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关注民生 >社会保障>正文

琼中采取ppp模式开展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

2017-06-22 10:54 来源:祖国网

    《祖国》记者王子鸿  琼中地处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是海南“三江”(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之源,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境内拥有五指山、黎母山、吊罗山、鹦歌岭、百花岭、飞水岭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83.74%,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全省最优,素有“海南绿肺”“ 森林王国”“ 绿色宝库”等美誉。




    为呵护好海南的这片绿水青山,近年来,琼中县委、县政府秉承“生态立县”理念,自觉扛起生态保护的责任担当,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思路,率先在全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开展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在全县10个乡镇、4个农场、544个村庄开展城乡水环境治理。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建成湾岭镇大边村、上安乡什空村、长征镇深湴村等25个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示范项目,53个自然村污水处理项目和湾岭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直接受益群众达8208人,其他7个污水处理厂及供水厂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目前琼中县推进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PPP模式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突出抓好组织保障,加强宏观指导,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县“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PPP)中心,认真落实项目建设“六个一”责任制,倒排工期,细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难题,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牵头部门综合协调,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二是注重顶层设计。在深入全县镇村、农场调查摸底基础上,统筹考虑镇村分布、住房密度,结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富美乡村建设和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方案,科学编制《琼中农村生活污水工程专项规划(2016-2030年)》,研究出台《琼中生活污水处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落实部门责任,以确保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二、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产观融合。通过规划引领,将项目建设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发挥项目最大效益。一是科学合理规划。根据“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原则,将项目建设与整村推进、富美乡村、旅游村庄建设共同推进,计划用三年时间,分步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2016年计划投资1.32亿元,建成48个农村富美乡村污水处理站,2个乡镇(农场)污水厂,2个自来水厂;2017年计划投资5.71亿元,建成244个农村富美乡村污水处理站,建成7个乡镇(农场)污水处理厂,1个新城区管道,3个乡镇自来水厂;2018年计划投资6.06亿元,建成252个农村富美乡村污水处理站,建成4个乡镇(农场)污水处理厂,1个乡镇自来水厂。二是坚持产观一体。牢固树立“一村一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理念,综合考虑村庄黎苗民族特色、房屋分布及地势情况等因素,将项目选址和外貌设计融入村庄建设,实现项目建设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有机结合,促进产业和景观一体化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广泛参与。农民群众是发展生态经济和水环境治理的主体之一,是参与者、受益者,更是决策者。在设计方面,按照“政府规划、专家论证、公开征询、群众讨论”办法,引导村民代表参与规划设计、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以确保项目科学合理、群众满意。在创建方面,按照“村民大会集体商量、农民群众全员参与”的原则,把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动员群众投工投劳,主动参与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过程农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运营方面,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施社会扶贫,注重引导琼中鑫三源公司优先聘请贫困户负责村级人工湿地的日常维护,解决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在绩效考核方面,将项目绩效考核投票权交到群众的手中,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项目考核的重要依据,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考核结果≥60分的,政府当期予以企业不低于6.9%(含)至不高于7%(含)的投资回报;考核结果<60分的,政府当期不予以企业投资回报并给予相应处罚。
    四、坚持创新模式,实现合作共赢。创新投融资方式,推广运用“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开展水环境治理。一是实行PPP合作模式。打出“企业自筹资金+银行贷款融资+政府补贴资金”组合拳,多方撬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二是实行分类运营。乡镇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实行BOT运营模式,合同期内(30年)由企业负责建设、运营,期满后无偿移交政府;农村分散式污水治理项目实行委托运营模式,由企业负责建设、运营,合同期内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企业运营维护,并对该部分的投资在10年内予以足额补贴。三是推动互利共赢。政府方面,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巧借市场力量,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弥补资金“短板”,降低潜在成本,合理分配风险,实现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效益最大化。企业方面,通过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贴的方式,在收取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基础上,政府实行财政补贴,即保证了企业利润,又提高了企业声誉和品牌影响力。

    五、坚持因地制宜,优化项目建设。根据村庄地理位置、附近山体水系分布等情况,合理选择治理模式。一是积极推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模式。镇区共同处理模式。与镇区距离较近(一般2公里以内),高程符合要求且具备施工条件的村庄,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可接入邻近镇区市政污水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联村合建模式。针对距离较近(一般2公里以内,不存在山体、河流阻隔)、居住相对集中、高程符合要求的两个或多个自然村,可通过污水管网收集统一处理。单村建设模式。在一个自然村内单独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设施,可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生态化处理等形式处理农村污水。适用于居住相对集中,不具备联村模式的村庄。模式较为常用,便于后续维护管理。农户分散处理模式。对于农户居住分散、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用农户分散处理模式,即不集中建设村内污水收集管网,将生活污水进行单户或几户收集后单独治理。可采用适合单户、几户建设的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也可近期采取化粪池、沼气池简单预处理,后期条件允许情况下再进一步配套后续处理设施或敷设统一收集管网。二是适宜选择处理工艺。集中/相对集中型处理模式可采用“预处理+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生态处理”的处理工艺,以各户化粪池、沼气池为预处理设施,利用厌氧及好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后,将余水通过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化处理方式,进一步降低水中氮磷浓度,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分散型处理模式可采用“预处理设施+生态小湿地”的处理工艺,采用化粪池、沼气池进行预处理设施初步降低水中有机污染物,再通过生态小湿地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功能及内部填充的滤料对污水进一步净化处理。




    六、坚持规范管理,确保治理实效。以三项机制为保障,确保水环境治理工作高效推进。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县领导、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村(居)委会”四级责任捆绑制度,定时召开联席会议,对重点村或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现场办公,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二是建立督导通报机制,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负责对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方位督查和通报,以确保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抓好落实。三是建立全方位监管机制,成立由县国土、环保、水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联合督查、突击检查,现场记录在册,并针对存在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整改。

    采取PPP模式开展的富美乡村污水治理工作是一项利县利民利长远的民生工程,今后,琼中将围绕总体建设目标,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治理工作。一是按照“抓点、连线、成片”方法,总结推广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加快推进14个乡镇及农场污水处理工程、519个富美乡村污水处理站点和6个乡镇自来水工程建设。二是积极向省财政厅、省住建厅和省环保厅等部门争取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年度创建任务。三是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开通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项目“绿色审批通道”,推行专人负责、并联审批、跟踪服务,切实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四是建立健全富美乡村污水处理长效运行维护机制,加强对村民的思想引导,提高“主人翁”意识,建设琼中富美乡村


(责任编辑:周金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