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为破解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近年来,湖北省阳新县积极探索、大力实施“千人后备、百名助理”(简称“千百计划”)村“两委”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与此同时,该县持续完善村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全链条体系,选优配强,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硬、结构优、本领强的乡村振兴“头雁”队伍。
以“千百计划”为抓手,蓄足源头活水
以“千百计划”为抓手,阳新县通过三条举措蓄足源头活水。
拓宽“千人后备”。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全域储备,内选在村优秀青年入库培养,外引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回村发展,建立“千人后备”数据库,动态跟踪管理1085人,确保县镇同发力、村村有后备。
选优“百名助理”。健全择优选聘、“县聘镇管”机制,每年面向后备力量、乡土人才等定向公开选聘村主职助理,“因村因需因人”分配到村工作,纳入村副职干部队伍统一管理。
截至目前,该县先后公开选聘4批次44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93人,平均年龄31岁,吸引留住一批本乡本土优秀“生力军”。
用好“优秀苗子”。统筹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完善“后备干部——主职助理——村干部”递进培养链条,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2021年换届以来,择优选用104名村主职助理进入村级班子,其中7人担任主职,有效激活后备力量“一池活水”。
在浮屠镇献甲村,徐敏在村主职助理岗位稳扎稳打,带领村民通过实施道路硬化、塘堰建设等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并依托光伏发电、入股力铭养殖场发展40亩稻虾共养项目等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迅速成长为一名“巾帼村支书”,2024年献甲村获评“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率洲管理区河头屋村,2019年8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的袁怀刚,实现了村主职助理、村支书、公务员“五年三跨越”。
时任率洲管理区河头屋村主职助理的袁怀刚走村入户
以培育赋能为关键,助力强筋壮骨
培训强能。依托“县委党校+镇区党校+特色教学点”网状教学平台,常态化抓好县级周期轮训,推动“红旗”支书上讲台、传经验,组织村干部进党校、学理论,择优分批选派村党组织书记到杭州、南京等地开眼界、拓思路,形成内学标杆、外拓视野的良好氛围。
帮带提能。建立“导师帮带、结对联系”机制,212名县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1名村党组织书记,定期谈心谈话正思想、联系指导理思路、精准帮扶争资源、实地督导促落实,助推村党组织书记在实干担当中加速成长。
比武聚能。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主题,组织开展“擂台比武”“支书论坛”“四比四看”等实践活动,推动村党组织书记走村观摩、现场打擂、互学互比,升腾比学赶超、竞技争先的强大气场。
今年5月,陶港镇官塘村党总支书记侯安坚受邀参加黄冈市“大别山头雁讲堂”时分享:“通过互学互比,官塘村不仅成为全县现场观摩点,还成了乡村网红打卡点,光讲解词就改了12版。”
在侯安坚的带领下,官塘村刷黑道路15.4公里,新建口袋公园2个,实现柏树下组、竹林组、喉咙组多个湾组面貌大提升。同时,引进长乐泉井、三金鸡公山白茶,仙牛山生态产业园,春燕家庭农场等优质农业项目,实现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省级“清廉村居”、市级红旗型党支部等荣誉。
侯安坚(左二)徐敏(左三)受邀参加黄石市第六届支书论坛,分享经验做法
2024年新招录的村主职助在党校接受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
以严管厚爱为支撑,激发干事活力
坚持从严管理。全面落实县级备案和联审制度,全覆盖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一人一档”。2021年以来,阳新县常态化审查村干部46批次751人,筛除不合格人员47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67人,实现“头雁”队伍结构整体优化。
通过全面推行村干部负面清单制度,形成“清单管理+负面约束+执纪震慑”的监管闭环,倒逼村级事务规范运行。
坚持厚爱激励。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住房公积金、工作报酬与经营绩效挂钩等保障体系。2021年以来,村主职干部报酬提升25%,77个行政村发放创收奖励208万元。畅通“选拔+考录+招聘”晋升通道,17名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干部序列。
阳新县还打造电视栏目“先锋”,选树宣传46个村级先进典型;富池镇港下村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坚持减负增效。持续开展“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现村级违规挂牌应清尽清、村级履职事项应调尽调、村级督查考核应减尽减。(通讯员:王晓吾 陈浩东)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