,变“坐诊”为“出诊”,“头拱地”做工作,“脚沾泥”化信访;坚持现场办公下基层,从法庭到百姓“家里”,减少信访人旅途负担,为信访纠纷“降温”。2024年,圈头法庭出动法庭干警112批次,深入乡村深入辖区乡镇、村现场办公52余次,涉及下乡地点84处,巡回审判开庭6次,开设“板凳课堂”10次,培养“百姓名嘴”6人,参与群众350多人次,在法庭辖区乡镇共16个村张贴典型案例70篇。诉前化解涉访纠纷4起,诉前化解信访隐患案件4起,协助乡镇政府化解69户142人土地承包经营户潜在上访隐患,圈头法庭所辖圈头乡、龙店镇没有发生群众性越级上访事件,没有因调处不当或调处不及时,引起民转刑案件的发生。2024年法庭裁判案件实现零信访,实质解纷工作得到乡镇党委肯定,取得较好社会效果。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做好实质解纷工作的根和源就在“心”。有“办结案”到“办好案”的初心、有“要我干”到“我能干”的决心、有“好好干”到“干得好”信心。“抱职而守正”,一窍通,万窍通,头拱地,出绝活,只有将实质解纷当成课题研究,才可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孙才涛)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