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章东丽 盛夏时节,来到河南省西峡县桑坪镇白土墁村,山涧流水潺潺,山上林果成荫,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绿意之中,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曾经藏在深山、交通闭塞的小山村,如今正以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新图景,迎接每一位到访者。
白土墁村地处桑坪镇东北部,全村167户628名村民,曾因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受限等原因,长期面临发展难题。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人居环境改善、特色产业培育和民生福祉提升,用实干实绩为深山群众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产业扎根深山 鼓起群众“钱袋子”
在香菇大棚里,蔡成金正领着工人给袋料香菇菌棒浇水降温。这位山区致富“能人”,承包了20多亩山林,在林下种植香菇、红松茸、猪苓、天麻,林下经济不但富了自己,还带动了村内村外100多户群众走上了富裕路。
依托山区资源禀赋,凉水泉村把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村的核心抓手。全村大力发展袋料香菇种植,年种植规模达200多万袋,产值突破1000万元;传统中药材山茱萸年产值稳定在200多万元,同时因地制宜培育连翘、猪苓、天麻等特色中药材,形成了“香菇+中药材”的多元产业格局。如今,田间地头的菌棒、山坡上的药材林,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让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
环境蝶变升级 刷新乡村“新颜值”
“以前村里厕所又脏又臭,现在家家户户都改了水冲厕,村里还修了广场和游园,住着比城里还舒心!”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满脸笑意。
为改善人居环境,该村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实现改厕率100%;同步对村道进行绿化美化,精心打造砭上小区、龙王庙两个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村环境提档升级,昔日的深山小村如今焕发出整洁靓丽的新面貌。
道路连通民心 铺就发展“快车道”
“山高沟深路难行,暴雨一来路就断”曾是白土墁村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阳坡坑、龙王庙、韭菜沟等组的道路常年崎岖不平,夏季暴雨频繁冲毁路面,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对此,包村干部与村党支部拧成一股绳,一方面持续向上争取项目支持,一方面组织群众定期开展道路维护。在镇、村和帮扶单位的协同推动下,该村修路事项被列为“第一议题”,硬化道路2000多米,通组道路拓宽工程已开始启动,路基拓宽到位。
一条条正在延伸的道路,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揪心事,更打通了农产品外销、乡村旅游发展的“肠梗阻”。正如该村村民所说:“路修宽了、好走了,咱的香菇、药材能更快运出去,外面的客人也能走进来,这路真是修到了咱心坎上!”
村民的腰包鼓了、居住环境美了、出行道路通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一点一滴的变化中愈发浓厚,党建让山村焕发了生机。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