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 >名医名院>正文

于挑战中攀高峰 在奋斗里拓新局——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教授詹显全

2022-07-12 11:56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杂志解殿朝 苗妙   生命是什么?量子力学家薛定谔以此为题的著作,照亮了生命世界“中心法则”的发现征程。而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进,科学家逐渐意识到,作为中心法则起点的基因组无异于写满遗传密码的“天书”,想要破解密码,对处于中心法则下游的蛋白质的研究势在必行。

2001年,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科学》分别发表述评,认为蛋白质组学将成为新世纪最大战略资源——人类基因研究争夺战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次年,“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宣布启动,这意味着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生命科学时代正式到来。

 

时间往前拨两年,1999年,中国。刚进入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的年轻人詹显全正面临一个重大抉择——在肺癌基因克隆和蛋白质组学两个科研方向中二选一。几经斟酌,詹显全一头扎进当时几乎一片空白的蛋白质组学课题,成为国内乃至国际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如今,20多年过去,詹显全仍在这一领域上下求索,以蛋白质组学为驱动力,推动着我国医学诊疗体系进入以精准医学为关键词的新征程。

走别人不曾走过的路

谈及当初选择蛋白质组学作为科研方向背后的考量,詹显全言简意赅:“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领略别人看不到的风景”,略沉吟后,他又补充了一句,“既然已经到了陌生的领域,那就要做最前沿的方向,毕竟是一辈子的事业”。

虽只有寥寥数语,我们却从中得以建立起对詹显全的初印象:这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梳理他的履历后,会发现这一初印象绝非错觉。比如,博士后期间选择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对詹显全来说就是件充满挑战的事情,因为此前他主攻的是与肿瘤研究截然不同的预防医学领域。

1989年,怀揣对医学的浓厚兴趣,詹显全报考了临床医学专业,并最终被调剂至华西医科大学,攻读预防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5年的本科学习为詹显全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顺着这一领域延伸,研究生时期詹显全选择了劳动卫生职业流行病领域,锻炼出了极强的科研能力。

埋头研究的同时,詹显全对今后的路该如何走进行了深入思考,因为他发现,相较到现场调查工人的工作环境和肺功能状态,他对在实验室搞研究更感兴趣。因而在读博期间,他选修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并在导师缺位、设备缺失的重重困难下,自主设计并完成了“石棉致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课题。

从硕士时期做职业流行病调查到博士时期做实验研究,虽然工作内容存在偏差,但总体都处于预防医学的范畴。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詹显全会在这一领域继续深耕细耘时,他却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放弃留在劳动卫生教研室的机会,踏上开往长沙的绿皮火车,因为那里有一个从事肿瘤研究的机会。

虽然最初因为研究领域不同而不被看好,但博士时期自主设计课题并成功申请到经费的出彩经历,最终让詹显全敲开了肿瘤研究的大门,他成功进入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博士后站点工作,并选择了在当时少有人涉猎的蛋白质组学作为研究方向,开始了一段陌生新奇、充满挑战的旅程。

步履不停  探索生命奥秘

少有人走过的路大多充满荆棘泥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也不例外。如今,聊起初入蛋白质组学研究那段时光,詹显全记忆最深的,是湘江东侧的肿瘤研究所到西侧的湖南师范大学那条路。“当时实验室还没有研究蛋白质组的基础设施条件,连做蛋白质组研究的主要仪器双向电泳仪和质谱仪都没有”,所以他只能前往湖南师范大学借用这两样设备,日复一日的奔波中,詹显全完成了有关肺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工作,成为该领域成绩显著的学者之一。

2001年博士后出站后,詹显全被美国一所一流实验室录取,开始了又一次向着未知进发的旅程。他先后在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和克利夫兰临床医学中心,以博士后研究员、项目科学家、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的身份从事疾病蛋白质组学、质谱、生物标志物和生物信息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了自己对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认识,课题设计、实验研究等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拓展。当时,双向电泳是研究蛋白质组的核心技术之一,但它的重复性一直困扰研究人员。通过巧妙设计结合之前积淀的统计学知识,詹显全在双向电泳重复性分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随着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精准医学的概念应运而生。有专家预言,由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势必带来精确诊断与精准治疗统一的医学革命。詹显全敏锐地嗅到精准医学的价值,从2008年起,他就开始了将蛋白质组学与精准医学相结合的尝试。众所周知,垂体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多病因、多过程、多结果、全身性、慢性、分子网络系统性的特点让“同病同治”面临严峻挑战,但也为其实现个性化精准预测、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条件。几经探索,詹显全团队认为多参数系统策略观和多组学是进行垂体瘤个性化诊疗的核心理念和技术方案。2010年,《EPMA Journal》杂志刊登了詹显全的文章——《用蛋白质组的变异来预测预防和个性化治疗临床非功能性垂体腺瘤》,该文荣获当年综合排名一等奖,为蛋白质组学驱动精准医学发展提供了案例支撑。

2012年,远赴美国11年后,詹显全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班,以海外优秀人才的身份进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从事肿瘤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及预测、预防与个体化治疗靶标研究。凭借多年的求索积淀,他与博士后时期的导师陈主初教授成立了抗癌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致力于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转化应用;着手建立二级学科临床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并一同成功申报获得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项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蛋白质组学学科发展与平台建设。

后记:

202010月,詹显全又做出一个让众人不解的举动:他离开深耕8年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特聘教授的身份加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这是一所成立于20192月的年轻高校。谈及这一选择背后的考量,詹显全的答案与20年前选择将蛋白质组学作为研究方向时的回答如出一辙:“也许是热爱挑战的天性使然”,他补充道,“年轻高校虽然不如湘雅底蕴深厚,可也正因为如此,这里需要完成的任务更多,搭建平台,培养学生,推进研究……这些对我来说更具有挑战性”。

二十多年来,詹显全始终将肿瘤蛋白质组与蛋白质存在形式、肿瘤多组学与生物标志物、肿瘤预测预防个体化医学与精准医学分子靶标作为其主要研究方向,持续推进学科发展,并认为蛋白质存在形式是蛋白质组研究的更高层次、丰富和发展了蛋白质组的内涵,蛋白质组和代谢组作为表型组的关键内容是基因组研究所不能替代的、并不能绕过去。在工作中不断挑战,勇攀蛋白质组学研究高峰,从摸索前进到引领行业发展,走过千山万水,继续跋山涉水,詹显全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