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2月,我从第38集团军司令部作训处副团职参谋调任112师335团副团长(代团长,团党委副书记,师党委委员,负责全团军事行政工作),在这里工作生活了整整一年。时间虽然不长,但那是我军旅生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经历,也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岁月。
38军是我军历史上屡建战功的英雄部队,是名扬天下的“万岁军”;112师是38军排序第一的主力师,是彭德怀元帅平江起义的老根底;335团是抗战初期组建的老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激战松骨峰,著名作家魏巍所著《谁是最可爱的人》记载了该团1营3连在这场战斗中的英勇事迹,因此该团被誉为“松骨峰英雄团”。
1982年,112师由摩托化步兵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335团为装甲输送车团,编制5个营共25个连队,2300多人。是当时全军编制规模最大、武器装备最好、作战能力最强的步兵团之一。遗憾的是,1986年底,该团发生一起严重事件,军师两级党委对团领导班子做了较大调整。在这种背景下,我被军党委派到这个团工作。
335团团部在保定以北约80公里易县东张庄附近的一个小山沟里。记得是李裕康参谋代表作训处陪同我到335团报到的。到达当天,最先接触的就是团政委樊明印同志。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忠厚淳朴、老成持重、为人热情,中等个子,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长得一副让人看到就有踏实感的样子。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樊明印政委是山西夏县人,1948年出生,大我7岁,1969年2月和我同期入伍,从112师一名战士成长为师政治部干事、干部科科长,1985年任335团政委。期间参加或带领部队出色完成保定地区制止地方武斗、收缴非法武器和唐山抗震救灾、华北地区“八〇二”演习等重大军事行动,多次立功受奖,是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
除此之外,团参谋长王珏迪,1956年出生,是38军子弟,1968年12岁就参军了,身材高大魁梧,军人素养很好,从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毕业后到中越边境轮战部队代职参战,回来后到335团任参谋长。政治处主任陈解初,1949年出生,1969年年底入伍(部队通常称之为“小六九”),江苏人,为人忠厚诚恳,工作兢兢业业,身体较为瘦弱。技术处长李玉臣,1950年出生,1969年入伍,河北人,装甲技术业务精通,工作认真负责。后勤处代处长万士宽,1955年出生,1970年入伍,河北涿州人,聪明能干,后勤业务非常熟悉,工作能力强。
1987年底,何雷、樊明印政委(右)与时任第38集团军军长李际均(中)合影。
樊明印同志任团政委、党委书记,是领导班子里的老大哥、掌舵人、主心骨,工作经验丰富,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把握重点、处理难事的能力很强。樊政委对刚从军机关下来、还人生地不熟的我,给予很多关心和照顾、很大支持和帮助。我的命令是副团长,但樊政委始终把我当作团长看待,常常主动到我办公室介绍情况、商量工作、征求意见。短短一年时间里,我在樊政委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品质、优良作风、工作经验、为官处事的方式方法等,对日后我的成长进步受益匪浅!
那个时候我刚三十出头,经验不足却血气方刚,还有一种从军机关下来的优越感,工作热情高,但缺乏经验,处理事情有不周不妥不好的地方,樊政委也给予了不少谦让和包容,使我深受感动。现在回想起来常常感到愧疚,无法弥补。
1987年夏天,3营一个炊事班长和驻地附近村民发生纠纷,地方老百姓不依不饶,到部队闹事。师里要求尽快查明情况,严肃处理。当时正值部队野外战术训练,樊政委带着3营教导员魏茂荣和团政治处保卫股长高树新,把调查处理这件事情全部揽下来,让我和参谋长王珏迪专心致志组织部队训练。经过几天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仅把事情的原委搞清楚了,按照部队有关纪律规定,对那个炊事班长做出处理,而且也很快把地方老百姓的情绪平息下来,安抚好了。事后,我对樊政委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由衷的敬佩。
有一件事我至今没有释怀。1987年年底,老兵退伍前,团里分工我负责全团转改志愿兵工作。这是一项涉及战士切身利益的敏感工作,全团上下都很关注。这项工作接近尾声时,师里分配的转改指标中,还剩下一名装甲车驾驶员名额。恰巧团机关的中灶食堂有一位炊事员,烹调技术不错,工作踏实能干,大家反映很好,希望转为志愿兵在部队多服役几年。但当时我考虑,培养一个直接为训练打仗服务的装甲车驾驶员不容易,不能轻易占用这个指标。尽管团机关一些同志做我的工作,并隐讳的道出这其中包含樊政委的意见,但我坚持指标不能调整使用,始终没有同意,致使那位炊事员未能转成志愿兵。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过于“死板”,如果能从这个战士的切身利益想一想,听听机关同志的建议,征求一下樊政委的意见,这件事情是能够处理好的。这件事已经过去将近40年了,始终是我放不下的一块心病。如果那位同志能够看到这篇文章,我郑重地向他道声“对不起”!
