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李晓宁 清晨薄雾未散,河南省镇平县枣园镇周岗村的万誉生态牧业已是一派繁忙景象。饲料搅拌机轰鸣,运输车穿梭。饲养员张恒义轻点平板电脑,栏中编号“A023”的肉牛便收到一份为其量身定制的“早餐”——基于生长阶段和体况数据精准配比的营养饲料,正通过智能饲喂塔精准投喂。“以前凭经验,现在靠数据。每头牛吃多少、长多少,屏幕上一目了然。”张恒义感慨道。
在这片50余亩的智慧牧场,科技正深刻重塑传统养牛业。牛舍化身“数字车间”,每头牛的电子耳标如同“智能身份证”,24小时实时采集运动量、反刍频率等关键生理指标,数据同步传输至云端平台。“这相当于给每头牛配备了‘健康管家’,早发现早干预,用药成本降了三成,成活率反而提升。”负责人谢淑云介绍道。
科技红利不仅体现在养殖端,更贯穿全产业链,最终在消费端绽放异彩。万誉公司大胆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自创“福牛港”牛肉主题餐厅品牌。在餐厅的透明厨房,顾客扫码即可追溯盘中牛肉的完整信息——源自哪座牛舍、饲喂记录、检疫证明等一目了然。这条“从牧场到餐桌”的可视化信任链条,成为“福牛港”在南阳市区及周边县市加速拓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品牌溢价。
智慧产业的蓬勃发展,正转化为村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通过“入股分红+科技型就业”模式,万誉公司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转型。村民周绍亚经过培训,已成为饲料调配中心的骨干:“守着家,用电脑‘养牛’,收入不比城里差。”企业吸纳数十名村民稳定就业,村集体通过资金和土地入股获得持续收益。一头牛,从周岗村的饲料基地出发,整合“种、养、加、销、餐”全要素,构建起一个闭合循环、价值倍增的产业生态圈。经过科学养殖与加工,最终化身为“福牛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串起了村民日益鼓胀的钱袋子。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