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警服那天,我揣着一肚子理论知识和满脑子的“大展拳脚”,走进了松北分局中源大街派出所。可真站在社区的街巷里,面对大爷大妈的家长里短、商户住户的各种诉求,我才发现自己像个迷路的孩子——想帮忙,却不知从何开口;想沟通,却总被尴尬的沉默困住。直到遇见我的师傅曲乃秋。
我叫王绩霖,是中源大街派出所一名新警,第一次跟着师傅走访,是去看望独居的李奶奶。我站在师傅身后,看着他轻轻叩门,脸上带着像见自家亲人似的笑容:“我们来看您啦,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李奶奶拉着师傅的手,说起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琐事,师傅专注地倾听着,时不时点头回应,还贴心地询问李奶奶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解决。我在一旁认真观察,发现师傅总能找到合适的话题,让李奶奶打开话匣子,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师傅的眼神、语气都充满了关心和尊重。
走访结束后,师傅对我说:“社区工作就是要用心,把居民当成自己的亲人,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在师傅的教导下,我开始主动与居民交流,从简单的问候逐渐深入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如今,我也能像师傅一样,和居民们打成一片,居民们遇到问题,也会第一时间想到找我帮忙。
第一次处理邻里纠纷,我至今想起来都脸红,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各执一词,争吵得面红耳赤,我站在一旁,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劝解。师傅迅速介入,他先将双方分开,让他们冷静下来,然后分别倾听他们的诉求。原来,两家因为楼道堆放杂物的问题产生了矛盾,互不相让。师傅耐心地给双方讲道理,从邻里和谐的重要性,到公共区域的使用规定,说得头头是道。同时,师傅也站在双方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难处,提出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一起清理楼道杂物,划分合理的储物空间。在师傅的调解下,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事后,师傅对我说:“调解矛盾纠纷,不仅要有耐心和细心,还要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通过这次经历,我学到了很多调解技巧,在处理类似纠纷时,我也能沉着应对,成功化解了多起邻里矛盾,成为社区里的“调解小能手” 。
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如今我也能独当一面了,可总想起师傅教我的那些“土办法”。他没教我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招,只把用心、细心、责任心这几个字,一点点刻进了我的从警生涯里。这大概就是警营里的传承吧——老一辈把光递给我们,我们再把光洒进更多人的生活里,让平安的种子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发芽。(刘文晶 公宣)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