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消息 2018年2月8日,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在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举行大禹博物馆挂牌仪式新闻发布会。大禹博物馆挂牌是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大禹精神的具体体现;大禹博物馆是华夏儿女纪念祖先的精神家园,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学民出席挂牌仪式。
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学民为大禹博物馆授牌
据了解,四川省北川县是大禹故里,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这里有丰富的大禹降生遗迹和珍贵的历史典籍,大禹传说家喻户晓,祭祀习俗长盛不衰。北川人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始终延续和传承着大禹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格,这些优秀品格激励着北川人民不但迎接挑战,战胜困难,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禹羌文化。学术界普遍认为,大禹是北川的大禹、四川的大禹,乃至中国和世界的大禹,他的治水精神激励人类奋斗不息。
大禹博物馆的前身是原建于北川县禹里镇的全国第一座大禹纪念馆,始建于1991年,外形古朴典雅,气势恢宏,为仿古仿石建筑,馆藏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专家学者、大禹后裔的题字、全国大禹遗迹遗址介绍以及大禹文化研究成果,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大禹文化和精神传承传播的平台。该馆因2008年“5.12”特大地震损毁,正在启动重建,因建设周期较长,特在北川县羌民俗博物馆一楼开辟大禹博物馆临展区域并挂牌。整个临展共分为4个部分,内容包括大禹生平、北川大禹遗迹介绍;史料、研究成果展示;千年祭祀、文物实物展示以及名人和后裔留下的题词等。临展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将与北川禹里镇周边的大禹遗迹、文化符号、景区建设相辅相成,成为北川乃至四川大禹文化弘扬和传承的重要基地,将有力地推动四川历史名人大禹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北川县历来具有挖掘、研究禹羌文化,传承、弘扬大禹精神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30余年来,学术界为“禹生北川”一说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论据。在专家们学者们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北川县先后编辑出版了《禹生北川》《大禹史料汇编》等数十本禹羌文化研究文集或专着;大禹传说故事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民间祭祀活动也被列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遗迹的保护和纪念设施的恢复和建设正在积极有序地开展,重建了禹王宫,开发了禹穴沟景区,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大禹纪念馆。近年来,北川禹羌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被授予“中国大禹文化之乡”“大禹祭祀地”等称号。随着禹羌文化持续发展壮大,北川已形成了纪念祭奠大禹、传承大禹文化、弘扬大禹精神的浓厚氛围,日渐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之一。
北川县委书记赖俊为大禹博物馆授印
作为大禹文化传承创新的主阵地,北川县依托大禹故里优势,全面贯彻落实《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意见》,全面推动大禹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成立大禹研究中心,并在四川省社科院挂牌。大小禹穴、石纽等题刻已列入绵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中国水利史研究会确定为“大禹祭祀地”。六月初六大禹民间祭祀习俗也成功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川县志》(三套旧志)、禹羌文化系列丛书—《北川羌族史》、画册《北川羌民族》付梓成书。在绵阳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北川县成功与四川小城轶事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拍摄关于大禹文化题材电影作品框架协议,共同创作相关大禹文化精品。(文/图 刘仁喜)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