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治疗领域,一场关于“免疫觉醒”的革命正悄然展开。2025年1月17日,广西医科大学赵永祥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以Resource Article形式发表了其突破性成果——超敏溶瘤病毒NDV-GT,并被《Nature》以News Article专题报道,引发全球学术界高度关注,成为我国原创科技在肿瘤免疫领域的标志性进展,为全球癌症患者点燃新的希望之光。这项源自临床困境的创新技术,不仅颠覆了传统抗癌逻辑,更让中国原创智慧站上了世界医学前沿。
传统癌症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犹如“刀枪剑戟”,虽能杀敌,但也常误伤无辜。赵永祥教授团队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人体天然免疫机制——能否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主动识别并清除癌细胞?
他们选用的一株新城疫病毒(NDV-GT)是一位“天然抗癌盟友”:其感染正常细胞后可被干扰素迅速清除,却能在干扰素缺陷的癌细胞中大量复制。而真正的核心创新在于对病毒进行基因重编程:通过植入猪α1,3GT基因,NDV-GT在感染癌细胞后,可在其表面“贴附”猪αGal抗原这一特殊标记。这个在人类进化中早已准备好的“免疫靶点”,瞬间将癌细胞从“伪装者”变为免疫系统的“头号通缉犯”。
这并非单纯的“以毒攻毒”,而是一场精密而隐蔽的“免疫心理战”。 一旦癌细胞表面被标记上αGal,体内沉睡的海量天然抗体如“待命的卫士”瞬间苏醒,迅速集结、识别、攻击,层层放大免疫信号,最终引爆一场摧毁肿瘤的风暴:局部血管迅速“封锁交通”,切断肿瘤的营养通道;与此同时,全身抗体与免疫细胞如“围剿小组”展开合围,将原发灶与远端转移灶一并纳入打击视野,构建起“原发清除—转移封锁”的三维免疫围猎网络。
赵永祥教授团队指出,NDV-GT目前仍处于探索性临床阶段,后续将通过大样本试验进一步验证其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未来将融合AI算法优化病毒载体设计,并探索与CAR-T等前沿疗法的协同模式,进一步提升其广谱抗癌的精准度与打击效率。
当溶瘤病毒从“实验室神器”迈向“临床利器”,其意义早已超越单一技术突破。NDV-GT凭借不依赖特定基因突变的特性,为约80%缺乏靶向治疗方案的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通用型”解决路径;而其可通过静脉注射实现全身递送,有效克服了传统溶瘤病毒因主要依赖瘤内注射而面临的应用瓶颈。
这项源自中国西部边疆的医学突破,正悄然改写人类与癌症抗争的格局。当沉睡的免疫系统被重新唤醒,化身为一支精准有力的“内在防御军”,我们或许正站在“攻克癌症”这一终极目标的新门槛前,向前迈出意义深远的一步。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