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 >名师名校>正文

“醉美丹凤”产业脱贫探讨和思考

2021-04-19 09:55 来源:《祖国》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20日来到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时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商洛市丹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属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陕西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产业脱贫是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稳定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要完成全县905户贫困户依托产业实现脱贫,任务异常艰巨,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巩固依托产业而脱贫的20162户脱贫户的脱贫成果难度加大。为此,笔者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全县产业脱贫成效,归纳总结产业脱贫存在的问题,分析症结所在,探究破解之策,对于确保如期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丹凤县实施产业脱贫的成效

   (一)发展方向不断明晰。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党校参与组成的专题调研组通过充分调研,确定了“南药北菌川果游”主导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合理科学优化全县主导产业布局,对推进产业园提质增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截止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天麻、猪苓为主的蟒岭山区菌业产业园,该产业园覆盖5个镇(办)52个村,受益贫困户2600户;形成了以山茱萸、天南星、黄姜为主的流岭山区药业产业园,该产业园覆盖6个镇(办)50个村,受益贫困户3200户;形成了以乡村旅游、水杂果、休闲农业为主的商於古道旅游产业园,该产业园覆盖6个镇(办)48个村,受益贫困户1800户。现三个区域化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集名贵中药材、食用菌、核桃、葡萄、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产业要素加速集聚,成为全县产业脱贫和巩固产业脱贫成效的新亮点。

  (二)发展成果不断显现。始终坚持“做大主导产业、做精特色产业、做优新兴产业”思路,10大优势主导产业均取得了新成果,肉鸡产业基地遍布12个镇(办),饲养量达到3000万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5万亩发展袋料香菇3500万袋核桃53万亩、双孢菇494棚,种植天麻1.7万亩、艾草5000亩、魔芋1.5万亩、葡萄1万亩、猕猴桃1200亩,新建精品茶园1100亩,毛驴存栏2000头,新建天猫优品旗舰店2个,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92个,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43个,培育了丹凤葡萄酒、商凤肉鸡、商山红果酒、秦乐源蔬菜等省级著名商标,47个村级光伏电站13.36兆瓦全部并网发电(带动2101户贫困户增收)全县贫困户户均有2条产业增收措施,产业发展呈现出了长短结合、种养并举、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三)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坚定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为确保全县计划依托产业而实现脱贫的905户贫困户如期脱贫,为巩固依托产业而脱贫的20162户脱贫户的脱贫成果,全县89个贫困出列村分别落实1-2个产业帮带主体,明确了产业发展重点、带动方式和预期效益,全县21067户产业脱贫户(包括905户计划产业脱贫户和20162户依托产业而脱贫的户)搭上了产业增收“顺风车”。同步开展了新型主体推荐认定工作,华茂“十三坊”、商镇北塬2个市级农业园区顺利通过市级评审,15家县级示范社、13个家庭农场、19家专业大户和178名职业农民培育认定任务如期完成。止目前,全县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15家),市级以上农业园区11个,县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61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9家、市级18家、县级29),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480人,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搭建了新载体。据统计,全县各类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创业致富带头人直接带动贫困户8200户2.9万人。

  (四)三产融合不断突破。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市场导向、三产融合”的原则,实施了12个带动能力强的融合类项目引领十大产业健康发展。止目前,武关镇段湾村肉鸡小区10栋全部建成,“十三坊”灌装食品生产线安装加工设备820台(套);夏雨公司6000平方米双孢菇加工车间建成投产,棣花明天双孢菇菌种厂建成2000平方米加工厂房,新建菌种生产棚30栋;东风酒庄建成现已正式运营;蟒岭山区菌业园中峦庄天麻小镇开工在建,流岭山区药业园中3000亩连翘基地全部建成,商於古道旅游园中万湾美丽乡村旅游公厕、停车场建成运行,平娃手工艺、龙驹印象等旅游产品投产销售。

  (五)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抢抓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机遇,全县155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组建到位,8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县认定达标,建立健全资金整合投入机制。止目前,全县累计122个村(社区)累计注入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7亿元,建成光伏电站47个,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51万元,积累5万元至10万元有41个村,积累10万元至30万元有45个村,积累30万元以上有3个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省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工作会议在丹凤召开,集体经济发展的“梅庄模式”得到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的肯定。

