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08年北京奥运的洗礼,今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2022年,灿烂的冬奥圣火,将辉映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

图为2019年12月11日,一名滑雪爱好者在位于张家口崇礼的云顶滑雪公园滑雪。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崇礼将承担大部分雪上项目赛事。这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大型滑雪场一个接一个建了起来,赛事活动接二连三落户,崇礼还被外媒评为2019年52个值得前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崇礼人终于捧起了家门口的“雪饭碗”——2019年直接或间接从事冰雪产业和旅游服务人员达3万多人,其中包括过去的贫困人口9000多人。2019年5月,崇礼退出贫困县行列。

图为2020年1月11日,滑雪爱好者肖祯从北京乘坐京张高铁抵达崇礼太子城站。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随着高铁和新的高速公路相继开通,延庆与北京市中心的交通半径也大幅缩小。延庆赛区将举办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比赛,秉持“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设计理念,这里将成为中国山水文化与冬奥文化结合的完美载体。

图为2019年12月30日,G8811次列车抵达崇礼太子城站。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于当日开通运营,崇礼铁路同步通车。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通过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冬奥会正着力构建低碳交通体系,鼓励观众赛时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赛区间优先选择铁路出行。北京市、张家口市正倡导“3510”低碳出行方式,即3公里步行、5公里骑车、10公里公交的绿色出行理念。

图为张家口市怀安县西沙城乡西沙城村附近荒山上的光伏发电场(2019年5月1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对于北京冬奥会的三个赛区也如数家珍。他举例说:“除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外,河北省的经济从农业和工业活动中转型,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居民和很多外国人来说,在北京举办完冬奥会后,人们会意识到,可以在距北京一小时之外的地方进行高山滑雪,同时,还可以去张家口进行越野滑雪。我确信,以我们所提供的高质量设施和服务,人们一定会说‘好的,我的下一个假期将在中国度过,将在北京周边进行冬季运动’。”
如果说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让运动健身日益成为许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之一,那么北京冬奥会则促进了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推广。

图为2020年3月14日拍摄的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项目工地(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武殿森摄)
曾几何时,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而如今,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下,冰雪运动在大江南北越来越普及。
9月上旬,记者随庞清、佟健两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来到成都市中心一座冰场参加冰上公益训练课。课上,50余位喜爱花样滑冰的青少年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他们是从成都上千名常年学习花样滑冰的青少年中挑选出来的。这座冰场日常还开展青少年冰球训练和比赛,参与者也不少。

图为2019年12月8日,观众在国家游泳中心观看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女子冰壶决赛。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庞清、佟健说,几年前曾来成都进行过花样滑冰表演和训练交流,同那时相比,现在的冰场条件、参与冰雪运动的孩子数量都有了飞跃。
2008年奥运会留下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宝贵遗产。“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则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办奥理念。中国用“双奥”实践,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创新提供东方智慧,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的“奥运新标杆”。
北京冬奥会将如何兑现承诺,成为第一届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
已颁布的北京冬奥可持续性计划、遗产战略计划,以及脚踏实地的筹办实践,已经提前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更绿色、更现代、更美好的未来。
——冬奥会新建冰上项目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建立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所有竞赛场馆将100%使用绿色电力。在国家速滑馆等四个冰上项目场馆采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这一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还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共享冬奥机遇,共谋区域发展。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大幅提升了京张两地通行能力。冬奥构建的一小时生活圈,使得京张联系更紧密,比翼齐飞。
——北京冬奥会开放办奥,拓宽了视野,聚集了人才。将系统地发掘和培养出一大批宝贵的冰雪产业顶尖人才,助推中国冰雪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北京冬奥筹办认真履行廉洁办奥主体责任,确保把冬奥会办得像冰雪一样纯洁无瑕。简化办赛是廉洁办奥的重要体现,在前期梳理形成了一版简化办赛方案基础上,还将积极对接东京奥组委,充分借鉴其简化办赛方法,进一步细化完善简化措施,制定第二版简化办赛方案,努力实现精彩办赛和节俭办赛的统一,为今后举办大赛或大型活动提供借鉴。

图为在北京首钢园区俯瞰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2019年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