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贾小凯 烈日炙烤着田野,但在河南省镇平县曲屯镇种粮大户王治平的玉米地里,却是一片令人心安的生机。绿油油的玉米秆挺拔茁壮,叶片舒展,丝毫不见旱情肆虐的萎靡之态。这份底气的背后,是他今年率先采用的两项“硬核”农技:水肥一体机精准灌溉与玉米科学合理密植。
“往年这光景,光靠大水漫灌,费水费力效果还打折。”王治平蹲下身,拨开茂密的叶片,指着根部湿润的土壤介绍道,“现在这‘水肥一体机’,水和肥料直接送到庄稼‘嘴边’,一点不浪费!”智能滴灌系统将珍贵的水资源与养分精准送达作物根部,不仅大幅节水节肥,更在持续高温中为玉米撑起了“保护伞”。同时,他根据农技指导,大胆采用耐旱品种并实施合理密植,通过科学的株行距配置,既保障了单株生长空间,又使群体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构建起抵御干旱的“绿色屏障”。“苗壮根深,抗逆性强了,秋粮丰收才有真保障!”王治平充满信心地说。
王治平的“科技田”只是全镇抗旱保秋宏大图景中的一个缩影。面对严峻旱情,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将抗旱保秋作为维护粮食安全的头等大事。水源保障是关键硬仗!全镇上下总动员,51眼崭新的应急抗旱机井正紧锣密鼓开凿,这些“救命井”将星罗棋布于最急需的田块,为干渴的秋粮及时送去“解渴水”。每一口井,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每一米深度,都丈量着守护粮仓的决心。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