  (六)服务指导不断深入。深入开展了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大行动,组建畜牧、动监、农技等12个技术服务小分队,分片包抓12个镇(办)155个村(社区)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全程跟踪指导贫困户产业发展工作。截止目前,全县掌握实用技术22067户48134人,依托产业计划脱贫户和退出户技术培训实现了“全覆盖”。同时,紧抓雨丹扶贫协作机遇,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建成商洛生态农产品旗舰店丹凤馆,长期展销丹凤核桃、茶叶、杂粮、葡萄酒等农特产品,为我县优质农产品快速进入南京市场搭建了平台。

二、丹凤县产业脱贫存在的不足

  (一)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丹凤属于典型的土石山区县,其南片北片山大沟深,连片耕地少,规模化制约很大,不利用推进农业机械化,特别是很多偏远地区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少数偏远不适合发展“南药北菌川果游”主导产业的地区,在特色产业培育方面仍然没有找到目标和方向,产业基础薄弱。作为主导产业的食用菌、中药材、核桃、肉鸡等产业布局不够精准,其在加工、销售、流通渠道等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发展不够科学。

  (二)产业项目“小而散”,产业带动力还待提升。全县产业发展受地形环境影响较大,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存在规模偏小、聚集度和标准化不高等问题,且群众思想较为保守,发展产业单打独斗,难以应对市场风险,产业项目“小而散”。 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局限于品种结构的调整,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滞后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特新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低档和劣质品多,高档和优质品少的“三多三少”问题突出,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体现不明显。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的产业带动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仍是劳务用工、参股分红,带动能力不强,产业技术帮扶不够精细,产业扶贫成效不够明显。

  (三)投融资渠道单一,集体经济发展和收益急需“把脉”。全县产业脱贫资金来源仍以银行信贷资金为主,且政府担保基金放大后的银行贷款仍满足不了产业脱贫的需要,而企业扶贫仅仅只是社会义务,作用发挥有限。同时,部门扶贫资金受本位主义思想影响整合难度大,难以发挥整体效应,投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全县种植、养殖等产业几乎遍地开花,但大多都未形成规模,不少村还缺乏主导产业,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体系还任重道远。大多已退出村的村集体经济增收效果不明显,村集体经济不够壮大,管理办法执行过程中较难落地生根,投入和收益几乎难成正比。

  (四)考评体系不够健全,工作机制不顺畅。到目前为止,产业脱贫工作自上而下都没有形成统一、科学的考评体系,对贫困户脱贫、经营主体带动、产业脱贫管理如何考核评价还需要不断的探究,形成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产业脱贫成员单位之间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协调不够,不少是各自为战,工作形不成合力;产业发展受国土、环保政策制约较为明显,如全县新发展的双孢菇产业就因基本农田保护而进度缓慢;对贫困户的扶持、管理也比较混乱,存在多途径扶持、多模式推进,工作机制不顺畅。

三、丹凤县产业脱贫存在不足的根源探析

  (一)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他们中有的参与热情低(在产业帮扶等工作领域中,通常表现出干部“热”、群众“冷”怪象,经常出现结对干部跑断腿,帮扶农户撇撇嘴现象。)、有的相互攀比(随着产业帮扶政策覆盖面的扩大,贫困农户间的攀比之风也日渐盛行,个别就会提出不合理要求,一旦要求不能及时满足,便无中生有、造谣上访等方式谈条件要好处)等等。如前不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西部地区一个深度贫困县调研时,一些受访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一家单位驻村扶贫,兴致很高地与老百姓商量发展什么产业才好,个别老百姓冷冷地说:“你单位扛上钱下来就好了”;引导一些家庭妇女做塑料花增加收入,她们中的一些却说:“还不如我打一下午麻将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近些年受市场经济冲击等因素影响,再加之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不力,缺乏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部分农民精神匮乏,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逐渐淡漠,久而久之便只想“获得”不讲付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等靠要等被动脱贫思想,内生动力不足。这类人虽是极少数,但目前在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这类问题已成为最后的障碍,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埋下隐患,更不利于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一些贫困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也还不完善。一些新型经营主体虽有技术但缺资金,而一些贫困户虽有小额扶贫贷款却无技术,也不知道自己该发展啥产业、适合发展啥产业,无法实现与市场主体准确对接。现虽有一些新型经营主体与部分贫困户之间开始联合,但紧密度不高、不系统、不完整,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效应不明显。

  (三)专业人才匮乏问题突出。目前全县农村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就拿2019年来说,外出务工达5.3万人,实现经济收入7.95亿元,农村的中青年劳力基本都已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大都无技术、无体力,要实现产业扩规、提质都很难。同时,全县虽然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但大多由于没有受过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培训和教育,真正的高水平的农技专家人才很少,特别是在新兴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就更少,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不力,菜单式的技术服务难以落实。