1988年冬,何雷(右二)与樊明印政委全家合影。
1988年3月,我从335团调任师炮兵团任副团长(代团长),7月初下达团长命令。离开335团这支英雄团队,离开朝夕相处的335团战友们,特别是离开了“好政委”樊明印,心情依依不舍。好在我们还在一个师工作,经常开会能够碰在一起。
1989年春夏之交,我们两个团在师的统一编成内,进京执行重要任务,并肩战斗。任务完成后,部队进行评功评奖和“三晋”(提前晋职、晋级、晋衔)活动,当年年底樊政委作为任务部队优秀团主官选调到国防大学培训班学习,毕业后提职交流到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141师任副政委,几年后又提升到榆林军分区任政委,2003年在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
1990年10月,我从112师炮兵团调到军事科学院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工作。尽管我和樊政委不在一个地方、不在一个单位,但一直保持联系,常通情况,互致问候,只要有机会还尽可能见见面、聊聊天、叙叙旧。
1995年夏天,我到兰州军区和47集团军调研,利用工作间隙专程到陕西蒲城141师看望樊政委,战友重逢,格外亲切。
2013年6月,我到兰州军区任职。当年12月,我带工作组到陕西省军区调研,专程到樊政委家看望。那时,他虽然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精神状态很好,身体也很健康,看到这些,我感到非常高兴。
2013年底,我又回到军事科学院工作。第二年,樊政委来北京办事,我邀请他到军事科学院做客,并把112师在北京的部分老首长、老战友请在一起相聚。大家见面、交谈、聚餐都很开心和高兴。
2021年,樊政委写了一本《军旅战友情》,回忆他几十年军旅生涯遇到的人和事,记录了他与50多位老首长、老战友的交往和友谊。在《军旅战友情》即将付梓印刷、出版面世之际,樊政委嘱我作序,我深知身份不符、资格不够、水平不及,多次婉拒。但他一再坚持,这片真情实意令我十分感动,不便继续推辞。恭敬不如从命,只好硬着头皮,写了一些感想和体会,着实不敢称为序言,只能叫作读后感。樊政委和一些老首长、老战友看到后,还比较满意,并给予鼓励。
2023年10月,横行几年的新冠疫情过去了。在战友们反复邀请下,樊政委终于来到保定老部队故地重走、来到北京看望老战友。在柳绍华政委、郭志刚政委和万士宽部长等老战友的周密组织安排下,在京的112师部分老首长、老战友相聚一堂,共叙战友深情,畅谈未来期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离开335团将近40年了。在新时代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过程中,这支英雄团队进行了大的调整改编。我们曾经一起工作共同战斗过的老首长、老战友们也大都退出工作岗位,步入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此时此刻,我美好的心愿就是祝福“好政委”樊明印同志和所有老首长、老战友们健康长寿,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安享晚年!祝愿“松骨峰英雄团”精神永存、代代相传!祝愿我们的党更加伟大光荣、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军队更加战无不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早日建成。
赋诗一首,以示心意:
贺《军旅情缘》出版
可爱英雄松骨峰,
峥嵘岁月愈从容。
百多战友当年忆,
结集成书喜再逢。
何雷诗作(原第38集团军司令部作训处副处长、著名书法家孟庆利书)
(作者:何雷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将军衔。)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