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西梅飘香。又是一年丰收的季节,连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61团的西梅园里硕果满枝,霍城垦区公安局民辅警变身“果农帮手”,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反诈宣传、帮农采收等工作。在守护丰收喜悦的同时把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共话警民鱼水情,田间并肩共赴丰收忙。
刚迈进园子,果农们忙碌的身影便映入眼帘——摘果的、分拣的、装箱的,各自为丰收忙碌。61团10连警务室袁啸、5连警务室何伟快步上前,笑着招呼:“叔叔阿姨们,我们也来搭把手!”
“小袁、小何,又来帮忙咯!”一位大叔看着满筐西梅,笑意爬上眼角。两人擦了擦额头的汗,回应道:“跟您学摘果呀!顺着果柄轻轻摘,果粉得留着,卖相才好!”说话间,何伟指尖轻转,熟透的西梅便稳稳落入筐中,动作娴熟得像个老果农。
露水打湿裤脚,汗珠滚落脸颊,袁啸见大婶踮脚够高处的果子,干脆搬来木凳垫在她脚下;何伟瞅见务工大哥分拣时被枝条勾住袖口,顺手帮着理好——他们手上的活不停,眼里的活儿也不少,和果农们一起,将晨露里的忙碌,酿成丰收的甜。
唠嗑传安全,耳音入人心
歇脚时,袁啸掏出宣传单,用最家常的方式开始:“叔叔、阿姨,给你们灌个耳音!最近骗子专盯咱果农,前阵子就有一名果农,接到电话说包圆他的西梅,先打定金,接着让交检疫费,钱一转,人就没影了!”
何伟接过话,指着筐里西梅打比方:“就像摘西梅得挑熟的,遇着中大奖、能退款的,全是没熟的涩果子,看着诱人,实则坑人!”“还有这事儿?”周围的叔叔阿姨们纷纷皱起眉。
何伟翻开宣传单,给务工乡亲们唠:“遇陌生电话让转账,别慌,先想是不是陷阱,拿不准就找我们。家里有娃的,看紧些,别让去河边野泳,前阵就有意外……”家常话里,反诈、防溺水、防火知识一点点灌进大家心坎,果农们点头道:“你们这警察,比亲人还贴心!”
手把手筑防,护稳丰收路
“大叔,您手机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没?像给果子套袋,能防骗!”袁啸见一位果农盯着宣传单犯难,掏出手机示范。何伟也没闲着,帮身旁的大婶们设置密码:“婶,密码别用生日,字母数字混着来,保险!”教完操作,袁啸指着宣传单案例叮嘱:“遇商品退款、投资稳赚的,甭管多诱人,全是圈套,直接挂断!”“小袁,记住啦!再有可疑电话,先找你们!”果农握着手机,笑开了颜。
何伟拍了拍他的肩膀:“叔,有啥事随时招呼,我们天天在园子转!”太阳慢慢升高,晨露被晒成了水汽,袁啸和何伟帮着把最后几筐西梅搬上三轮车。
临走时,一位大婶往他们手里塞了把刚摘的西梅:“尝尝,甜着呢!”推让间,西梅的清香混着汗味,成了最动人的味道。这一晨的果园,藏着民辅警躬身劳作的身影,也藏着唠嗑式宣传的温度。(刘文晶 赵纤纤)
责任编辑:汪雪