四、提升丹凤县产业脱贫促进发展的对策

  (一)抓住根本,做强产业,推动“3+X”产业布局精准化。立足全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持续优化“南药北菌川果游”产业布局,全面加快蟒岭山区菌业园、流岭山区药业园、商於古道旅游园“三大园区”建设,发挥产业园提质增速示范带动作用。蟒岭山区菌业园要大力发展袋料香菇和天麻、猪苓等药用菌产业,重点在北区三镇和武关镇北赵川片区、龙驹寨街道办双槽片区和商镇鱼岭片区等52个村发展优质天麻和袋料香菇,带动2600户贫困户实现持续增收;流岭山区药业园要做优做亮山茱萸产业,扩大天南星、黄姜等草本中药材规模,重点在南区三镇和花瓶子镇、武关镇白阳关片区、龙驹寨街道办月日片区等50个村发展袋料香菇和草本中药材,抓好12万亩山茱萸综合科管,带动3200户贫困户实现持续增收;商於古道旅游园要重点在棣花镇、商镇、龙驹寨街道办、铁峪铺镇、竹林关镇和武关镇等30个村发展乡村旅游、水杂果、休闲农业,抓好棣花万湾、商镇保定、龙驹冠山、武关毛坪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万香湾、棣花核桃、马炉、冠山、安森曼酒庄5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综合提升,完善附属设施,拓展农业功能,带动48个村1800户贫困户实现产业持续增收。同时,因地制宜布局“双孢菇、茶叶、葡萄、魔芋、光伏、电商”等特色产业,逐村培育1-2个主导产业,构筑“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同步抓好13.36兆瓦村级光伏电站并网运行的后续工作,探索实行“棚顶发电、棚下种养”循环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二)三产融合,延长链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科学化。“三产融合”为突破口,依托农发基金项目机遇,加快武关段湾肉鸡小区建设,提升“十三坊”熟食加工生产线,扩建销售门店和电商平台,抓好线上线下销售环节;以商山丹水有限公司为主体,在全县集中打造1个高标准百万袋香菇基地和1处现代化双孢菇大棚,引进科研团队,做好产品研发和技术指导,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产业基地;扩建菌业加工生产线,研发菌类产品,通过拓展直营网点、入驻连锁超市等方式抓好产品营销,提升菌业产业综合效益。加快老君河谷、商棣沿线、铁河沿线“三大核桃基地”综合科管,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拓宽产业脱贫和巩固产业脱贫成效路径,以裕昌隆工贸为龙头,建设西部农特(核桃)产品交易中心,建成产品研发区、加工包装区、展览展销区和电商物流区“四大板块”,胜塞武关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突出文化古镇和核桃产业(将毛主席周总理当年批示再研讨多提炼,打出武关核桃“回顾历史、品味情怀”名片)打造集核桃产品研发与冷链物流于一体的集散中心;同步加快峦庄天麻小镇建设,培育引进加工型龙头企业,研发天麻系列产品,打造秦岭第一天麻集散中心;支持凯农魔芋做大做强,提升魔芋精粉生产能力,开发魔芋挂面、魔芋饮品等产品。同时,扩建葡萄酒“两厂两庄”,发展酿酒葡萄基地1.5万亩,年产葡萄酒1万吨以上,利用各类节会抓好产品推介销售,振兴丹凤百年葡萄酒品牌;整合秦鼎、秦山、华薇、金茗等茶企基地,抓好茶业态产品开发,打造唱响“秦岭泉铭”品牌,占领茶叶产业制高点,提升产业发展综合效益。

  (三)培植主体,强化带动,推动产业发展方式集约化。持续推行“三联三带三创”产业脱贫模式,全面加快新型主体培育认定工作,从政策上、体制机制上、经济扶持等方面,加大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发展,以解决农村专业人才匮乏问题,支持返乡能人创办领办经济实体,与贫困户抱团组建专业合作社,加快培育更多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创建更多生态标准园,加快棣花产业大园区综合提升,打造秦岭棣花田园综合体,打造葡萄园至苗沟水库段农旅一体化产业带,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功能。同时,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支持力度,引导通过订单生产、股权合作、托管代养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贫困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盘活资源,壮大实体,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化。一要持续深化改革。丹凤要抢抓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机遇,紧扣国家九部委《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进一步盘活资源,规范改革程序,持续深化全县155个村(社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总结改革新成效,以改革新成效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二要加大资金投入。修订完善《丹凤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全县已退出的一般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累计投入标准,下拨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资金,科学安排产业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支持89个退出的贫困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要壮大集体经济。要加快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重点向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光伏农业等新兴业态倾斜,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加快修订《丹凤县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大力推行自主经营的梅庄模式、村企联合与股份合作模式、村村联营模式、跨区域抱团建设“飞地”模式等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多元化,力争2020年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空壳村,全8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1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四要出台《山林土地流转指导意见》,指导评估山林土地转包价格,为有林下种养殖意愿的村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政府要引导教育部分群众向上向善,杜绝山林流转转包漫天要价、宁可我荒不愿你干的“小心眼”现象。

