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国家安全 >安全防范>正文

河南省内乡县宝天曼:汛期联手村民大演练

2025-07-28 14:27 来源: 《祖国》杂志

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朱学科    各位村民注意,暴雨要来了,赶紧收拾东西往高处走!”7 24日清晨,地处伏牛山腹地的内乡县夏馆镇大块地村的喇叭声在山谷间急促回响。此时,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块地保护站的护林员们与村里的党员志愿者穿着红马褂,并肩站在村口,一场贴合山区实际、充满协作力量的联合防汛演练,随着高分贝的喇叭指令拉开了序幕。

 

此次演练紧密结合伏牛山七下八上汛期易发洪水实情,贴合保护区生态安全和驻地村民生活生产安全实际,保护站护林员与村民联合举行的一次防汛演练。演练当天,保护站与当地村委按照预定的演练方案,一声号令,迅速集结演练队伍,大块地村党支部书记代巧玲手持喇叭,站在村口的高台上,清晰地向村民们传达着演练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大家不要慌,跟着红马褂的同志们走,有救援绳的地方要抓稳,行动不便的老人孩子举手示意,我们有人专门负责。保护站副站长水红飞大声地补充着:我们的防汛抢险队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大家听从指挥,确保每个人安全转移。

 

为了这次演练,保护站与村委会提前三天就踩好了点,把村里的低洼处、河湾旁、土坯房列为重点关注区,用红漆在墙上画好了转移箭头。

张大爷,您别急,我背您走。保护站的年轻队员王康穿着红马褂,半蹲下身,让独居的张老汉伏在背上。这边刚起身,那边代巧玲就带着穿红马褂的志愿者们扛着梯子冲向河对岸——有户农家的后墙离河道太近,得赶紧搭起临时挡水的木栅栏。队员们和村民们手递手传着松木杆,女队员则在家门口用簸箕装沙土,往编织袋里塞,不一会儿就堆起了半人高的沙袋墙。

 

转移路上,最险的是那段被雨水泡软的坡路。水红飞带领着队员们迅速展开救援绳,一端牢牢系在旁边的大树上,另一端由两名队员紧紧拽住。大家抓好救援绳,脚踩稳了再一步一步挪。水红飞用喇叭大声地叮嘱着。保护站的老职工王华周扶着颤巍巍的老太太,一步步沿着救援绳索指引的方向慢慢往上走。队伍里,孩子们被穿红马褂的志愿者牵着衣角,虽有慌张,却没一个掉队。

安置点设在村部前的广场上,提前搭好的帆布棚里,村里的妇女们已经烧起了热水。村医背着药箱,早早地在这里等候,随时准备为受伤的人提供医疗救助。保护站带来的急救箱里,碘伏、纱布、创可贴都是最实用的家当,村医正给一位 崴了脚的小伙子抹红花油,嘴里念叨着:平时让你们走慢点不听,真有事就知道慌了吧。

演练过半,突然有人喊 西坡有泥土往下滑。水红飞立刻指挥队员:快,拿出救援援绳,先在安全地带固定好。接到指令的队员们迅速行动,熟练地将救援绳固定好。村民们扛着铁锹迅速跑过去,大家沿着坡脚挖起排水沟,又把砍下的带叶树枝铺在坡面,用石头压住——这是老辈传下来的 固坡,既能减缓水流冲刷,又不破坏山上的植被。

当最后一名 受困群众沿着救援绳护送至安全区,演练接近尾声。总指挥代巧玲拿着喇叭对此次演练进行了全面总结。参与演练的全体人员坐在石头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复盘:有的地方喇叭声可能没传到,下次得多安排几个人带着喇叭分片通知”“王婶家的鸡没来得及走,下次得有人专门负责牲口”“今天这救援绳真是帮了大忙,以后得多练练怎么用”…… 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建议,被认真记录在保护站的工作日志本上。

暮色中,手持喇叭被仔细地收进储物间,沙袋整齐码在河岸边,救援绳被收好放回仓库,红马褂也被清洗干净晾晒起来。这场演练,让这个保护站的全体护林员信心坚定,防汛的底气,从来都藏在党员先锋队伍里,藏在未雨绸缪的准备中,藏在与群众携手的默契里,藏在脚踩泥土的道路上。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