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由四川省绵阳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省级驻绵和绵阳市级主流新闻媒体开展的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采访活动走进文昌故里梓潼县。20多家媒体深入梓潼县观义镇体验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多措并举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观义镇便民服务中心看到,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明晰划分出咨询引导、自助办理、人工服务、等候休息等服务区域,设置有咨询、受理、审批3个综合窗口和2个“轮值村主任为您办”特色服务窗口。“我们编制了涵盖所有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印发了连心卡、台历、宣传画等多种方式模拟办事场景,群众来办事一听就懂、一看就明,实现了服务办理零障碍。”便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两项改革后,部分审批权利下放乡镇,原便民服务中心交通拥挤、场地不足的问题更加突显。该镇采取租赁方式,打造了集便民服务、社区党群服务、集体经济壮大和优质农产品展示为一体的服务综合体。由镇综合办承接下放事项,所有服务事项全部集中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实行“前台无差异受理、后台分类审批、限时办结”服务模式,增设政务服务云终端,添置了高拍仪、评价仪等硬件设备,专线连接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绵阳市“一网通办”线上服务平台,并针对不同群体,建立网络、短信、QQ、微信等咨询办事途径,在村级便民服务室提供自助服务电脑,延伸民事代办6x24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方式,实现了县、镇、村协同办理,切实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提高了服务效率。 该镇在“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下放乡镇直接办结类公共服务事项”“下放乡镇初审转报类公共服务事项”和“村(社区)代办服务事项”四类事项基础上,对近三年事项办理情况,镇村办理条件、干部数量、人员结构和服务能力等因素进行了综合研判分析,并结合村组建制调整、人口普查、村两委换届等工作,广泛征集群众难办、急需服务、需要代办的事项,将上级能下放、乡镇能承接办理、群众最需要的服务事项,形成“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跑”的服务事项清单,确保服务事项全覆盖。 该镇以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集体经济资产和吸纳社会资本,设置了“三资托管”中心,把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委托镇集体企业代管,进行市场化运作,发展优质粮油、柑橘、药材、生猪代养、乡村旅游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本地培养和人才引进,参与集体经济企业经营管理。拓宽企业经营范围,承接社会化服务项目。在企业成立社会化机构,承担环境治理、道路养护、低保审批、日间照料等基层政务延伸和创业、务工咨询、就业招聘、技能培训等业务,拓宽集体经济企业收益的路子。 为构建全覆盖、零距离、便利化的网格化便民服务体系,该镇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原则,明确了1个便民服务中心、8个村级代办集中点和70个社级代办收集点的工作职责。选优配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落实4名专职干部,通过岗前培训,在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群众各类服务事项。设置村级代办集中点,轮值“村主任”汇总代办事项轮流到便民服务中心坐班办理,每周由便民服务中心组织汇总、评价、回访和公示本周工作开展情况。设置组级代办收集点,开展民事代办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方式,收集群众需代办事项转交轮值“村主任”进行办理。并针对县级部门派驻机构事项进驻、人员管理、目标绩效、任职任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严格落实日常管理和“好差评”制度,对连续三次考核靠后或群众满意度低于60%的干部进行调整,切实改变群众办事“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的尴尬局面有效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营造出“群众明白,干部清白”的良好干群氛围,实现小平台大服务。 据悉,全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优化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持续探索便民服务创新模式,让便民向惠民、富民、安民延伸。据统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观义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社保、民政、卫生健康等事项280余件,其中上门办理30余件,代办90余件,现场办理160余件,群众满意度超90%。(文/图 刘仁喜 王鹏)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