  (五)强化服务,提升效益,推动产业技术帮扶精细化。要以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平台为载体,常态开展贫困户实用技术指导工作,整合县级产业技能和社会师资力量,组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产业服务平台,结合贫困户产业发展意愿和需求,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菜单式免费培训,解决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每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能掌握1-2门生产技能。同时,要抢抓雨丹等扶贫协作机遇,增强与南京市雨花台区和省内碑林区、曲江新区扶贫协作实效,在南京雨花台区等地扩建或建立秦岭生态农特产品直营店、旗舰店,长期展销丹凤核桃、茶叶、香菇、葡萄酒等农特产品,打通直营渠道,扩大市场份额。要积极推进消费扶贫,多与中省市帮扶、协作单位举办好消费扶贫活动,力争将更多的扶贫产品销售出去。要用好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金子招牌,打造商洛地区最大的网红直播带货培训孵化基地;继续推广、使用现有的与网络农产品相适应的包装及区域公共品牌——“醉美丹凤”,构建网货包装供应服务体系,降低群众特产电商销售成本,搭建丹凤农产品网货综合销售宣传推广体系;建设“电商-消费-扶贫”三位一体扶贫体系,构建丹凤县农产品上行宣传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总结提炼丹凤电商模式,通过论坛、推介会等模式,集中进行模式的宣传推广,使丹凤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和电商扶贫模式在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学习推广价值。积极组织扶持县域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参加农博会、农高会等各类展销活动,设立宣传展区,专场推介丹凤名优农特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例如:扶持丹凤“十三坊”卤制品在大中城市实体店的建设,罗列其他丹凤特产,把政府扶持和企业投入相结合促进全产业链发展,达到群众增收。

  (六)加强教育,增强效果,推动扶志扶智教育常态化。要积极开展好抓“四扶”(扶志、扶智、扶技、扶德)树“五风”(普及学风、大兴业风、传承家风、重塑民风、弘扬村风)促“六化”(普及学风、大兴业风、传承家风、重塑民风、弘扬村风)等工作,坚持把扶智、扶志教育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增强教育效果,推动扶志扶智教育常态化。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刘西有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刘西有等先进典型模范榜样作用,如鼓励各级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以刘西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一先进典型为原型,开展小品、话剧、快板、民歌等形式多样的文艺创作,广泛在群众中传播,以激发贫困群众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同时,基层党组织有针对性的将党委、政府产业脱贫政策宣传到全家万户,引导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意识,祛除政策误解和“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巩固脱贫成果。

  (七)强化保障,搞好配合,推动产业脱贫机制长效化。一要强化协同配合保障。各成员单位都要按照职责分工,在规划编制、项目申报、资金争取、招商引资、金融创新等方面,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形成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二要强化产业资金保障。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业产业引导资金、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积极发挥“1+1>2”扶贫效应。三要强化财政保险保障。要完善财政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基层网点,创新产业扶贫保险险种,积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扶贫小额信贷保险、农产品价格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产量保险和收入保险等险种,有效帮助贫困户和经营主体抵御市场和自然灾害风险。四要强化督导考核保障。产业脱贫工作自上而下要建立健全产业脱贫工作科学化考评体系,建立与两办、扶贫等部门联合督查机制,将产业脱贫工作成效列为落实“三项机制”的重要考评内容,实行季度督查、半年考核、年终考评工作机制,重点督查89个贫困退出村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项目落地、经营主体扶持带动和脱贫成效情况,同步督查帮扶单位履职尽责情况,确保产业脱贫政策措施精准落地。(丹凤县委党校/刘龙海  省人社厅驻丹凤县武关镇阳阴村扶贫工作队/顾险峰)

参考资料:

1、习近平在陕西考察调研讲话金句  2020-04-23 22:43:30  来源:新华社

2、、《丹凤县2018-2020年产业扶贫规划》

3、《丹凤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4、国家九部委《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